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运动员或学生在运动中猝死的事故时而发生。1984年,日木2500万中、小学生,在校内死亡的学生有250人,其中124人是由于体育课上心脏病突发而死。在我国,运动猝死事故也时有发生。这必须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的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 据报道,日本一年的体育运动猝死事故平均达200多起。在我国,体育运动猝死事故也时有发生,必须引起重视和警惕。第二,体育教师、校医和班主任,要相互配合,定期对学生进行包括心电、心音在内的全面身体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尤其是对患有心脏病的学生,更应深入了  相似文献   

3.
参加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和休闲活动存在发生严重伤病甚至死亡的内在风险。虽然造成体育运动或体育活动中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但运动医学和循证标准治疗方面的进展已使临床医生得以更有效地预防、发现和治疗可能致死的伤患。随着研究与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当前的治疗标准正在不断发展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提出了10个与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猝死的主要原因及其治疗手段有关的关键问题,未来开展的研究将提高运动员和休闲运动爱好者参与运动的安全度。当前证据表明,如采取正确的预防策略或最佳治疗方案,绝大多数的死亡案例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老年体育活动中的猝死属于运动猝死,是指有或无症状的老年运动员或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非创伤性的意外死亡。本研究对北京,黑龙江和新疆等16个省市区的老年体育活动中的猝死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以了解我国老年体育活动中猝死的基本情况,分析和讨论有关预防和减少老年人体育活动中猝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近两年频繁发生的学生中长跑猝死事件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学生中长跑猝死的影响因素:心脏、学生体质、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应急反应对猝死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对策:学校体育应该改革现有体育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中长跑运动;宣传和普及中长跑猝死的急救知识和方法;建立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家长应做好学生早期心脏检查和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自身做好自我医务监督,掌握运动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6.
当代日本社会的体育观赏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同性别年龄和项目的体育观赏现状在日本成人社会中,除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人已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了体育运动的忠实观众,即体育迷。他们推动着日本社会的体育经济发展,成为支撑日本社会体育市专场化的重要力量。有资料显示,1994年到2000年间,日本成人到体育设施场所直接观看体育比赛的观众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2000年的体育场所观众已占到全国人口的32.4%,约为3221万人。根据日本SSF组织2000年的调查资料显示,在日本的3221万名体育忠实观众中,不仅存在着性别和年龄的差异,而  相似文献   

7.
<正>一、案例背景体育运动中学生受伤的情况是我们体育教师经常遇到的,轻微的小伤一般不会对学生造成多大影响,但若是严重的伤害,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引起死亡,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我们也经常耳闻目睹在体育运动中一些严重的伤害事故,如长跑中的猝死事件等,体育课上也难以避免,这些事故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笔者曾经经历的一次体育课上的伤害事故,令人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6,(3):44-49
(1)背景:与运动有关的心源性猝死(猝死大致分三类,心源性、脑源性和其它,这里一般指心源性运动猝死。下同),不仅经常发生在高水平运动员身上,还频见于非高水平体育竞赛参与者群体。2012年5月,本研究在德国开展,通过对全国范围内运动猝死事件的调查,来分析其主要诱因。(2)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通过网络平台搜集、记录并分析案例,并辅以15家法医机构和媒体监测到的案例作为补充。在本研究中,运动相关心源性猝死被界定为:在参与体育运动期间或停止后1小时内出现的死亡(无论复苏成功与否)。研究对象包括不同级别赛事中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以及日常体育锻炼参与者。(3)结果:经过30个月的观察,本研究搜集并分析了144个运动猝死样本(平均年龄46.816.2岁)。研究发现,德国运动猝死的总体发病率为每年每百万人1.2至1.5例,其中97%为男性。大多数猝死出现在非高水平体育比赛赛场。足球和跑步是事故发生最多的体育项目。年龄在三十五岁及以下的所有猝死案例中,心肌炎是最常见诱因。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上的的体育参与者猝死中,冠状动脉疾病是主要诱因,也有少量心肌病导致的运动猝死被发现。(4)结论:在德国,运动猝死最大的比例出现于"参与非高水平体育比赛或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中年男性"群体。欧洲各国运动猝死的主要诱因有所不同。本研究揭示了对参与者进行心脏筛查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非高水平体育竞赛项目开赛之前,应筛查并确认青少年参与者是否患有心肌炎。  相似文献   

9.
1 不同性别年龄和项目的体育观赏现状在日本成人社会中 ,除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人已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以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了体育运动的忠实观众 ,即体育迷。他们推动着日本社会的体育经济发展 ,成为支撑日本社会体育市场化的重要力量。有资料显示 ,1 994年到2 0 0 0年间 ,日本成人到体育设施场所直接观看体育比赛的观众人数 ,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 2 0 0 0年的体育场所观众已占到全国人口的 32 4 %,约为 32 2 1万人。根据日本SSF组织 2 0 0 0年的调查资料显示 ,在日本的32 2 1万体育忠实观众中 ,不仅存在着性别和年龄的差异 …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佳,已成为"老大难",也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地曾出现在体测、运动会、马拉松中晕倒甚至猝死事件,这给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小的考验。带着因涉跑引起猝死的疑问,通过猝死案例分析,探究高校大学生猝死的病理学的非运动成因。研究认为:涉跑猝死的主因是先天性生理疾病,运动不是引发猝死的主要诱因,并提出了预防运动猝死的"堵疏结合"的医学监控策略和体医融合防卫机制构建方法。建议通过入校时医学筛查、跑前医学检查、跑中医学观察、猝死现场急救、跑后跟踪复查降低猝死风险;建立宿舍、运动场地、运动项目的全覆盖的心脏复苏志愿队伍,实施"黄金8分钟"内的急救生存链;建立学生、学校、政府、社会四方体育运动分级分类保险制度,从风险转移和人道主义援助进行关怀;建立涉跑猝死、猝死、非正常死亡的数据库,开展非正常死亡人员的病理学研究;建立全生命周期医学监控和健康安全宣传教育,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的体医融合防卫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体育运动史学会第二次大会在日本福冈举行东北亚体育运动史学会第二次大会,于1997年12月9日至12月13日在日本国福冈县的体育科学情报中心举行。以国家体委文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体育博物馆馆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主任委员赵玉亭为团长的中...  相似文献   

12.
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体育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体育美学不是人们凭空杜撰出来的时髦名词 ,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美学是把美学基础原理应用到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之中而产生的一种交叉性的应用美学 ,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美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探讨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如何欣赏美、创造美的新兴学科。在体育运动中 ,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运动中存在着一种审美现象。人们通过亲身参与体育运动和观看体育比赛 ,不仅能增强体质 ,而且还能得到审美愉悦。如“飞人”乔丹的扣篮表演、巴西国脚罗纳尔多势不可挡的带球突破以及临门一脚的精彩射门等 ,看了令人赏心悦目 ,给人极高的美的享受。2 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美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审美现象 ,总结体育运动中的审美规律的科学。美学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说法一直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但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明确的 ,而不是模糊的。它就是研究人们与体育运动的审美关系 ,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在体育美学中的运用。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有政治关系、伦理关系、经济关系等等 ,除此之外 ,还存在着一种审美关系。人们与体育运动之间也会构成一种审美关系。在这个关系中 ,人是主体 ,体育运动是人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 体育美学是体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科学地揭示体育运动美的本质和特征,研究体育运动美发展过程和规律,论述体育运动美的现象,探讨人在体育运动中如何进行审美活动的新兴学科。体育美学的崛起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文明的象征。通过对体育美学的研究,必将使体育运动实践在理论上更加充实,对发展体育运动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本文拟就关于体育美学对发展体育运动的新贡献问题进行论述,以求教于体苑贤达。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体育法及其对我国相关体育立法的借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世席  陈华栋 《体育与科学》2006,27(2):67-70,74
体育法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作为发达国家,日本的体育法也具有某些独特的特点,譬如《日本体育运动振兴法》涉及的体育是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进行的竞技比赛和体育锻炼;体育管理体制是政府与社团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体育彩票法》的出台规范了与体育彩票相关的问题以及募集更多的资金来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而在体育运动商业化方面,职业运动员合同、俱乐部会员合同等是典型的表现;至于解决体育争议,则有日本体育仲裁庭进行仲裁。我国在某些方面也应当借鉴日本体育法制的某些做法,修改、完善我国的体育法制度。  相似文献   

15.
高原  郝英  朱明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651-653,656
运动猝死是运动医学领域和体育界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它给开展体育运动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依据运动猝死的定义,对华中地区收集的38例运动猝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运动猝死者平均年龄28.8±16.7岁,年龄范围13~72岁,其中30岁以下21例.猝死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死亡原因以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炎等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脑源性猝死在运动中时有发生.文章分析了运动猝死发生的内在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运动中,存在着运动成绩极限与非极限的矛盾。体育运动的超越性承认人在体育运动中的有限性,在给人们带来鼓舞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在体育教育中科学地体现并处理好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能够发挥体育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特性,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美的实质是什么?学术界,有的认为是健康美、形体美;有的认为是在体育运动中增加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日本著名体育美学家小林信次在他编著的《体育美学》中认为“体育美是美的本质和特点与体育诸因素的融合美。  相似文献   

18.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而体育美学就是欲对这一生命现象进行的一种哲学解释。这种解释将把体育的美放在人的本质及人同自然的关系背景中思考。本文结合体育运动实践,运用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从体育的社会美、自然美的属性上,阐述了体育运动美的本质及特性,从而使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美学内涵及美学在体育科学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使体育运动更好的进行美的创造和显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提高。业余时间的增加,使得人们对体育运动、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与此同时,体育运动事故也不断增加。有鉴于此,章以日本的学校体育运动事故实际状况为线索,从防止事故发生和安全管理的观点出发,把握、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田福军  程铭 《精武》2012,(16):7-8
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法。发现影响古妹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有:形式主义的体育活动,弱化体育课的运动功能和体育场馆收费不合理的现象,体育教学事故的责任分担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阳关体育发展的瓶颈。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监督和测评机制,细化阳光体育开展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