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治是大学最有效的治理方式,然而,大学自治需坚持公共价值,主动回应时代的变革,并建立恰切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董事会是一种有效的制度设计,在适当扩大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系统治理学校的权力的同时,需要保证教师对学术事务的管理权。  相似文献   

2.
研究大学治理结构,首先要研究的是治理结构中的主体,尤其内部治理主体存在着多种矛盾关系,包括书记和校长之间的矛盾、正职和副职之间的矛盾、行政系统和学术机构的矛盾、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之间的矛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实践证明,这些矛盾在高校发展和建设中产生出很多不良影响,会使党政不分、办事效率低下、重政轻学、学校治理结构失灵等。引起这些矛盾关系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权力分配不均、治理主体不全面、管理干部以任命为主、民主程度不高。协调这些内部主体的矛盾关系,应做到明确党委的领导权和校长的行政权,加强学术权、实现教授治学,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权力监督、制约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一个聚集了各种社会关系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教师、学生、政府、捐赠者等利益相关者都与大学发生着各式各样的联系,这些关系需要一些规范来进行整合。因此,大学法令可以看作大学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规则,其活动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大学法令能够降低大学的治理成本,保障大学自治所必须的分散决策。由于大学法令是由国家制定,超脱于大学之外,因此大学法令是大学外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大学是一个聚集了各种社会关系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教师、学生、政府、捐赠者等利益相关者都与大学发生着各式各样的联系,这些关系需要一些规范来进行整合。因此,大学法令可以看作大学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规则,其活动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大学法令能够降低大学的治理成本,保障大学自治所必须的分散决策。由于大学法令是由国家制定,超脱于大学之外,因此大学法令是大学外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以生为本”是大学办学的第一理念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办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不仅支配着校长的办学行为,对教师、员工、学生都具有目标引导和行为激励等功能。一个称职的现代大学校长、必须有一套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大学办学规律、适应本校校情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系统中,“以生为本”应该是第一理念。一、“以生为本”的丰富内涵首先,要把学生看成学校生存之本。大学是因大学生而设,办大学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没有大学生,无需大学教师,无需各种设备与设施,无需各种管理和服务,大学也就失去了存在  相似文献   

6.
论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包括作为决策结构的董事会、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机构和监督机构这三大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需要继续完善。董事会的组成结构应该坚持多元化,降低家族化的程度。董事会要理顺和校长的关系并向校长充分授权,使校长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事务上具有独立的自主权。监督机构需要解决好向谁负责、监督内容、人员组成和监督职责问题。同时,学生、教师、校友等利益群体都应该具有参与学校治理的相应途径。  相似文献   

7.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是一个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对现代大学制度内涵作了阐述,从外部和内部管理体制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大学制度外部完善和改革要正确处理好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内部完善和改革。健全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要坚持“党委领导、校长管理、教授治学”。  相似文献   

8.
大学是复杂的非营利性专业组织,也是需要不断进行治理的高度制度化组织,其内部治理结构的持续完善是回归大学自由本质的核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推进已经成为当下大学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在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制度引领下,完善制度保障体系、规范行政权利机构、配置权利制衡机制,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我国大学发展的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9.
目前,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方式仍在影响我国大学,并不断使大学运行陷入困境,主要表现为:政府和大学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待完善,大学之间缺乏良性的竞争平台,社会利益相关者在大学运行中缺位。为此,要以治理理念推动大学运行机制优化,理顺高校与政府、学校内部党委与行政的关系,构筑多元利益相关者决策体系,构建中国式现代大学制度,打造大学品牌。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学章程的大学治理即通过明确章程定位,以法制精神来推动和实现大学内外部权力和权利的良性互动,实现"依法治校"。良好治理模式的建立需要通过章程明确高校治理结构,一方面要对各类主体——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权力)边界进行规定;另一方面要对学校权力的实施和教师、学生权利的实现予以关注。把握大学章程的实践属性,需对高校内部治理主体的权力运行机制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蔡达峰 《教师》2010,(14):1-1
先有教师,后有学生,然后才有大学。大学的出现,就是为了培养人。但大学办了之后,情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教师和学生进出于此,似乎没有对应的需求关系,在他们之间,有越来越复杂的制度、机制等东西。我们有理由担心,大学如何保证全心全意地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困境主要表现为外部治理的政府管制化和内部治理的大学行政化。校长是中国特色大学治理结构中的核心行动者,其管理专业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包括政府管理校长的专业化和校长在管理大学过程中的专业化,因此,需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内部治理结构,让校长有负责任的权力;要完善遴选机制,推动职业化进程,让校长有负责任的动力;要提升校长素养,明晰职业规程,让校长有负责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治理是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大学治理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章程应该是兼顾就业、升学与专业发展,确立明确的办学目标和使命;兼顾政府、企业与学校发展,确立灵活的办学体制与机制;兼顾党委、行政与学术权力,建立公平的权力制衡机制;兼顾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建立协调的内部治理结构。贯彻落实高职院校章程,应该明确学校章程在高职院校制度中的核心地位,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的规范效力,在高职院校治理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是现代社会治理实践和治理概念的重要发源地,但治理理论的建构主要基于政府和企业的经验。在积极治理主义盛行的时代,大学需要治理也具有可治理性。毕竟好的治理是造就好大学的必要条件。大学的治理必须警惕治理话语的滥用和治理实践的表面化。大学需要的是真正的治理而不是作为管理时尚的"伪治理"。为避免因"伪治理"而导致的可治理性危机或治理失灵,通过"元治理者"加强对大学治理的治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我国7所"985工程"高校章程有关内部政治权与行政权、学术权、师生民主管理及监督权进行对比解析发现,我国大学内部治理存在如下问题:党委政治领导权与校长行政权在现实运行中存在冲突、教师学术权难以充分发挥、师生民主管理和监督权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厘清政治权与行政权关系、完善制度保证教师学术权力的行使、创新方式方法保障师生民主管理和监督权的发挥等措施来破解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纲要》),明确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结构"的目标,要求"公办高校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法落实党委、校长职权"。目前,我国大学治理结构已形成较好的制度建构,但在现实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现代学校发展及其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学校是关系的依存,校长是关系的协调者,在内部治理逐渐走向深入的社会背景下,校长需要在管学治教过程中既做好外部和内部关系的协调,为学校发展创设一个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还要有效协调资源,不仅要协调师资,建立合理的教师发展梯队,以优秀的教师团队引领学校发展,还要协调好生源,保证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将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因此,校长的协调者角色对学校发展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校长的协调能力和协调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是管理高效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英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更应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而不是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所以,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位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学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背离了大学的特性。要回归大学本源,实现学术的自由与独立,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倡导校长治校、教授治教、学生治学,使大学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度分离,实行校长负责,两会管理,同时倡导大学院设计。国家和社会应根据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的需要来确定大学外部治理的原则,以充分保障大学内部学术自治。  相似文献   

20.
管理是一门科学,它的科学性就在于让人高效地工作;管理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性就在于让人愉快地工作。学校是“人一人一人”的系统,它的管理主体、客体是人,目的是培养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都要求实行人本管理。所谓“人文化”,就是倡导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充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发展教师,努力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尽一切办法解决教师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现在不少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口号,这当然是对的。校长在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同时,应该对教师予以高度关注。有句话叫作“校长的生命在教师之中,教师的生命在学生之中”,所以,校长应以教师为本,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化历来片面强调个人为社会服务,片面强调为人类作贡献,似乎追求个人的幸福是耻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