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因果要素关联视域下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要素和结果要素标签,分析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扩展用户信息行为的理论研究范畴,为企业深入了解用户社交媒体倦怠发展态势提供指导。[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提取"信息人、信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4个信息生态因子维度的社交媒体用户画像标签;根据用户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抽取用户画像情感和行为标签,构建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模型。[结果/结论]透过社交媒体用户消极使用和负面情感变化的典型社会现象,对用户画像模型进行整合分析与关系凝练,证明本研究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模型与S-S-O理论框架具有一致性,并根据实际进行理论上的拓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袁润  王琦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2):13-20
[目的/意义] 用户画像理论可用于标记学术群体的行为特征,为精准识别用户、服务学术型社交平台的精准营销、改善冷启动时期用户体验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过程] 利用Python和R语言编写获取和处理公开用户行为数据的程序,从博客的基本属性、积极性、权威性、博文影响力、兴趣偏好等5个维度构建用户画像概念模型,以科学网博客用户行为数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提出刻画学术博客用户特征的具体指标和计算方法,表明用户画像模型对学术社交平台的管理和运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意义]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移动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的影响因素与表现差异,抽取标签要素并结合FBM理论模型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为健康服务机构深度了解用户群体特征、精准把握用户类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 /过程]基于半结构访谈收集样本资料,通过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以在校学生、公司职员与农民为调查对象,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结论 ]研究得出,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可分为利用规避型、吸收规避型、暴露规避型与屏蔽规避型4种用户画像群体结构,且不同用户群体显著触发因素与规避表现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模型构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意义]为了挖掘用户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全面了解用户需求,构建用户画像模型,为数字图书馆实现精准服务提供新动能。[方法/过程]针对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的内涵及特征进行剖析,分析用户画像的数据来源及采集处理过程,提出数据驱动下用户画像数据化→标签化→关联化→可视化的驱动主路线,从自然维度、兴趣维度、社交维度,构建多维度、多层级、立体化的用户画像模型。[结果/结论]详细阐述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模型的构建流程,设计用户画像的框架模型,并将用户画像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精准推荐、个性化检索、精准宣传以及参考决策中,以促进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升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基于用户画像构建图书馆精准服务模型,以期为用户进行精确服务提供参考,并为图书馆界进行精准化服务提供新方向。[方法/过程] 以用户基本数据、用户动态行为数据、心理特征数据、情境感知数据、社交网络数据5个维度作为数据来源,基于用户画像技术构建数据来源层、数据处理层、用户数据仓库、精准应用层,打造在线服务推送、个性化推荐、用户流失预警、用户关系管理、场景化服务的服务特色。[结果/结论] 虽然用户画像技术对于用户精准服务有重大的利用价值,但是用户隐私安全也应当考虑在内。所以从技术、用户意识与隐私政策、多维度的角度保护用户隐私,加上用户画像技术在图书馆的实施,通过这些措施达到图书馆精准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究引起移动用户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内在机理,有助于丰富信息行为理论,构建合理的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服务和管理体系。[方法/过程]文章分析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要素和结果要素,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机理模型,在因素联动的数据标签映射下,基于数据驱动管理决策理念的PAGE理论范式内核,提出移动用户社交媒体倦怠管理与发展策略。[结果/结论]有效解析移动用户社交媒体倦怠现象的因果关系,构建的机理模型能够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拓宽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研究范围,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户粘性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期望确认理论、沉浸理论以及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建理论模型,重点关注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沉浸体验以及用户社交媒体使用满意度是否会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用户转移行为。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利用SPSS和AMO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假设的验证。[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可知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而用户满意度负向影响转移行为。  相似文献   

8.
基于用户画像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资源推荐服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户画像作为大数据分析背景下个性化推荐服务的设计工具,为高校图书馆领域个性化阅读资源推荐服务提供解决思路。本研究在分析目前个性化推荐和用户画像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用户画像技术,从数据基础层、数据处理层、画像构建层、画像服务层设计探讨用户画像的构建流程,重点在用户画像构建和画像服务层面进行阐述,同时从用户基本属性、阅读状态、学习风格、阅读偏好四个维度构建用户多维画像模型,并提出基于冷启动和用户阅读学习过程画像的个性化推荐服务策略,以期为后疫情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资源推荐服务和满足用户多维度阅读学习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通过梳理现阶段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参与行为研究成果,结合信息生成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建立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参与的行为谱,从而构建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参与行为层级模型,以发现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在面对不同事件类型时可能产生的一种或多种参与行为,为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基于用户参与行为的用户画像侧写、识别其对某一类型话题活跃度和参与度以及预测用户参与行为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过程]以主流社交媒体平台结构功能为基础,以灵长类动物行为谱制定过程为依据,应用观察实验法,通过邀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双观察员形式发现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时产生的参与行为,构建包括8个类别、21个特定参与行为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参与的行为谱。[结果/结论]以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参与的行为谱为核心,以认知努力量为衡量单位,构建结构为主动参与行为和被动参与行为、积极参与行为和消极参与行为、深度参与行为与浅表参与行为的三因素两水平层级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在线医疗社区用户画像能够精练化提取患者需求、可视化描述患者特征,有助于平台管理者制定更精准的信息服务策略。[方法/过程] 在梳理在线医疗社区用户画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线医疗社区用户画像构建框架,并爬取百度贴吧中糖尿病社区用户数据,综合采用档案清单、复合图形、语言描述和词云方法,实现了具有4个维度和12项标签的在线医疗社区用户画像构建。[结果/结论] 该理论框架及实现方法有助于信息精准推荐、改善患者体验、提升决策质量,为在线医疗社区用户画像构建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服务用户画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通过构建用户画像的方式来识别与描绘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服务的不同用户群体,进而准确地提出符合目标用户期望的功能优化与差异性服务策略。[方法/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途径,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分析用户利用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服务的目标、行为和态度,进而聚类用户分型并构建用户画像。[结果/结论] 形成"自主进修型""镂心研究型""生活消遣型""资讯衷爱型"4类用户画像,通过解释分析不同用户画像模型中存在的群体特征与关键差异,提出优化策略以促进面向用户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更具针对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化标注系统用于数字档案资源组织后带来的资源检索与导航问题,提出依托主题图的数字档案资源聚合模型,以期提高数字档案资源检索效率并建立有序的可视化导航。[方法/过程]在剖析利用主题图实现社会化标注系统资源聚合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数字档案领域基于主题图的资源聚合模型,给出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形式概念分析析取数字档案资源主题图的主题类型、关联关系及资源指引三要素的体系化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数字档案标注系统资源聚合。[结果/结论]以NARA数字档案标注系统中的"Women at War"话题为例,利用所提方法并结合Ontopia工具实现目标话题的数字档案资源聚合,有效提高系统中数字档案资源的检索效率和导航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质量评价指标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大数据环境下,资源聚合成为满足多元化数字图书馆用户知识需求的有效途径和迫切需要,但资源聚合质量评价研究成果较少,本研究从计量和语义视角展开研究,以期深化相关理论,在实践层面指导数字图书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升资源聚合质量。[方法/过程]基于国内外文献确立评价依据,从计量和语义视角,结合大数据时代特点,运用归纳演绎、系统论方法构建了包括11个一级指标、26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评估数据采集和指标度量进行阐述。[结果/结论]构建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质量评价指标,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详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大数据环境,基于语义和计量视角构建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理论依据充分,指标体系系统、完整、合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4.
��[Purpose/significance] Enrich and expan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system of building dynamic portrait of social academic App users based on small data, so as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the social academic App platform to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evolution trend of user behavior and improve the precise service level.[Method/process] Firstly, based on the deep analysis of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mall data, combined with the feature of social academic App, this paper from two aspects of user behavior and the surface of deep factors designed dynamic portrait label system. Then collected the small data with strong correlation and high value with the user as the data support of the portrait, and clarified th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method. Finally, it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method to realize the dynamic portrait and form the overall frame model.[Result/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dynamic portrait of social academic App users based on small data can effectively refine the granularity of portrait, and improve the lag of previous portrait, whi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promotion of accurate service level of social academic App platform under data-driven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用户画像的研究悄然兴起,回顾和梳理其研究现状,对于促进用户画像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运用Citespace、Vosviwer等可视化工具对目前图书情报领域用户画像研究的发文量、研究机构、被引期刊、研究热点和研究热点的密度等内容进行定量分析,运用思维导图对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用户画像的研究主题、研究算法和技术、模型构建和用户画像的实践与应用进行具体阐述。[结果/结论]作为新兴的研究工具,我国关于用户画像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具有较大的探索空间,用户画像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拓宽用户画像的研究主题,重视用户画像的行为分析,优化用户画像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移动社交网络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调查数据显示微信已成为拥有老年用户数量最多的移动社交网络,构建微信老年用户群体画像对促进老年人提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能力,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通过移动终端日志追踪软件获取微信老年用户使用日志数据,并构建实验环境、布置实验内容获取老年用户使用能力数据,利用k-means算法对数据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并对老年用户属性及使用行为数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结论] 基于老年用户画像体系中的用户属性及行为数据聚类结果深入分析微信老年用户行为特征,发现微信老年用户与其他用户群体相比使用强度、交互强度、使用能力偏低;而且微信老年用户群体具有显著差异性,学历越高的老年用户使用能力、交互强度、使用强度越高,即微信活跃老年用户多为高学历用户。根据微信老年用户行为特征制定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中针对老年人的相关社会引导政策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