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民国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南京旧为民国首都,民国建筑不但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造型各异,变化明显,可划分为近代宫殿式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近代西方建筑。当年的南京城,是一个连楼房都很少的中国传统型城市。这时以美国人墨菲和中国人吕彦直为代表的建筑师们,采用中西方建筑风格与建筑手法相结合、以中国传统的建筑造型和西方技术而建造起来了一批近代宫殿式建筑。它们分别是建造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大学、1929年建成的励志社、1936年建成的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雄伟壮丽的中山陵建筑群。  相似文献   

2.
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者是有着"近代中国建筑奠基人"之称的吕彦直。吕彦直将近代西方先进建筑技术与传统中国古代建筑技艺融会贯通,在设计建造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高超的建筑智慧。  相似文献   

3.
吕彦直负责设计和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成为我国近代历史上最具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之一,成为融汇中西方建筑艺术和建筑技巧的代表作品,在我国建筑界产生了十分重大深远的影响,吕彦直本人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4.
卢毓骏是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学家,他早年留学法国,在法国从事建筑学研究多年。归国后,他参与、负责了南京多个重要市政建筑建造工作,被人们称为"建造了大半个南京的人",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重用。  相似文献   

5.
郞元智 《兰台世界》2012,(19):76-77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转折点,多种文化元素在近代中国大地上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相互融合,使得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的传统民居建筑也发生了变化,近代辽沈大地上出现了一批中西结合的混合式近代建筑。然而对于近代辽宁民居建筑演变的研究探讨还要从传统的辽宁民居建筑说起。  相似文献   

6.
林徽因是近代著名建筑设计专家,她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融会贯通中西方建筑语言,为我们设计出影响后世、启迪中国建筑领域设计思想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7.
中山陵的建设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件大事。孙中山在1925年去世以后,当时国内就发起了关于中山陵陵墓设计公开招标的通知。这次招标属于国际性的招标,共有40多个方案参加竞标,包括来自世界各国各地的。最后选中三个方案,其中获得第一名的就是现在中山陵的设计人——吕彦直。吕彦直当时只有32岁,是一位非常有才气的中国建筑师。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建设》2003,(3):17-18
20世纪上半叶,南京,这座有着1700年跨度建都史的文化名城,在其最后作为首都的短短二三十年间,完成了中国千年建筑史上第一次全国性首都的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极具才华的建筑师,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创作出大量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会南北,又不乏金陵王气的近代建筑,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不仅在全国首屈一指,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典型意义。在众多优秀的民国建筑中,“民国公馆区”数百幢造型各异的别墅官邸尤显特别,其独特的风格和众说纷纭的名人轶事引领着人们穿越70年的历史,去搜寻当年这些…  相似文献   

9.
1949年前的中国博物馆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1949年前的中国博物馆数量有限,但是博物馆建筑已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通过对初创时期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回顾和分析,我们既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在博物馆建筑中的延续和发展,也可看到西方文化对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影响和渗透,同时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建筑师为创造具有民族传统风格博物馆建筑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戴智敏 《大观周刊》2012,(14):27-27
中国古代建筑空间主要是在以庭院结构为主的横向空间上发展,而西方建筑主要是在以向上的高度空间上发展,对于这种中西古代建筑空间的差异,本文主要从当时的建筑材料、社会观念意识、宗教文化、光的利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建筑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四大古都之一,南京先后有十个王朝和政府在此建都,建都历史达440年,南京城因此而留存了十分丰富的古建筑资源。据统计,南京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0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81处,而民国历史建筑在其中占了半数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南京现存民国建筑尚存1000多处,其中许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优秀建筑。它们是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转换、创造民族建筑形式的实物研究资料和重要历史见证.也是中国古典市井向现代都市演进的实物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2.
岭南地区是近代最早和西方文化接触的地区,由此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岭南建筑文化,在装饰设计风格上,既保留了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又增添了西式建筑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3.
南京道胜堂是民国时期著名建筑,由美国传教士马吉兴建。道胜堂设计理念中包含了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元素,同时还包含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元素,在建筑空间特征上具有立体式融贯中西方建筑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徐寿是我国近代化学的先驱者,当时西方国家很多化学著作都是由徐寿译述的,并撰写了大量的科技书籍和文章,不仅如此,徐寿还为近代中国培育了大量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5.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焕加先生的力作《20世纪西方建筑史》(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是近二十年来由国内专家撰写的一部系统、全面、颇见功力的西方现当代建筑史,可以晚是广大建筑师、高等学校建筑系师生以及艺术史研究人员渴盼已久的。1979年,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当时叫南京工学院)、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四校合编了一本《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它作为高等学校建筑系的教材于1982年由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当时"文革"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加之长期与外界隔绝,作者眼光自然受到很大局限;而当时在西方建筑界已…  相似文献   

16.
<正>晚清的科学技术翻译为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他们渴望了解的西方科技知识,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间接条件,翻译中引入的西方科技知识也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但在当时,传播西学到底是通过翻译西方科学著作来进行,还是通过教授中国人学习外语来进行[1]。傅兰雅就是其中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11,(3):66+134-135
1、《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该书和一般讲述中国传统建筑的书相比,突出了中国建筑的人文特质,尤其是针对当下西方建筑观念和建筑设计的强势情况之下,如何发掘和发展中国建筑中的精华作了精彩论述。  相似文献   

18.
林克明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建筑学家。他主张将西方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紧密结合,投入极大精力为新中国培养建筑设计人才,为中国建筑领域赶超西方、真正实现现代化起到了领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永花 《兰台世界》2013,(24):17-18
本文在整体上研究了中国明清时期的西方文化汉译情况,论证了当时西学汉译的几个特点,肯定了当时我国近代学者在此次西方文化汉译的高潮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且对以前认为中国学者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的那种结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0.
在南京东郊中山陵园风景区东南侧有一片宏大的民国建筑群——中央体育场。该体育场是在蒋介石亲自授意下建造的,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堪称民国公共体育建筑之最。中央体育场是为了筹备举办第五届全国运动会而建。由于有了当时设备最为先进、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