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西周金文处于汉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图形文字向方块字体转变,偏旁部首增加并趋于成熟,汉字形体结构日益完善,形声结构迅速增长。对西周金文构形特征的考察能够深入了解文字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有助于探求汉字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西周金文中存在着大量的通假字。除本字与借字在声韵上的关系外,西周金文通假字的运用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是其他文字材料不可相比的。研究金文通假字的通假方式对于研究铜器铭文的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周金文(青铜器铭文)是研究我国奴隶社会历史的头等重要的原始资料。读懂和确切了解西周金文中每一个字和词语的含义,是利用金文资料进行历史研究的首要条件。 《考古》一九六二年第九期发表了刘克甫的文章《西周金文“家”字辨义》。该文引用了大量甲骨卜辞、金文和先秦文献资料进行考证,得出结论说: “‘家’字从殷代到战国确实在其字义上有很大变化。总结一下,其演变可归纳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保教的先驱——西周金文中的女“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周金文中可以看到一种女性所从事的职业———保,她们是后世女保育员、女教师的先驱。西周的三篇铭文及相关资料揭示了“保”这一职业产生发展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前所見西周時期的文字主要是金文,即鑄刻在各種金屬器皿上的文字。文字的形體,即字形是古文字研究的主要對象。本文就西周晚期铭文字形的简化现象作了一个简要的勾勒,以期對金文的字形結構、演變規律的研究提供一個比較重要的參考資料。  相似文献   

6.
金文是指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金属器物上的文字,是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字的总称。商代后期,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古人称青铜器为吉金,金文故此得名。金文又称钟鼎文,钟是乐器,鼎是炊器。古时贵族人家鸣钟召众,煮鼎为食,而钟与鼎上一般都铸刻有铭文。金文又有款识之分,字“凹”者(阴文)为款,字“凸”者(阳文)为识,所以金文又叫钟鼎款识。  相似文献   

7.
古文字学界较早从辞章的角度来考释西周金文的郭沫若先生,不仅从整体上把握铭辞命意,进而自上而下地观照词语意义,并因此对两周金文的考释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他在考释过程中所总结或暗示的修辞格式,又为西周金文修辞研究提供了范例,便于汉语修辞史早期语料的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学名家郭沫若先生研究西周金文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以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论为视点,通过与铭文制作人进行古今沟通,从整体上把握铭辞的意义,继而自上而下地进行词语的训释。在普通话语境下,面对不可完全再现的历史语境,整理归纳西周金文的行文格式与表述习惯,对于丰富古今沟通赖以存在的前提并进而提高古典文献释读的可靠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在郭沫若先生西周金文考释成功范例的背景下,这一探索的意义将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9.
叶正渤先生的《金文标准器铭文综合研究》有许多独到见解。该书选取四十几件有王年记载的标准器以及所谓的准标准器铭文,结合传世文献的有关记载,主要从历法方面进行历史断代,推算出若干既是标准器同时又是纪年铭文所记年月的相对和绝对的历法数据(月首干支)。这些数据可以作为铜器铭文历史断代的坐标来使用。叶教授在对西周标准器铭文进行考释的过程中严谨、科学,提出很多真知灼见,在学术研究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正>《墙盘》,西周青铜器,又称《史墙盘》,西周恭王时器,1977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乡庄白村,现藏陕西扶风周原文物管理所。此盘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底径35.7厘米。铭文18行,合文3,重文5,共284字,为西周中期金文铭辞之长者。铭文分为两段,前段称颂西周六世先王(文、武、成、康、昭、穆)及时王恭王的重要功业;后段记载武王克殷后周室历任史官的家  相似文献   

11.
汉语句子的谓语和英语句子的谓语差别很大。英语句子的谓语有人称、时态和数的变化,而汉语句子的谓语没有;汉语中可充当谓语的成分多种多样,而英语句子的谓语只能由动词来充当;二者都有被动式,但在形式标志上不同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看法认为周厉王姬胡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已有金文资料中并没有记载周厉王如何暴虐,而多是对其战功的描述,且西周青铜铭文中的"厉"字多被写成"剌","剌"通常被释为"烈",金文中的"周剌王"可以释为"周烈王",那么,周厉王姬胡的谥号就值得重新考证,并给予周厉王姬胡以公允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3.
西周晚期《虢季子白盘》铭文是金文大篆范畴的书法经典范本。其书风较早中期的金文风格更为洗练高古,精严俊健。较之前期的甲骨文字,它在象形写意方面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规则性。铭文字法成熟、字形自然、笔法丰富、章法空灵、意境深邃。此盘属诸侯作器,文字虽宗周效法而造型意态更加散逸逍遥,空间布白聚散求趣,书写的意味很浓,格调审美已达返璞归真之境。开拓了金文新风。  相似文献   

14.
从语义指向上看,介词"对"的宾语可以作句子动词的受事宾语,这种用法是如何产生的学界一直少有人探究。本文系统梳理了殷商甲骨文、西周铜器铭文中"对"的意义和用法,理清了介词"对"产生的源起结构。文章认为,"对"所带的介宾成分可以成为整个句子动词的受事宾语源于西周时期,其结构是"对"参与的同义隐性双动宾连用结构。这种结构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其动词是表示态度和心理评价类的,这与介词"对"的动词源起意义一致。  相似文献   

15.
西周金文是西周时期的同时材料,内容丰富且真实可靠。其词汇研究是构建上古汉语词汇必不可少的。西周军事动词由大部分殷商时期的词和一小部分西周产生的新词组成。词的来源主要有继承、借用字形、借用一部分旧有成分和完全创造新词。  相似文献   

16.
西周金文属于早期汉字体系,由于汉字体系发展尚不完善,异体字占西周文字总量的比例重大。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对西周金文异体字加以考察,对于了解西周金文文字系统及用字实际,更好地理解古今字、异体字、假借字等传统文字学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西周金文月相词语研究,是金文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西周年代学和历法研究的基础。对20世纪来西周金文月相词语研究进行历史总结,搞清月相词语的真正含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释     
西周青铜器铭文所记述的册命文书中,每每出现“?”一词,不知道它的音读。考释之家颇多,而最具权威且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孙贻让、王国维二家之说。《观堂古金文考释·毛公鼎铭考释》:“?字金文中屡见,其字从?从?,疑古?字。古从土之字或从田作,如封邦一字而或从土作  相似文献   

19.
略论西周铭文的记时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西周青铜器铭文的记时方式,对正确理解铭文乃至更有效地利用铭文深入研究西周历史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西周铭文手记时方式,初期沿用殷商的表达方式,初期以后,有了重大改进,开始出现了用月民时的表达方式。总体上来说,西周铭文的记时方式分为两大类;一是王十月十日干支+叙事式,二是王年+月+上+干支+叙事式,此外,还有用“辰在某某”帮助记时的。  相似文献   

20.
记录汉语的汉字系统,普遍存在着同词异字的现象,其中有共时的,也有历时的.就历时的同词异字而言,表现为不同历史时期可用不同的字(区别字、异体字、假借字等)来记录同一个词.本文在归纳出西周金文本身存在的同词异字的基础上,在将西周金文用字与现行汉字系统作对比,以观察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