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及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影响深远。"仁"是孔子思想最核心的内容,是他许多主张的出发点。孔子有关"仁"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他的政治观强调"为政以德",对人民宽惠,缓和阶级矛盾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他倡导要提升道德修养来体现"仁",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仁";孔子还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懈地探索具体的"仁"的意义及如何践行"仁"。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一思想,孔子提倡的"仁"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能够做到目中有"人",倡导为人以仁,确实是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2.
旷玉妍 《考试周刊》2011,(73):29-30
《论语》是一本集合了孔子及其门下弟子言行的智慧语录,它所体现的儒家先贤思想流传至今影响后世。其中“仁”的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体系的全过程.成为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仁”不仅体现了孔子对道德及人文精神的关注.而且展示了孔子仁爱、博大的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的克己复礼、"仁"者爱人也被广为流传。《论语》收录了孔子以及弟子的主要言行,孔子的道德观念、教育原则以及政治主张在《论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主要在孔子的学习观和学问观当中探索其对人生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一精神主要体现在"仁"这一范畴里,或者说,"仁"的基本精神就是人道主义。但是,孔子在提倡人道主义的同时,又提倡等级制度和特权统治。而等级制度和特权统治思想正是孔子"礼"的精神实质,也是其思想的真正核心。这是和人道主义思想格格不入的。因此,孔子思想具有人道主义的出发点,但最后却丧失了其人道主义的初衷。  相似文献   

5.
王栋 《华章》2005,(10)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全书共20篇,511章,1500多字,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孔子的思想体系。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即“爱人”,这也是孔子认为的最  相似文献   

6.
一、孔子的师生交往理念1.以“仁”为核心的人本交往思想。“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也是他的人本交往思想的核心。他经常谈论“仁”。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仁”者,“爱人”也。从人从二,主体际或多极主体之义,交往之义。  相似文献   

7.
杨威 《成人教育》2013,33(5):90-9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自主性的体现,儒家文明在长期的演变中,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其思想宝库博大精深,是后人所取之不竭的。由孔子最先提出的作为儒家思想核心范畴的"仁",其基本内涵是"爱人",而孔子作为大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而作为现代学校教育,其教育的的主客体是教师和学生,孔子"仁"的思想对现代学校管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孔子并未对人性善或人性恶下定论。他重视"仁"和"礼"对人性的塑造,推动了人性理论及道德教育的进步。自律的"仁"和他律的"礼"辩证统一于孔子的德育思想中,"仁"学思想和"礼"学思想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他人性论的矛盾性。正是孔子矛盾人性论的这两种不同的内在取向给了孟子和荀子不同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的时候,孔子说:“爱人”①,又说“泛爱众而亲仁”②。《十三经注疏〈论语·微子〉》讲:“仁者爱人,爱人谓之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探讨“仁”的历史渊源,对研究孔子“仁”的思想的形成和以“仁”为  相似文献   

10.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内涵在孔子对"仁"的多重规定中逐步丰富开显。孔子认为"仁"是人的存在本质。就仁与礼的关系言,仁是质朴的内在情感,礼是人文的外部表现;就仁与孝、忠恕的关系言,孝、忠恕都是以仁心待人,都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论、行事和孔子应答弟子 ,以及弟子互相议论孔门学术的一部书 ,不仅在历史上被纳入“十三经” ,而且成了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宝典。既然如此 ,作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孔老夫子在育人上有哪些思想政治原则值得我们后来的教育者汲取呢 ?己立立人 这是孔夫子对“仁”的一种界说。因为“仁”不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而且也是他育人的道德准则。当弟子子贡和他探讨什么是“仁”时 ,孔子说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思想是孔子仁智思想的精华所在,在孔子的思想中,仁居于主导地位,是最重要的品德品质,智是居于其次的,是实线仁的方法和途径。人本思想体现了人类重要的人道原则和理性原则,是对于人类伦理学和方法的伟大统一,体现了现当今人类全面发展的夙愿。初中思想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良好品格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弘扬人本思想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人格思想在《论语》中主要体现在君子、仁人和圣人的道德品格上。孔子所提倡的人格修养就是通过对“仁”的不断追求,使君子的道德品质趋于完满,以成就圣人的完美品质。这是一个在恰当的位置上力求进取而非偏激的发展过程,也深刻地体现了孔子的人格思想中“和”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论语》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的煌煌巨著,在两千多年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思想和处事方法。这些思想是在孔夫子与弟子周游列国和诸多先贤激烈辩论中,由思想的火花碰撞而形成,故而称之为"论";又因其是记载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因而称"语"。《论语》反映了孔子对人和世界的美好认知,是对君子的解读,也是对和谐世界的刻画。从孔子的经典语录出发,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做出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在编排上,它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仁""义""礼"的政治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不仅是传统教育的典范,而且也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意蕴,与民主自由教育思想异曲同工。孔子"仁"的思想彰显了以自由精神为旨要的仁的思想,其多样启发式教育,"践行式"、"尚真式"的道德教育思想具有时代超越性,对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语录体著作,《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及其众多弟子的言语和行为,较为集中地展现着先秦儒家的思想理论,呈现出高明博厚、气势恢宏的君子气象。作为内在心理诉求的"仁"与作为外在行为规范的"礼"相辅相成,一同塑造着这种君子气象,使其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与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先秦诸子百家文化以及儒道释三家的文化传统。我国慈善大家熊希龄有言:"孔教言仁,又曰博施济众"。孔子的慈善思想同样是以"仁"为其思想核心。孔子的慈善思想理念主要从执政者和个人的两个角度出发,其主要内容通过"爱人"、"惠民"、"均贫富"的主张以及义利观和大同思想进行体现。孔子的慈善思想理念对于历史上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当代慈善思想的塑造以及慈善事业的发展仍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一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集中体现了他的各种思想。在《论语》中,孔子虽没有明言"诚",但他对信的强调实际上已将"诚"的基本内涵表达了出来。孔子及其弟子关于"信"的论述,其诚信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安"是孔子对于仁的一种重要态度,一指"安守仁道",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做到久处约、常处乐;二指儒家安其仁而无适不然、从心所欲的境界,这体现出儒家高度的道德自觉和道德境界。孔子"安于仁"的思想内含着仁与天命、仁与礼的关系的合理解决。新儒家学者从直觉主义出发,多以"不安"来指点仁,最终目的却是求得"安于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