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深刻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过程中必然的和崭新的历史阶段,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整个中国革命新的历史特色的集中体现。这些历史特点和历史地位,决定了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方向,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自身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众多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热情响往。但是“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而是充满崎岖坎坷。在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有必要对历史深刻反思。其中重要问题之一是:中国近代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空想?  相似文献   

3.
60年前,中国为什么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回答很简单,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选择. 首先,从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演变来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对帝国主义而言)和民主进步(对封建主义而言).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历史的、逻辑的起点是什么?应该如何确定?对此,大家的看法不尽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应以1840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作为历史的起点。有的同志则认为,应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历史的起点。这两种意见,都是以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5.
一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认识到,“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必须毫不动摇始终一贯地坚持”,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进行到底。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规律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有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这要根据小学历史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做到史论结合,寓论于史。一、利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对学生进行“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的教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近八十年中,一方面是中国封建势力跟外国资本主义从对抗到结合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斗争的过程。在八十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发生过许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近现代史之交的国情研究与把握,深刻莫如毛泽东,精辟莫如毛泽东。正是基于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精确认识与把握,毛泽东同志建立了他的“新民主主义论”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的理论体系,并最终建立了新中国。这些理论,就记录在他的《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一系列专著中。关于五四时期中国为什么接受马列主义,而摒弃了其他种种西方社会学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论》揭示了文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总结和梳理了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演化趋势,明确了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提出了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展目标以及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文化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并且已经代表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 10页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从此 ,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教学参考书》第 2 2页关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又是这样解释的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 1840年鸦片战争到 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 79年 ,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既然…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科学阐述了新旧文化的实质内涵.判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性质,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向,为“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作出了科学总结。这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冯契认为中国近代哲学为解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近代中心问题而展开的“古今中西”经历了一场革命 ,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最主要成果则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一般成果则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本文对冯契近代哲学革命的主要成果的哲学意蕴及特点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近代哲学革命的一般成果作了简明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一生倡导和实践民族、政治和社会三大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始终立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实际状况。其民族革命由最初狭义的反满发展到反清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其政治革命是主张“破”与“立”的结合,提出了“权能分开论”,本文对此作出新解。关于孙中山中国式社会革命的措施,如“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等,本文亦有新的看法。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可称为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殊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发表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意义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本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旨在说明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科学理性地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特殊实际相结合的,以期给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我们究竟是如何成功地实现了这一伟大转变的,这里试谈一点学习体会。人类近代社会,有两种革命:一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另一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最初创立了由前一种革命转变到后一种革命的理论原则。列宁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于俄国的革命实践,系统地阐明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相互关系,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转变论的基本原理,并指导俄国革命取得巨  相似文献   

15.
一近年来,全国许多高等院校把《中共党史》课改为《中国革命史》课,从课程内容上增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史、拓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把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放到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和其他党派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多视角、多层次地了解中国革命历程、中国革命基本规律和经验教训,帮助他们加深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认识,取得了  相似文献   

16.
湖南为什么能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地带之一?又为什么能成为辛亥革命“首应”之省?这决不是历史的偶然。探索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前湖南的历史条件,无疑将有助于我们对其必然性的理解,有助于我们作有益的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的理论教育中,《中国革命史》教学工作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主要任务是从历史、现实和理论的结合上阐明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国革命基本经验的历史继承性和现实衍发性的辩证关系,给青年以启迪,使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懂得历史规律,思考社会、思考未来,正确理解和对待现实,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于上述认识,几年来我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比较注意对青年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问题,谈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纲要》以大量史实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确: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勤劳勇敢是光荣的革命传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中国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关系,决定中国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爱国主义的目的,就在于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二、加强国情教育和乡土历史教育江总书记曾对我国基本国情作过科学的精辟的分析。通过小学历史的教学,应使学生知道祖国幅员辽阔,物产富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近代中国由于受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而“这个第一步的准备阶段,还是从一八四○年为片战争以来,即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改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就开始了的。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这样许多个别的阶段……从某一点上说来,都是实行第一步,都是中国人民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难点。在讲述两者的区别时 ,多数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从1919年~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于是 ,我做了如下的图示设计 :首先 ,画两条竖线 ,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