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闲暇中,我给孩子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讲到孔融准备分梨时停了下来,我想先听听小朋友们的想法。 “我要最大的!”“我想拿小的!”“奶奶说大的给宝宝吃!”……  相似文献   

2.
动物幼儿园里,大象老师正在给小动物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那个眼睛睁得圆圆的,小脚并得紧紧的,小手放得好好的,就是小白兔。小白兔心里想:下次我一定要学小孔融,把大的让给别人吃,自己拣最小的吃。  相似文献   

3.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  相似文献   

4.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四岁时,每次兄弟们一起吃梨,他总是拣小的。家中大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为此,他受到孔氏宗族的夸赞。“孔融让梨”是古代中国人教育幼儿识礼的经典例子。  相似文献   

5.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相似文献   

6.
美德的剥夺     
下班买回一袋梨,女儿从袋里拣了一个最小的。看到这一切,我很高兴,夸女儿有孝心。作为对她的孝心的奖励,我拣了一个最大的梨,换回了她的小梨,一看,这小梨还有虫眼,就随手丢进了垃圾桶中。这不是当代版的“孔融让梨”吗?看着女儿津津有味地吃梨,我陶醉在父女这出精彩的表演中。一回头,看到女儿拣的、被我扔进了垃圾桶里的小梨,我的心一颤,悲伤像乌云笼罩了我的心。做家长的当然对孩子灌输着孔融那样的孝悌品质,孩子当然对“让梨”的故事耳熟能详。我们讲着,孩子听着;孩子讲着,我们听着。孩子与我们都深刻地理解了“让梨”故事中的高尚美德。…  相似文献   

7.
孔融很喜礁吃梨,可面对父亲的朋友带来的一盘有大有小的梨时,孔融却拿了一个小梨.别人问他为什么拿一个小梨,孔融说:“大人吃大的,小人吃小的.”孔融的回答是他美好心灵的真实表白,是他合情合理谦让的表现。可是,有不少孩子的家长和幼儿园的教师,不善于从孩子的心理实际出发,往往对孩子进行为谦让而谦让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古时的蒙学范文,许多都已经为人们耳熟能详了.譬如《三字经》中写道:“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有学者这样解说:第一个故事说的是今属湖北省云梦市的黄香小弟弟,非常孝顺他的父母.他家条件不好,母亲在他9岁那年就去世了,父亲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十分辛苦.冬天的时候,他看到床上很冷,体谅到父亲干了一天活睡冷床不容易入睡,就先上床把被子睡暖和了,然后才招呼父亲睡下.夏天的时候,大家都热得睡不着,他先用扇子把枕头和床扇凉,使得父亲能睡得更好.总之,黄香故事就是孩童对待父母的榜样.第二个故事说的是孔融小弟弟,与其兄弟间团结友爱的故事.据说,孔融小时候家里条件很好,爹是山东省曲阜市警备司令,先祖是孔夫子.孔融这一辈是七个兄弟,有一天他父亲让七个兄弟按年龄从小到大挑梨子吃.小弟挑走了一个大的,他却拿了个最小的,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他爹问“那你弟弟更小啊”.孔融答“因为我是哥哥,所以我要让弟弟”.又总之,孔融故事,就是孩童在对待兄弟姊妹的榜样……  相似文献   

9.
一日,孔家有客来访,孔母端梨而出,小孔融挑了一个最大的给了客人。小小年纪有如此觉悟,实在可嘉。但余以为孔融此举乃必然中之必然,现将理由陈述如下:1.小孔融听爸爸说这位客人就是他期末考试的监考老师。2.小孔融拿起大梨刚想吃,突然发现梨中有一条小虫在向他打招呼。3.小孔融平时喜欢看报,报上说越是大的水果越有可能被喷了生长激素或者农药。4.小孔融听电视上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大鸭梨。小孔融偏偏是个送礼爱好者。5.来客是一位公司老板,想来试探一下应聘者小孔融。这类文章我小孔融看得多了。“小样,打个领带我就不认识你了?”6.…  相似文献   

10.
“孔融让梨”体现了“礼让”的传统美德,因此这个成语故事流传甚广。此事本无争议。可是后来不讲“礼让”的人多了起来,他们开始怀疑孔融让梨的动机,甚至还展开了一次———一直以来,“孔融让梨”的故事情节都是这样的:孔融上有哥哥,下有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孔融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称赞他。据说最先对此事提出质疑的是一位水果商。他说:“孔融让梨是不假,但我觉得另有隐情。我征战水果市场四十年,尚不知道‘让’为何物,况他四岁小儿?”于是,他提出了———“孔融让梨”…  相似文献   

11.
我从小就爱听故事,妈妈经常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哄我。甚至睡觉,妈妈也一边拍我,一边讲故事,我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妈妈给我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说从前有个小孩,叫孔融,他的妈妈拿来两只梨,一只大的,一只小的,孔融拿小的,却把大的让给哥哥。他的妈妈问他:“为什么拿小的?”他说:  相似文献   

12.
吃亏     
《小学生》2007,(Z1)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  相似文献   

13.
孔融很喜欢吃梨,可面对父亲的朋友带来的一盘有大有小的梨时,孔融却捡了一只小梨。别人问他为什么捡一只小梨,孔融说:“大人吃大的;小人吃小的。”孔融的回答是他美好心灵的真实表白,是他合情合理谦让的表现。 可是,有不少家长和老师,不善于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往往对孩子进行为谦让而谦让的教育。这不仅失去谦让的教育意义,而且会在孩子个性的心灵里埋下虚伪的种子。比如,学校分点心,老师表扬了吃碎饼干的孩子,于是先拿饼干的孩子纷纷拿碎饼干,有的孩子为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故意把饼干弄碎。 教育应该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不…  相似文献   

14.
(一)让梨邱成立有弟兄俩,是双胞胎。弟兄俩不但相貌长得像,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特别爱吃梨。有一天吃过晚饭,母亲拿出来两个梨,一个大梨,一个小梨。弟兄俩嗷嗷叫着,就要扑过去抢那个大梨吃。母亲连忙拦住说:“你俩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弟兄俩一齐点点头,母亲接着说:“人家孔融四岁就能让梨,你们俩今年都八岁了,也该学学孔融让梨吧?”弟兄俩又一次点点头。母亲先问哥哥:“你是哥哥,你先说,你想吃大梨还是小梨?”哥哥看了看桌子上那个黄澄澄的大梨,又看了看母亲和弟弟,说:“你让我说实话还是说瞎话?”母亲说:“当然说实话!”哥哥使劲…  相似文献   

15.
张三和李四两个人都爱吃葡萄。吃着吃着,张三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饶有兴趣地对李四说:“我们俩性格相差很大呀。”李四不明白:“何以见得呢?”张三指着面前的葡萄说:“从吃葡萄的方式可以看出来:每次我都拣最大的吃。而你,每次都拣最小的吃。”李四瞅瞅桌上,果然,张三吃的时候,都是拣最大的吃。而李四,都是拣最小的吃。李四说:“这叫个性。”张三说:“瞧我,每次吃的都是最好的一颗。而你,每次吃的都是最差的一颗。看来,你是不懂得享受生活啊!”李四笑了:“是吗?我看真正不懂得享受生活的是你。不错,每次你吃的都是最好的一颗,可是反过来想…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孔融让梨》一文,故事内容小朋友容易理解,但是孔融为什么让梨,孩子们不易正确地回答。因为当前一年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他们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只要有吃的东西,大人总是拣最好的、最大的给孩子,家中既没有人与他们分食,更没  相似文献   

17.
三吃荷包蛋     
儿子是独生子,小学4年级学生,平时在家中是十足的“小皇帝”,其特点是嗜蛋,特别喜爱吃荷包蛋。一日早晨,我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我问儿子:“你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我吃那碗有蛋的吧!孔融4岁能让梨,你也10岁啦,该让蛋了吧!”我说。“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儿子竟先吃力“敬”,一日就把蛋给吞了一半。“不后悔?”我问。“不后悔!”儿于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我开始吃。我的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我有…  相似文献   

18.
这里有两个讲述分东西的小故事:故事一:“孔融让梨”讲述了小孔融主动将大梨让给其他小朋友,把小梨留给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我今年62岁了,可是拿不好筷子。人家拿筷,拇指上一只,食指上一只,吃起来,两只筷子平行地向碗里伸去,或扒或拣,灵活方便:我却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合捏一双筷子,想要吃什么,交叉着两只筷子往碗里伸。妻子取笑我说:“人家吃菜是拣的,你吃菜是叉的。”还跟小孙女讲:“不要学你爷爷,你爷爷拿筷子多难看。”我就接着说:  相似文献   

20.
选择题:曾经有一大一小两个梨,摆在孔融兄弟俩面前。弟弟孔融抢先抓起小的梨,大的留给哥哥。问:孔融为什么让梨?1.当时孔融正好牙疼。2.大梨烂了。3.为了让哥哥替他完成家庭作业。4.炒作,为自己出名。5.大梨有毒。正确答案选:5原因如下:如果孔融牙疼不敢吃大梨,那么小梨就更不敢吃了。大笑星潘长江不就说过个儿矮的人是人中的精华吗?梨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人说牙疼不能吃梨,那么可以把小梨放进榨汁机里,榨成果汁。真是绝顶聪明!但那时根本就没有此项发明。因此,此说法不成立。至于说大梨烂了,那纯粹是抬杠。你想,哪位舔犊情深的家长会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