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结构特点和表达习惯直接决定了它们在表达否定意义时所使用的词汇手段、语法手段、修辞手段与语用手段的差异性。从英汉否定的意义与形式入手,探讨英汉否定句式的句法结构特点及互译策略,对从语义结构角度联系语境理解否定结构蕴涵的深层含义,避免误译、曲译,从而顺利地实现语际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英汉典故是中西方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本民族的性格,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本文从英汉典故的定义、来源、作用以及运用四个方面探讨其教学方法,以促进英汉典故在英汉语言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3.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结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英语中的典故和汉语典故承戴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表达出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寓意,所以了解英汉典故的差异有助于更好的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4.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介词隐性形式”,这是一种空“语类”,无语音式(PF),但是语义解读机制会在逻辑式(LF)中把它们的意义解读出来。这种“隐性形式”可分为句法“隐性形式”和话语“隐性形式”两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这种“隐性形式”在英汉语中并非处于完全对称状态,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应避免走进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典故是英语和汉语中一种共同而重要的语言现象,两既具有一些共性,同时,由于中西方在化渊源、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乃至地理环境等方面不同,英汉典故又在来源、化内涵、结构形式等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折桂”是古代诗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用典形式多样的典故之一。该典故出自《晋书·郐诜传》。由“折桂”典故滋生的典故词语数量巨大,超过其他所有典故。“折桂”典故用典形式的多样化与多种因素有关。探究典故的典源及其用典形式,对于全面了解汉语新词新义产生的途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省略(ellipsis)是语言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省略形式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两种语言在语篇形式和语篇内容上的异同,对于丰富普通语言学理论、促进我国的英语教学、研究英汉互译规律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语法学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传承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对于交流有着重大的影响,典故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语言浓缩的精华。英汉典故中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义和浓厚的民族色彩,所以对于英汉典故的研究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底蕴,重视文化的传播,从而加强中西方相互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英汉缩略语对比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汉两种语言在缩略语的构成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它们各自的语意功能,语法功能也不尽相同。本文就英汉缩略语的构成方式、文化内涵、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习语通常带有浓厚的化色彩。习语的翻译实质是化翻译。因此,对英汉习语化差异的了解在英汉习语互译中尤为重要。本从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五个方面讨论了英汉习语的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陈颖 《培训与研究》2009,26(1):125-127
思维是翻译活动的根本基础。从思维的民族性入手,对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和语言表达形式的对比,可揭示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因此,在翻译中必须采取调整手段,使之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2.
从英汉思维差异看英汉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是翻译活动的根本基础。从思维的民族性入手,对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和语言表达形式的对比,可揭示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因此,在翻译中必须采取调整手段,使之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3.
在英汉翻译中,典故的处理是一个难点。本文从信息论角度探讨了英汉典故的翻译标准和方法,认为文化冗余的处理是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语言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习语的研究可发现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从而使学生在踌文化交流中可以正确、流利与恰当的运用英语。本文从地理环境、思维习惯、历史典故和宗教信仰四个方面讨论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中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概念,包括谚语、成语、典故、歇后语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其中大量的习语,或严肃、典雅,或含蓄、幽默,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由于地理条件、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言学隐喻的角度来看,典故的产生和使用部是隐喻式的,典故的隐喻性表明人们只有在以文化语境为基础,通过想象、联想、映射等途径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时,典故的隐喻文化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对英汉典故性词语在喻义上的对应与非对应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理解并恰当运用典故的隐喻涵义有助于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习语是某种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短句,包括俗语、谚语、成语、俚语和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均拥有丰富多彩的习语,但由于地域、宗教、习俗、历史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两种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文章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英汉习语,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提出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英汉句子的主要结构基本相同,即:主语—谓语—宾语或表语;其词序排列一般都是主语—动词—宾语(表语)形式。但中西方的化差异,影响到各自的语言使用、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本拟从四个方面对英汉句子结构中主语的使用进行对比讨论,以帮助英语学习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和合理使用英汉主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等方面出发,分析了英汉习语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探索了英汉习语互译的四种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直译意译结合法和套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