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政党能力并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在政党的利益代表性、理论武装程度、实践理性、创新品格等多重要素共同作用下生成的.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能力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复合体现,既体现出精神、价值、文化维度上的软力量,也体现出组织、动员、执行层面上的硬实力.从整体上看,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一是在"政党—政治"方面,中国共产党具有超强的政治领导力,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国家治理保持井然有序的状态;二是在"政党—理论"方面,中国共产党具有超强的思想引领力,从思想、观念层面维系党员与群众的实践共识,统一行动的意志;三是在"政党—群众"方面,中国共产党具有超强的群众组织力,能够有效把群众"组织起来",使政党内部与国家内部具备高度的凝聚力;四是在"政党—社会"方面,中国共产党具有超强的社会号召力,能够动员起最广大的社会力量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当中.中国共产党勇于推进自我革命,不断铸就超强的政党能力,而政党能力又牵引着国家能力,为国家能力提供根本支撑,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2.
政党是国际关系中的行为主体,政党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了开创性的政党外交思想;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把握世界主题,发展了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政党外交思想;第三代领导集体尊重世界多样性发展,促进政党外交全面展开。三代领导集体政党外交思想一脉相承,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是中国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关系,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政党关系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标进行调整。因此,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框架下,不断加强民主党派的能力建设,推动中国政党关系的和谐发展,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容体系构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和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的文化存在。清晰而科学的确证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容体系结构,有利于认真坚守和全面建设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不断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全面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时代要求的有机统一,深刻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远大目标、根本标准、内在要求和正确方向,完整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使命的时代形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永葆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内蕴的根本价值诉求的外在表征,是确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之维;在历史与现实两个向度交错互动中实现与凸显自身的先进性,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获得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强化永不松懈的学习意识、提升不断进取的学习能力,才能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才能从根本上筑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  相似文献   

7.
黄艳 《文教资料》2011,(14):132-133
学习型政党是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通过党员干部自身不断学习,带动全社会人民全面发展的政党。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对党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从毛泽东同志开始就强调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几个方面对学习型政党建设进行了重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一直到今天,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理论同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实践不断结合的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分别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和实践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以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大力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永葆蓬勃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法宝。一个伟大的政党,需要伟大的理论武装与坚实的理论支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努力创新与发展党的执政理论,需要大力加强和深化对执政理念的学理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的最新形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理念。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确立必须充分尊重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值得学术界广大同仁倾心研究。  相似文献   

10.
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特殊条件和主要特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努力方向和价值取向,能够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奠定牢固基础并使其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执政的显著标志和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1.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制度安排,党内法规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存在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中,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共产国际直接干预和影响下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制度产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建设历经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面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它的建立和实施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推动党的革命任务与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推进党内法规建设的过程,对于我们今天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实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郑重告诫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四种意识"表达着中国共产党自身蕴涵的一种反思自省、行动自觉、激励自勉的独特政党气质。其中,"四种意识"是对其政党气质的表达过程,政党气质是将"四种意识"转化成内在力量的结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中国共产党不仅需要增强"四种意识",而且应当将其转化为经受考验和干好事业的内在力量,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相似文献   

13.
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与坚定,是中国共产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应有之义。从政党结构、政治理念、政治行动等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独有难题可总结为:超大规模政党的管理之难,凝聚党员干部共识的实践之难,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任务之难,保持纯洁性与先进性的守正之难。为破解这些难题,中国共产党不断严密组织体系,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不断强调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不断强调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中国共产党解决独有难题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为世界政党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中国共产党要成为学习型政党,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学习型政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保证。提高学习型政党的执政能力,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把握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随着革命形势发展、社会样态变迁以及现代国家构建,中国政党制度经历不断的变化、调整与完善.政党政治取代皇权、军权政治是历史的必然;合作型政党政治取代竞争型、垄断型政党政治同样是历史的必然;在政党合作基本框架下,唯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走上社会主义政党政治道路,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政党制度,才有挽救民族危亡、获得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可能.百年来中国政党制度嬗变演进的最根本经验与启示是必须切实坚持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政党制度百年嬗变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生成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决定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行稳致远、不断完善发展的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生带有两个明显的表象特征:第一,它不是从议会内部演生而来,而是以反政府的面目出现,属于传统体制之外的"外源性"政党组织。这一特点决定了党的组织结构必须建立在高度一体化的基础之上,并辅之以刚性组织纪律,以便发挥其作用;第二,它的建立和发展借助了两种外在支持力量:一为共产国际的原则指导,二为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平台。这两种力量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所施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其积极的一面就是缩短了组织的创生过程,并加快了发展进度;其消极的一面就是弱化了政党领袖和组织的权威性与自主性,从而导致政党内部党员个体组织效忠意识一定程度的削弱。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依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构建其组织结构,使其制度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7.
政党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建构与重塑中国政党制度权威就是在现有政党体制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完善,并确保政党制度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忠实的遵守和认同.政党制度权威的建构与重塑作为对政党制度的一种完善和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是完善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契机.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居于特殊地位,中国政治体制的完善,关键在于共产党,核心在于政党制度权威的建构与重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政党制度权威的主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完善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是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极大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是中国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关系,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政党关系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标进行调整。因此,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框架下,不断加强民主党派的能力建设,推动中国政党关系的和谐发展,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辉煌发展历程,这一制度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多党派合作共存、政治协商、互相监督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统一战线是中国政党制度的组织保证,协商政治是中国政党制度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党外交演进的历史逻辑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经历了正常化、成熟和深化3个时期;从政党外交的创新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无论在指导思想、外交原则、外交格局方面,还是在外交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发展的启示是:政党外交对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目标、提升政党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时代主题的科学把握,是政党外交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据;服务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政党外交的根本出发点。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发展始终服从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和需要,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