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品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生活的联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呢?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如何真正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让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做到"乐学、好学"?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激活思想品德课堂,潜心研究新课导入、上课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擅于制造课堂亮点,让课堂保持活力,让思想品德课焕发魅力,成为有意义的、学生真正喜欢的课。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有厌学甚至抵触的情绪。面对如此不乐观的形势,我们作为教师该何去何从?答案就是去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让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充满吸引力,让更多的中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去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呢?1做好备课工作,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并能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价值所在,笔者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将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明白"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相似文献   

5.
缺乏兴趣是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课学习的症结所在。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可见,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思想品德课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开卷考试的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面临较大挑战。许多初中生平时不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常常误认为思想品德的开卷考试只需翻翻书,把课本中一些段落抄写下来就可以了。因为基础不扎实,在考试中常常存在解答不规范、口语化严重等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7.
姬再春 《学周刊C版》2011,(9):154-154
众所周知.在初中的所有课程中,思想品德课以其原理抽象、理论性强.内容枯燥乏味而成为众多学生最不喜欢上的课程。很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群原本生龙活虎、活泼可爱的孩子一到上思想品德课时就无精打采,提不起兴趣。面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菊芳 《考试周刊》2011,(57):159-160
作为一名思品课老师,我深知思想品德课是直接地、比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起导向作用。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教学,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地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我尤其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但如果一味说教,则学生不但不喜欢上你的课,而且很难接受你的德育教育,所以我在课上尝试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方法和途径.让“我的课堂我做主”。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就是指教师通过开展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观初步形成。那么,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呢?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只有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学习兴趣,乐学、爱学,教师才能更好地上课,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质量才会提高。为此需要抓好课堂的情境导入、问题探究、情感体验三个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节课都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11.
费国平 《考试周刊》2014,(17):130-131
实施自新课标以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积极地实施新课程标准,贯彻新课程理念,突破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瓶颈,寻求多种多样的方式变思想品德课的刚性和生硬面为温暖和亲切。诗、词、佳句教学给思想品德课增色不少,形成了课堂美,给人留下了许多回味空间。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潜移默化地将思想品德课渗入学生的心田,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以湘教版《思想品德课》为例,就如何运用诗词作为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学好思想品德课做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正如何使思想品德课告别刻板沉闷,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真正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活起来、动起来、说起来,摆脱思想品德课被学生和家长不重视、兄弟学科看不起的尴尬境地,这一直是困扰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难题。偶然的一堂公开课终于改写了我的课堂"历史"。2003年3月,我承担了一堂市级公开课,课题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此时正好伊拉克战争爆发,为了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  相似文献   

13.
林圣洁 《考试周刊》2010,(10):180-181
如何让课堂有效率、有魅力,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情感、价值观交流的平台,让课堂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所帮助,是一线教师的梦想。而思想品德课中却经常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实效,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思想品德课教改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加关注学生,贴进学生生活,但是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活信息闭塞,视野不广阔,加之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缺乏,导致教师和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是假、大、空的说教课,没有意义,甚至出现了只为应付开卷考试,老师为学生收集资料,让学生带进考场,这样完全丧失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背离了开设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而当前如何走出师生认识的误区,如何改变目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困局,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育功能,让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真正"活"起来,笔者就此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时常感到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兴趣不浓,而该课程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自己长期在教学中的实践提出管见. 一、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育水平,锤炼教育技能 (一)教师要不断丰富知识量 思想品德课涉及的知识面不仅极为广泛,而且课程内容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的思想也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渊博知识往往能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有无限的敬佩,进而喜欢这个教师,喜欢这个教师所上的课.  相似文献   

16.
唐宁丽 《青海教育》2014,(12):29-29
长期以来,沉闷、无聊、空洞、说教成了思想品德课的代名词。一方面,学生不愿意学、不喜欢听;另一方面,教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教学效果不好,最终导致思想品德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摆在思想品德课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迫切问题。下面就如何贯彻新课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学生中,只要一提到思想品德课,多数学生都不喜欢,甚至厌烦,总是和“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昏昏欲睡”等联系起来。的确,绝大多数教师仍采用“师讲生听”的方式授课。这样的课听长了,自然感到枯燥。那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变换教法,采用不同形式授课,时时让学生有新鲜感,就一定能激活学生,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  相似文献   

18.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是知识的传授课.也不是时事的宣传课,更不是“修理”学生的“政治”课,而是调适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课.是形成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思想传承课。是培养学生崇高品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实践课。怎样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真实的价值趋向,让它凸显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让它永远放射出思想光芒呢?  相似文献   

19.
谢兰珍 《广西教育》2014,(13):113-113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它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能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然而,不少学生反映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自己不喜欢思想品德课。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感动学生心灵?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用心去揣摩,精心去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思想品德课“装扮”起来,让它从内到外散发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