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意义]挖掘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所涉技术,揭示技术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绘制智慧图书馆技术元素知识图谱,对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过程]以智慧图书馆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基于流水线方法,分别采用深度学习模型BERT-BiLSTM-CRF与RBERT自下而上地识别技术元素实体及其相关关系,针对技术性知识进行融合与扩展,继而绘制智慧图书馆技术元素知识图谱。[结果 /结论 ]所构建的知识图谱能够有效呈现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相关领域技术及其结构关系,揭示相关技术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从而助力“十四五”期间图书馆的智慧化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挖掘区块链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服务的应用价值,充分利用该技术提升服务效益,拓宽服务领域。[方法/过程] 分析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引用区块链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得出精准信息服务路径。[结果/结论] 本研究将区块链与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服务相结合:利用区块链具有的去中心化特点,构建图书馆精准服务的区块链联盟体系;利用区块链具有的信息对称特点,融合xAPI技术规范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储平台;利用区块链的可溯源特点,建立图书馆精准信息服务追溯体系;利用区块链密码学算法的数据存储的优势,建立机构知识库数据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在应用大数据提升图书馆服务的背景下,为提高借阅推荐的有效性,设计一种基于加权借阅网络的个性化推荐算法。[方法/过程] 引入复杂网络理论的分析方法,以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实际借阅数据为例,证明借阅网络具有二分图特性和BA无标度网络特性,具备个性化推荐的条件;通过构建读者借阅子网,采用能量传递六步法,实现个性化图书借阅推荐。[结果/结论] 实际借阅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算法是有效且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意义]为促进智慧图书馆服务中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充分融合,加速推进智慧服务优化升级和智慧图书馆深化改革,对元宇宙视域下智慧图书馆服务中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有机结合进行探索。[方法 /过程]基于元宇宙虚实融合、用户沉浸式参与、技术整合等特性及其与智慧图书馆在理论逻辑与技术演进方面的趋同性,探索融合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元宇宙视域下实现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有机结合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生态体系及具体实践方案。[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元宇宙整合、应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为智慧图书馆创造诸多智慧管理和服务场景,催生了深层次的智慧服务模式,是连接智慧图书馆服务中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重要桥梁。据此,本研究构建元宇宙视域下融合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生态体系,创新性地提出智慧学术服务和智慧阅读疗愈服务。该服务生态体系的实现可从构建支撑智慧服务的数据资源池、打造立体化的精准辐射交互系统、开展“转知成慧”的思想实验活动、创建集成人的智慧的云存储空间、推出嵌入式虚拟馆员的泛在化服务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构建公共图书馆“十四五”期间的智慧化转型路径理论框架,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提供借鉴和创新认识。[方法/过程]选取我国国家图书馆、32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与15家副省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文本作为分析样本,以样本中有关智慧图书馆的总体目标、发展策略与具体行动等内容作为基本分析单元进行人工类目编码,以揭示规划文本中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相关内容。[结果/结论]研究得出,积极发展智慧图书馆现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共识;“十四五”期间智慧化转型的六大核心要素,即智慧服务、资源建设、智慧空间、智慧管理、智慧技术、协作协调。基于此,构建出战略重点关系结构中的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路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源数据的智慧城市数据融合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如何有效地实现对智慧城市中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是智慧城市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方法/过程]在界定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基础上,提出面向语义的元数据模型,结合用户需求分类,构建基于多源数据的智慧城市数据融合框架。[结果/结论]以智慧城市数据运营中心为依托,提出面向智慧城市的用户数据服务推荐实现路径;最后提出智慧城市数据融合的发展建议:完善智慧城市多源数据融合标准;积极制定数据开放政策;探讨个人数据采集与存储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意义]构建完整、清晰的产业链是我国宏观调控产业战略的基础,其对于增强我国关键领域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从专利数据出发,基于规则和语法挖掘专利文本中蕴含的产品关联关系,从而构建产业技术链中要素的上下位关系,并借助可视化软件和图数据库构建与存储产业技术链图谱。[结果 /结论 ]该方法可构建产业技术链结构,实现动态监测,及时发现产业链中的技术(产品)新动向。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实证该方法下的产业技术链构建效果,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意见,初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适用不同产业的产业链动态构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通过构建二模复杂网络模型,揭示隐藏在海量文献中的隐性知识。[方法/过程] 通过NetworkX复杂网络工具包,依据任意两个节点的共现关系构建二模复杂网络模型;对网络模型中节点的共现关系进行加权,计算网络的拓扑信息并进行AP聚类,提取节点间的直接关系;采用AUC方法对AA、JC、加权改进的wAA和wJC等4种链路预测算法进行评价,遴选出最合适的预测算法,并对复杂网络的隐性关系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结论] 以潜在药物靶点挖掘为例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wAA链路预测算法为最优的链路预测算法;二模复杂网络模型、指标和方法体系在美国化学文摘社数据库中的药物靶点挖掘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下一步计划在其他数据库中或其他研究领域中进行尝试,以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通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图书借阅网络的各类书籍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挖掘图书馆借阅数据,从网络属性、节点重要性和社团模块来研究各学科书籍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指导图书资源管理、读者服务和学科建设工作。[方法/过程] 基于复杂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学生借阅数据进行分析,以各类目书籍为节点,构建图书共现网络。在此基础上,对加权网络的网络属性和节点重要性进行探讨,并通过随机游走算法划分书籍社团。[结果/结论] 研究揭示了书籍及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为加权网络的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探究构建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策略,回答什么是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什么样式,建设智慧图书馆的策略,解决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一些模糊不清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拓宽视野。[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梳理和分析图书馆发展历程,指出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出现的误区,提出建设策略。[结果/结论] 提出构建智慧图书馆五大策略,即整体的目标分析与设计;从数据到大数据;多元数据的融合;协调合作与分步落地;创新环境营造。  相似文献   

11.
唐诗知识图谱的构建及其智能知识服务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立足于当前大数据环境下的唐诗知识服务需求,以大规模唐诗数据为基础构建唐诗知识图谱并提供智能知识服务,推动人工智能环境下唐诗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方式的创新。[方法/过程]本文在对领域知识服务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设计领域知识服务驱动的唐诗本体模型,然后利用从Web上爬取的多源异构数据,采用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推理等技术自动构建唐诗知识图谱,统一表示和组织唐诗领域数据,实现对大规模唐诗数据的语义化处理。[结果/结论]本文设计基于唐诗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服务平台KnowPoetry,提供唐诗领域的知识探索、时空轨迹、语义查询等智能化知识服务,推动人工智能环境下唐诗数字人文研究方法的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搜集和分析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期了解人工智能在图书情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从研究发展趋势看,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从研究热点看,国外研究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在信息检索、社交媒体内容分类及情感分析、知识问答方面的应用研究;国内研究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在网络舆情分析、图书馆智能搜索和推荐服务、社交媒体网络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从研究趋势看,未来研究应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视觉搜索和语义搜索、智慧图书馆服务、社交网络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对隐私与安全的影响4个主要方向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慧  胡吉霞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8):114-125
[目的/意义] 针对包含单一类型知识单元的知识网络难以全面反映学科知识结构的问题,提出一种从多维度进行知识网络结构融合的方法,为学科领域知识结构挖掘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利用LDA及TF-IDF方法抽取学科知识单元,然后运用语义相似度和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构建3个学科知识子网络:主题网络、关键词网络和实体网络,并采用空间节点传递对齐方法对齐子网络节点,接着设计基于图卷积操作的自编码模型对知识节点进行表示,最后通过计算余弦相似度重构学科知识网络。[结果/结论] 实验部分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构建融合主题、关键词和实体的学科知识网络并展开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有效地揭示学科领域研究内容和知识结构,为学科知识发现与组织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中国历代存世典籍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探索构建中国历代存世典籍知识图谱,以为研究者挖掘海量古籍书目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提供一站式平台,拓展古籍知识服务内涵,同时,大规模的典籍知识图谱也是机器智能的重要基础。[方法/过程]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对中国历代存世典籍进行知识组织,从需求层、模型层、应用层3部分构建一个典籍知识图谱框架模型,通过人机协作进行典籍数据抽取及多源数据融合,完成数据的整理,并对典籍知识图谱实体类型及属性、典籍知识图谱实体关系及类型进行分析与定义。[结果/结论]所构建的典籍知识图谱包含649549种古籍实体、221783位典籍责任者、1498383个古籍版本、13960个地名节点,形成了一个立体、多维、多用途的古籍知识关联网络,对全球目前存世的主要中国历代典籍书目信息进行了较全面描述。  相似文献   

15.
数据采掘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数据采掘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开发信息资源的数据处理新技术。数据采掘可用于挖掘图书馆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把数据仓库、OLAP、数据采掘、模型库结合起来, 可以构造出更高形式的图书馆决策支持系统。本文阐述了数据采掘的定义、特点、类型、功能、发现的知识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介绍了数据采掘的工具, 探讨了数据采掘的各种方法以及数据采掘与知识发现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定义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内涵,建构支持智慧服务的数据属性模型,并进行方法和过程的讨论,从而促进智慧服务的实现。[方法/过程]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含义进行解释,提出图书馆服务的智慧程度和数据的交互性、交互频度、响应时间以及数据感知深度的关系模型,论述不同数据属性对智慧服务的影响,并提出数据获取的方式。[结果/结论]数据是现代图书馆实现智慧服务的必要支撑,图书馆必须依靠足够的技巧与耐心,挖掘用户的潜在数据,并基于相应的数据交互实现快速、深入、灵活的智慧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传统数据挖掘技术很难有效地对海量、高维、动态的网络数据进行分析,这成为当前商业智能、决策分析和知识发现等领域中的主要技术瓶颈,网络动态数据挖掘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方法/过程]通过梳理网络动态数据挖掘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对网络动态数据挖掘研究的形成过程、发展历程和研究趋势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结论]研究认为:网络动态数据挖掘过程中突变性问题、与情报学的融合问题、社交网络动态演化模型、研究合作网络时序变化及网络动态数据挖掘中的粒度计算问题等是情报学研究需要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通过对科研群体中学者之间的关联度进行研究,建立一种新的关联度计算模型,为深入分析学者间的关系提供更多视角。[方法/过程] 在对已有学者关联度表示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将传统研究中的学者间合著关系与文献引用关系进行集成,构建基于合著与共引关系的学者关联度模型。实证部分以图书情报领域17种期刊10余年的文献数据以及引文数据为例,详细阐述基于该模型的复杂网络构建过程,并对该复杂网络的应用价值进行论述。[结果/结论] 实证数据表明,该关联度计算模型具有可应用性,构建的网络很好地将有向图与无向图进行了统一,不仅能够反映合著关系也能够体现相互间的共引关系,为深入分析学者间的关联提供数据基础,也能为知识服务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大数据蕴藏着大知识和大情报,但呈现出价值密度低、分布不规律、价值隐藏深、变化频繁等特征,给数据挖掘工作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有必要探索新的挖掘方式。[方法/过程]以大数据环境下网络动态数据挖掘模式作为切入点,从数据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及技术成熟性等维度选择金融管理、新型互联网应用、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等应用领域,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最后以Facebook的动态数据挖掘分析平台为例进行系统说明。[结果/结论]提出应从体系结构、动态数据传输、系统接口、高可用技术及负载均衡等关键技术入手,对系统进行设计与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