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20年岁末,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在网上发布了一段极其欢乐的舞蹈视频.人形机器人 Atlas、机器狗 Spot Mini、搬运机器人 Handle纷纷亮相,随着歌曲共舞,不仅动作复杂多样,而且富有舞蹈的韵律和美感. 机器人研究者的终极目标是制造像人一样既能工作,又有人的情感和思维的机器人,可以称其为AI机器人.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舞蹈,翻开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篇章,但实现机器人研究的终极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机器人现在已经成为人类强有力的助手,正在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正>[导读]人工智能近年急速发展,不仅实现了机器人人与人类对答,更能模仿人类的"情感",打破昔日的冰冷形象,逐渐登堂入室。12月24日电据香港《文汇报》24日报道,人工智能近年急速发展,不仅实现了机器人人与人类对答,更能模仿人类的"情感",打破昔日的冰冷形象,逐渐登堂入室。多款家居机器人明年起陆续投入市场,开始成为人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与机器如何相处的问题,本文对翟振明的观点做出分析和批评,并指出,人们不应盲目地以自己具有情感和自由意志而自豪,仅当人的情感和自由意志能够化为支配机器人的实践能力时,它才能在人机相处的关系中体现出价值。因此,我们应当对于机器人战胜人类的事件感到担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机器人有无情感或自由意志的问题涉及"他心问题",从确定性知识的角度只能回答"不知道",而从或然性知识的角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以肯定的回答。从维护自我的唯一性或独特权出发,我们应当拒绝任何机器人加入人类,并坚持现实世界对于虚拟世界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机自然交互、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发展需要,机器人与人之间进行简单的对话沟通已难以满足当下要求,而机器人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人类的情感则成为当下研究的新方向,因此情感识别已成为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基于语音、面部表情、生理信号等单一信号的情感识别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实际上,只有综合人的语音、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多种行为特征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人类的意图和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5.
<正>可能就在此刻,"达芬奇"机器人正在为某个病人做手术,美国的海洋一号机器人正在深海探索,日本的阿西莫机器人也开始"调皮"地模仿人类直立行走、单脚跳和踢皮球……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已于8月27日闭幕,但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机器人与人类相伴的各种故事仍在继续,其产业爆发式的增长也让人惊诧。在未来,我们将越来越多地  相似文献   

6.
正在近日举办的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种各样的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让人大开眼界,同时也引发一种担忧:如果越来越多的职业和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取代,不就让人"下岗"了吗?一项预测指出,未来20年内47%的工作可能会由机器人完成。不过,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目前大多数机器人只是替代人类在特殊及恶劣环境下工作,即便是将来,有些工作机器人是根本代替不了人类的。1.设计师  相似文献   

7.
读者互动     
2009年05期李毅读者问:未来的机器人会有感情吗? 赋予机器人情感,这个美好的愿望在很多科幻电影都有体现。那么人类真的能赋予机器人情感吗?就目前的科学技术而言是很难实现的。现在的机器人都只能简单地执行人类早已编辑好的程序,正因如此,机器人不会有自己的思维,更不用说情感了。但当下科学家已对生物智能计算机着手研究,我想机器人有感情的那一天也是指日可待的。  相似文献   

8.
正Pepper是日本软银公司开发的全球首款可以与人交流的情感机器人,从2014年12月起,Pepper就作为免费雇员,开始在日本的电器店里售卖咖啡机,通过与顾客对话,帮助制造商发现顾客的需求。后来,Pepper又当上了导览员、酒吧服务生、银行柜员……也许你很好奇Pepper的情感从何而来,因为人类情感很难量化,情感机器人则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9.
正在科幻电影里,经常出现具有人类感情的机器人女友或是计算机管家。而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家们正试图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模拟人类思维方式,建立高度拟人化的人机互动,让机器人介入人类的社交关系。甚至有人预言,以后人们的闺蜜可能演变成"机蜜",甚至还会有人和机器人结婚。聊天机器人兴起从苹果智能语音助理Siri,到各大网店平台必备的"机器接待员"……近年来,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加强在聊天机器  相似文献   

10.
<正>机器人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它实现了科学与工程的融合。近年来,机器人的应用及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很多领域都出现了机器人的身影。它可以替代人在非常复杂、有害的环境中工作,或者在家里、工作场所为人类提供帮助,协助人类尤其是残障人士,并可以实现人类的复健等。如何让机器人特殊的功能更加高效并拓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众》2009,(9):30-31
精彩剧情 因意外痛失爱子的天才科学家天马博士悲痛欲绝,萌生了复制爱子的想法并成功创造了机器人阿童木.他和人类一样拥有喜怒哀乐.而且还有博士儿子残余的情感与记忆。然而碍于制造条件与科技水平的局限性.机器人的行为、思维没一样让爸爸满意.心怀不满的天马博士对机器人的态度也渐趋冷淡。  相似文献   

12.
爱的难题     
近期在美国上映的《A.I》(中译名《人工智能》)是斯皮尔伯格导演的最新大作,是一部带有“小木偶匹诺曹”色彩的科幻电影。12岁的奥斯蒙特饰演一个有着人类一样情感,渴望爱的机器人小男孩“大卫”,而贾德·劳则演一个专门满足女性生活需要的机器人舞男。与科幻名片《终结者》中反映人类如何面对与人为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不同,斯皮尔伯格欲藉此片探讨:未来的科技一旦制造出不但具有人类一样的智慧,而且还具有人类一样的感情的机器人,我们将如何面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雷珊 《内江科技》2014,(2):146-146
<正>在2001年出产的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机器人主人公大卫由于被植入情感程序,拥有了人类的感情,导致后来的人类和机器人都不接纳他,成为了一个悲剧"人物"。当然我们知道这是导演为获得更大利益臆想出来的虚幻剧情,不过就在最近,IBM新研发出来的电脑芯片,能像人类一样感知思考,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在未来的世界,机器会否真的有感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科学家们声称,电脑即将进入一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20世纪60年代制造出第一台机器人,那是一台液压驱动机器人,近几十年来全世界机器人的研制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发明机器人是为了大规模扩大制造业生产,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为了解脱人在危险甚至有辐射的外部环境里工作,为了代替人们繁重、枯燥、重复的体力劳动。科学家事先编制好各种程序,让机器人工作服从人的指挥,同时通过高科技的人工智能技术给机器人的行为制定原则规范。计算机、人工智能、仿生学、控制论、机械学、信息和传感技术等各个学科的科学家们,为打造更高级更实用的机器人,沟通、协作、努力,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目前应用领域的机器人缺乏意识、精神状态和感觉这些情感条件,机器人只是按照人类设定的程序进行遵循一定的规则行为。判定一个机器人能否称得上人工物道德行为体(AMAs).似乎取决于是否具有情感因素。道德与情感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关系。然而.行为主义和表现主义认为,即使缺乏情感的机器也应当受到道德关护。从机器人的应用实践来看.无论是认知缺陷角色的机器人、奴仆角色机器人还是财产物角色机器人.他们都有相应的道德地位,都应当受到不同方式的伦理关护。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认为,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制造出一种具有情感的AMAs机器人。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苑》2010,(17):8-8
前不久,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与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欧洲科学家已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能产生并表达感情的机器人——Nao,其在与人类接触的过程中,能够和关心爱护它的人建立情感联系。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人的机器人情结由来已久,各种花式玩法让人大跌眼镜。比如,在日本长崎豪斯登堡主题乐园里就坐落着一家特别的酒店——奇怪酒店,酒店除了3名人类管理员之外,其余服务人员全是机器人。一走入酒店,就会看到一个可爱的大脑袋机器人门童笑脸相迎,向客人问好。酒店大堂坐着一位大眼睛的机器人钢琴家,能够现场弹奏美妙的乐  相似文献   

18.
成康 《科学生活》2009,(4):32-33
机器人专家大胆预言:不到30年,人类和机器人就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和性关系。特鲁格和爱子的故事看看这张动人的照片,看看这对青年男女甜蜜的笑容,你一定会认为他们是一对正在度蜜月的新婚夫妻吧。的确,他们的关系非同寻常,非常亲密,而且是真实世界中的"人物"。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相似文献   

19.
正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刚刚落幕,各国顶尖足球运动员齐聚巴西,一展风采。可是体育运动不只是人的专利,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也可以让机器人"总动员"起来,去挑战一下体育冠军们。不靠谱的机器人足球队让机器人踢足球?这主意不错!早在1997年,第一届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就在日本举办,这项比赛的目标是诞生一支全部由机器人组成的足球队,与人类世界杯冠军球队在赛场上一决高下。  相似文献   

20.
《金秋科苑》2013,(17):45-46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纽约这座不夜城能够变成一座“不死城”吗?俄罗斯亿万富翁和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一伊茨科夫认为可以。15日,伊茨科夫将世界上一些最聪明的人——还有一些机器人——召集到纽约,讨论如何让人类的大脑在脱离身体后仍然能够存活。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人类便可通过将大脑植入机器人的方式实现永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