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决学术期刊危机的新模式:开放存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唐虹 《编辑之友》2006,(1):59-60
"学术期刊危机"的产生已经使传统的学术出版模式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而电子期刊的问世和普及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出版商之所以能控制学术期刊出版市场主要是因为学术期刊不同于普通商品市场,它具有一些很特殊的性质.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开放存取提倡"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但这种出版模式最终是否能解决"学术期刊危机",并创建一个真正服务于科学研究的学术传播体系,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期刊危机"的产生,欧美大型学术出版机构纷纷调整经营思路,开始推行"捆绑销售"策略.欧美大型学术出版机构之所以推行这一销售策略,主要是为了降低学术期刊的成本,增加收益,并限制竞争.当然,"捆绑销售"策略的推行也给学术期刊市场的相关利益群体,包括学术出版业、图书馆和学术团体都带来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学报是学术期刊的主要群体,但其学术出版市场是弱势的.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学术市场和学术出版市场的特点进行了理性分析,基于期刊分层的现实分析了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空间,认为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是缝隙市场,需要用心找寻和经营由核心期刊之外的市场.最后,从在缝隙市场中"探矿"、确定"矿藏"的开发潜力、以"多角化"解压风险、量身打造等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学报是学术期刊的主要群体,但其学术出版市场是弱势的.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学术市场和学术出版市场的特点进行了理性分析,基于期刊分层的现实分析了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空间,认为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是缝隙市场,需要用心找寻和经营由核心期刊之外的市场.最后,从在缝隙市场中"探矿"、确定"矿藏"的开发潜力、以"多角化"解压风险、量身打造等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赵文义 《出版广角》2016,(15):47-49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正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改变,为了全面解读国际上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文章从整体上把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区分为引文索引加链接模式、学术搜索引擎加链接模式和全文数据库模式,进而分析国际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市场结构变迁和产业链形态演变。  相似文献   

6.
学术信息OA模式的实质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术信息OA模式是一种比较新的信息交流和出版模式,它的产生与“学术期刊危机”有密切关联。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学术期刊的起源、学术成果提供者的角度,对学术信息OA模式的实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到来,冲击了传统学术期刊的生存,使学术期刊编辑陷入职业发展的困境.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应以"学术出版经纪人"为职业新定位,强化编辑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掌握数字出版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学术期刊的传播环节,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从而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实现编辑职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开放存取出版模式探析   总被引:118,自引:0,他引:118  
开放存取是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和出版机制。其产生背景主要是:基于订阅 的学术期刊传统出版模式带来了严重的学术交流障碍;网络的运用使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成本 大大降低。近年来相关的机构和项目已出现并初步取得成效。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及因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滨 《编辑之友》2016,(11):36-41
信息技术发展对学术传播带来巨大影响,内容获取与有效传播成为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针对国内外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分析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期刊将成为学术期刊主要出版形态;多种出版模式共同服务于学术交流和传播;多指标和多维度评价构成新的期刊和论文评价机制;移动数字出版将促进传播内容与渠道深度融合;单介质线性出版流程将向跨媒体融合“云出版”转变.文章提出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因应策略:优化传播内容,提高传播质量,增强传播效果,制订整体规划,加强版权保护,构建学术期刊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保障体系,探索合作共赢的数字化发展路径,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开放存取期刊不仅仅是出版行业应对学术期刊危机做出的简单革新,更是回应学术界在学术信息交流和学术作品传播方面追求自由与共享价值诉求的创举.当前我国开放存取期刊在学术评价体系、平台运行机制以及著作权保护规则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深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刘中飞 《出版广角》2021,(14):19-22
在"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和包括学术期刊、学术图书出版在内的学术出版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学术出版应强化传统出版,推动学术出版"走出去",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此过程中,出版社应积极联合各方力量,拓展合作外延,为学术出版的继承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专业学术出版业态正在被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所重构,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学术社交网站等网络平台成为新型的学术信息交流渠道,以学术期刊为核心的传统学术交流系统受到了挑战.本文以媒介融合为研究背景,对网络学术平台和专业学术期刊间的竞合关系进行解读,从功能定位、传播效果、赢利模式等层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并对学术领域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协同立体出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学术资源的开放存取出版是数字化时代的大势所趋,是一种新的出版模式和学术交流机制,其特有的优势和价值在促进学术传播的同时,给阅读者带来便利.我国学术期刊的开放出版从一开始就没有足够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开放问题.因此,需要准确认识和理解开放出版,重塑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标准,使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在开放出版中能得到充分重视;在培育期刊经营意识的基础上,优化开放出版的平台建设,使开放出版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建立健全以知识产权为中心的全出版产业链,使开放出版在发挥其阅读优势的基础上,为期刊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引言 学术出版是指专注服务于科学研究成果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发表、出版传播的一种社会性出版实践活动,包括学术期刊出版和学术图书出版两大部分。相较于大众出版和教育出版,学术出版专业性强、受众群体小、传播范围窄。  相似文献   

15.
众筹出版是互联网众筹平台面向网络受众、社交群体及粉丝团进行小额筹资,开展出版传播活动的商业出版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为传统出版机构提供大量优秀选题,还能为众筹出版项目提供网络预热与市场预判.另外,众筹出版的"消费者即生产者"理念,以及支持者、作者、众筹平台和出版机构等参与各方在众筹出版传播中的全程多维互动,可极大提高出版项目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编辑的思维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泰 《出版广角》2018,(15):47-49
数字出版时代,如何适应新的出版方式给编辑工作带来的变化和要求成为衡量一个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编辑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文章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对编辑身份的挑战为出发点,提出编辑要实现两方面的思维转换——"以读者为中心"和"内容为途径,关系是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出版编辑的思维创新,一是学会梳理和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读者需求,二是善于利用读者关系网实现期刊内容的精准传播.  相似文献   

17.
正出版业转制后将成为新的市场主体,摆脱了旧有体制的约束,面向市场,为学术出版探索新的发展形式提供了可能;同时,数字化的业态转型带来的"个性化服务"和"大规模定制",与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读者面窄、需求分散"的特性不谋而合,数字化为中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探索新的赢利模式也提供了可能。学术出版是对人类文化研究成果进行保存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大学出版社成立伊始就肩负着学术出版的重任,近年来,国家对文化建设高度  相似文献   

18.
陈静  余望 《中国编辑》2023,(8):78-84
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出版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体融合过程中学术期刊编辑的传统价值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但伴随而来的机遇也赋予学术期刊编辑新的价值。在出版能力单一化、同质化的趋势中,学术期刊编辑的传播意识、传播能力和服务能力无法有效适配新业态下学术出版需求,难以应对学术平台多元化和学术评价多样化带来的冲击。作为“学术把门人”和“学术伯乐”,学术期刊编辑在媒体融合的转型发展中应在立足学术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和利用融媒体技术优势,全面提升出版技能、转变出版理念和增强服务能力,重构学术期刊编辑的价值空间,最终能够引领学术传播并更好服务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存在垄断与自我发展、经济利益和品牌价值的争夺和博弈,源于公共传播思想的学术期刊公共数字出版模式不仅能够协调双方的矛盾和利益,也能够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市场提供多元发展、协调共存、有效竞争和高效运营的可能路径和选择参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学术期刊优先出版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认为目前学术期刊优先出版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很多学术期刊形式上虽已加入但未真正做到优先出版、优先出版的成果还难得到相关学术机构与学者认可、参与优先出版的积极性不高等,应转变观念,通过把优先出版纳入学术评价体系、利用现有传播渠道或建设自身优先出版网站平台、规范文献引用标识等,推动学术期刊优先出版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