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征 《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27-128
羌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历史悠久的羌族民歌在羌族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羌族民歌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的直接表现,饱含传统文化的精髓,涵盖了羌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羌族民歌的保护与羌族文化的传承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随着羌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刺激,使曾经一度消失的羌族成年礼得以重现,并有复兴的趋势。现在的羌族成年礼继承了羌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羌族人文化自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羌族是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贵州羌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江口和石阡两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贵州羌族人民创造了不同类型、功能多样、特点鲜明的羌族服饰。这些羌族服饰体现了贵州羌族厚重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4.
羌族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羌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羌族的社会伦理思想在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鲜明特点的社会伦理体系。诸多封建伦理思想逐渐被新的伦理思想所取代,但是追求自由平等、崇尚公平公正、向往和平安宁等社会观念和勤劳节俭、诚实正直、团结互助等伦理观念则被很好地继承了下来。这些观念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导向并规范着羌族人的行为,成为羌族伦理思想的核心和主流。羌族的伦理思想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从传统伦理、婚姻家庭、宗教生活、民间文学、人生礼仪习俗等方面阐述并分析了羌族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5.
羌族自古以来都以石砌技术精湛而闻名遐迩,其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为石砌碉房和碉楼。它不仅是羌族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也因为它的实用性和抗震性能使它成为羌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人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羌人对宗教信仰的表述在羌族传统民居建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深入探析了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宗教文化内涵,解读了羌人浓郁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守护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提出了把发展羌区旅游业和羌族传统民族文化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将既有利于提高羌族地区的经济收入,又能促进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从而让羌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陈述了羌族传统性文化的发端、形成和发展衍生等历史过程,对羌族传统婚姻、家庭、生殖、宗教等性文化范畴的有关性文化的种种现象进行总结和归纳,尤其从美学研究的角度系统地对羌族传统性文化进行了田野考察和学术探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羌族传统服饰,论述了羌族与阿坝州茂县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茂县地区羌族传统男女服饰的总体特点,并进一步对茂县羌族传统服饰艺术类型进行了划分,对各类型服饰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深入研究茂县不同地区传统羌族服饰类型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羌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羌族人民在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羌族人民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羌族传统健身项目进行归纳、总结。同时通过对四川省国民体质报告的相关数据对比四川省内羌族和汉族人群的体质特征。研究显示:整体来看羌族人群在体质方面有优于汉族人群的优势指标;羌族群体除平衡能力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外,其他身体素质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通过分析羌族人群的体质特征与其长期参与的传统运动项目的关联性,发现羌族人群在体质监测中的优势项目都与该民族流行的某些传统运动项目有关。结论:羌族传统运动项目对体质有正面影响,具有显著的健身价值,值得在全民健身中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羌族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以羌族文化的代表人物“释比”为切入点论述了羌族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处境,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野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对羌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整理归纳,从七个方面探讨羌族体育文化产生的根源,并通过揭示其文化特征,以求更好地传承羌族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1.
羌族释比与丧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释比,是羌语对羌族民间经师的一种称呼,是羌民族社会自然崇拜,万物有灵信仰的产物,这在古羌部落社会时就已出现。释比作为羌族社会历史、文化等的主要传承者,在羌民族社会生活中有其极高的地位。受羌族社会之民俗信仰的支配,依照羌人的生死观,人死后,其灵魂永不消亡,生者要为其送别,由此也派生出繁多的丧葬形式。释比,自然也成为丧葬礼仪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浅议“腊呼羌”红绑腿的装饰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羌族的一支“腊呼羌”,服装美术中“红绑腿”的存在因素,探索了它的历史根源以及它的劳动观、宗教观的内涵,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了“红绑腿”是“腊呼羌”的服装美术特征和服饰美的典型,进一步论证了“红绑腿”在“腊呼羌”劳动、装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赋予“红绑腿”中的羌族原始美术含义,同时认定“腊呼羌”红绑腿是民族服饰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3.
震后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的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羌区学校是"活化"羌族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羌族"文化自觉"的重要启蒙地。震后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重建美好家园、办出有特色的民族教育。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的途径有:搜集整理羌族文化资源、重启羌族语言文字课程、增加羌族文化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体验羌族文化的魅力、聘请羌族文化传承人做教师等。  相似文献   

14.
羌族婚俗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从羌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和羌族婚礼的形成及其特征看,羌族婚俗具有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羌族婚俗不光是一种单纯的民俗现象,而且是羌族宗教意识的体现物,民族精神的象征物,民族的人文观念、伦理道德的寄托物。  相似文献   

15.
羌族服饰文化是中国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韵味出现在民族文化舞台上。羌族作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时也作为许多民族的前身,其服装造型、纹样、色彩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羌族服饰图案来源于宗教崇拜思想、生产劳动和娱乐游戏中,这些因素构成了今天羌族服饰的文化状态,体现了目前羌族服饰文化中的稳定性、独特性、民族性和个性化的审美内涵。本文对几个不同地区的羌族服饰形态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对其所包含的宗教思想以及历史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羌语的格助词在形式上有14种以上,具体用法和意义也较为复杂,它们在羌语语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羌语格助词的研究对羌语语法的研究,以及对汉藏语虚词及实词虚化过程的研究有其特殊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掀开羌族《释比史诗》神秘的面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传承全靠释比,由释比一代代口传心授下来。释比说唱的内容就是一部部羌民族历史发展的史诗。由于误解与偏见,羌族史诗一直未能展示其容貌。笔者通过大量事实来佐证羌族《释比史诗》的客观存在,给羌族《释比史诗》一个公正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羌族歌谣的分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羌族歌谣是羌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按羌族歌谣的内容对羌族歌谣进行分类,进而揭示出羌族歌谣在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