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平台+模块"立体化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能力拓展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基本素质拓展、专业素质拓展、职业素质拓展)、集中实践教学模块等。通过高职医学相关专业的实践,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机械制造工艺学》为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方向专业课,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实践性强,课程组以提高学习质量为基础,搭建《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平台,利用该平台实现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采用人性化交互环境、优化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举措,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加强。  相似文献   

3.
强化工程能力突出应用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西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办学过程中,构建了专业方向分流、课程模块分组,强化学科基础、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两分三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外实践"三个平台13个模块的课程体系;确立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三个层次,形成了学科基础、计算机应用、机械基础、专业实践、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课外实践八个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实现制造强国的人才需求战略目标出发,以学生为本,围绕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智能制造综合实训模块"及"虚拟仿真模块",对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加强"智能制造"实训环节及虚实结合的实训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优化《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体系加强设计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着重从优化《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习、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探讨了如何加强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并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作了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提高学生工程素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服务学生就业市场"作为《建筑结构电算》课程建设的着眼点,选用专业设计软件——PKPM建筑结构设计和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为平台进行课程教学,将整个课程划分为"基础性验证"、"设计性综合"、"分析与创新"三个能力训练模块,实现了从课内学习向课外工程实践的延伸,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缩短了专业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距离,培养了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制定和修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依据。现根据"产出导向"原则,结合行业发展、就业岗位新变化,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搭建由通识课程平台、学科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双创"课程平台及其若干课程模块配属支撑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并建立课程设置与专业核心能力关系矩阵,针对课程体系的运行管理提出课程设置与开发的质量监控、"产教融合"课程资源建设、"隐性能力"培养等举措,以促进专业建设与学生能力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新设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提出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其中又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课程设计教学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教学模块等7大模块,提出各模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课程设置方式。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8,(1):91-94
从分析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面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和建立了以基础夯实、综合提高、应用创新等三个递进式培养目标为基本构架,以基础实验、实习实训、综合设计、社会实践、创新设计等五模块为支撑的"三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打破课程壁垒、优化整合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合作构建国家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平台等方法,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保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战型。  相似文献   

10.
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以能力素质模块为主线构建工程教育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结构,为每个能力模块构建系列课程是实现能力素质培养的关键。设置了电学基础系列课、计算机软件编程及硬件技术系列课、控制理论系列课和计算机过程控制工程系列课。专业课群的设置综合考虑了学校与企业培养阶段的衔接。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将各类实践、科创、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环节融入专业教育,提高实践课程量。通过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和创新项目,培养学生跨学科团队合作能力。建立了课程责任教授负责的系列课建设规范,每门课程在课程体系结构中的目标定位明确,实现了体系中课程的教学大纲从知识大纲向能力大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光伏学》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光伏工程方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后,掌握光伏工程的基本应用能力,了解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检测,毕业后能在太阳能发电、光伏系统工程设计与应用及电力建设领域从事项目设计和工程管理工作,因此,本课程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提升教学效果,特别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认为,必须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校内外实习等环节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建立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合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实习实训在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培养学生工程素养、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6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工业工程专业实习实训情况进行了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针对现有问题,以学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渐进提升过程为主线,以资源共享、多主体协同为核心,提出了工业工程专业"多主体协同渐进阶梯式"实习实训模式,对实习实训课程体系以及各门课程的教学要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并在南昌航空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进行了实际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有利于提高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机械制造装备》课程的特点,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建立跨越时空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教学的新机制,改革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五个方面探讨了《机械制造装备》教学方法改革,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李春歌 《考试周刊》2013,(6):184-184
课程改革方向是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根据机械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一门与实践联系密切的专业基础课程,选择、设计好合理的项目模式有利于建立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金光 《教育教学论坛》2013,(46):110-111
本文针对新更名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必修环节适当增加"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课程模块,同时加强"建筑环境自动控制"课程模块;通过鼓励教师参加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加强设计实践环节,优化课程及设计内容,培养学生"工程系统"的整体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在园林专业学生培养中"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对衡水学院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进行了详述:对课程体系的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与专业课程平台的学分、学时及比例通过列表一一进行了说明;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或学年论文、园林综合专业实习、专业作品、集中性实践教学做了简明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为适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新开发的“机械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编制、实施一般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使用、调试、维护一般机床、工艺装备的能力;具有设计简单工艺装备,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质量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具有查阅、收集、使用各种技术资料的能力。 一、课程体系 《机械制造技术》有机地将《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4门传统的专业课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培…  相似文献   

18.
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是河南理工大学培养本科层次瓦斯地质方向人才、为煤矿瓦斯治理、煤层气规模性开发提供智力支撑的保证。根据课程体系构成和特点,制定并认真执行了达成培养目标的保证措施,从加强地质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建设、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教师工程背景等方面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其中,针对专业培养实验实习模块建设,通过加强专业课程实验实习针对性、遴选指导教师、优化实习实验过程等环节来确保实验实习效果。经过三年多的课程体系建设,较好地实现了瓦斯地质方向的预期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高职教育衔接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原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存在重复、断层等现象的高职培养方案,本课题通过工程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研究,提出"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职业递进"的课程结构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和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整体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实现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0.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是其核心工作。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该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和实践教学平台课程构成,每个平台分设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兼具系统性和灵活性,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