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增强了生活性,每本教材的编写也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线索。从2010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政治试卷生  相似文献   

2.
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在政治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教材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贴近学生的身边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不断设疑引思并迁移拓展,努力深化和培养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归纳上升为理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既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标准和依据,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省使用的思想政治人教版新教材,是国家教育部门集中我国各相关学科权威专家和最优秀的学者编写,经过几年的实践最后才确定下来的。作为一直奋战在高中政治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有以下几点认识。一、突出文化生活的地位新编教材的最大变化也是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贯彻"三贴近"原则(贴进学生,贴近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从生活走向政治,从政治走向社会"。所以说,政治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贴近学生生活,重视把学生认识到的政治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作为政治老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学生感受到政治就在人们身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江苏实施已经有八年了,新课程纲要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做到充分利用教材,又要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教材。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都有自己的一方水土和优势,有着自己特色的乡土文化。挖掘乡土历史人文资源,让学生去领略地方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美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学周刊C版》2016,(20):121-122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了改版,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要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浓厚兴趣,教师要做到深入研究教材,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各种教育素材,将这些实际生活场景融入课堂教学中,认真筛选生活中的素材,构建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与生活感悟,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促进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选材:坚持"三贴近"2012年西南地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品德试题,在选材上或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开发学生身边素材,或联系近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热点事件,紧扣时代脉搏。试题选材总体上体现了"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这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中小学教学评价存在的种种弊端与缺陷,而且对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指明了方向。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新一轮《思想政治》教材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线索的编写方法,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来编排内容。因  相似文献   

9.
<正>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动,赋予了《文化生活》教材新的表达、新的内容、新的视角、新的思想。这在该教材第九课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不仅本课的一、二、三节标题都有改动,而且增加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容。这是教材服务时代、服务学生成长的体现,也是思想政治课程对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教材变动了,我们的教法也要变。弄清教材变化,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是对我们一线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基础要求。一、教材变动概述首先,关于总课题变动的解读。本课的总标题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是与十八大的新提法有关。十八大提出  相似文献   

10.
《政治生活》关注学生的政治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生活,采用从小到大、从近到远、从具体到抽象的方式组织教科书内容,基本上遵循了公民→政府→国家→政党→国际社会的路径,具体分为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当代国际社会四个单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政治生活》的核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贯穿教材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1.
朱春英 《现代教学》2011,(10):12-12
受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课堂必定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也应该是契合“生活-教学-生活”模式的。因此,我试图让思想政治课贴近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创设生活化学刿情境,在思想政治课中达成和谐“导学”。  相似文献   

12.
关于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幼华 《考试周刊》2009,(38):167-168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何为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呢?它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密切政治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生活天地为活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又在生活中发展个性和能力。一言以蔽之,用生活理解知识,更让知识为生活服务。这是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要求和目标,同时也对学生知识的落实和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现代的高校生仍是求知、奋进、有责任心的一代青年,也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望通过这门课程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难题,并指引他们前进的道路。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其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与这"三贴近"相结合,就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的编写注重"贴近时代,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一种新的教学期待视野已经达到广泛交流时,先前的教学审美标准必定会发生变化。有理论依据、实践需要、危机意识,思想政治课堂的变化风生水起。在这种情况下,导学案教学应运而生。一、导学案的实施背景改变,需要勇气和智慧。一种抛弃哗众取宠、蕴涵深刻理论铺垫、有实际功效的教学方式,更需如此。如何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学校、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探索目的很明确,即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特色;改变  相似文献   

15.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是在回归生活的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改革,无论是课程标准、教材还是教学都面貌一新,根本的原因在于课程与教学能够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需要.但在这种向上的整体氛围中,始终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何考试?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学科是高中教育活动中的基础课程之一,而且,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涵盖有不少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内容。根据这个情况,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从而可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与理解,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的观念,主张生活即教育,教、学、做要合一。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背景。高中思想政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拉近思想政治的基本观点与学生的距离。具体做法如下。一、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联系高中英语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语言奥秘而后更好的运用于生活之中。牛津英语教材中的welcome版块中所提供的内容和图片都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实际,处处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依据。教师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利用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联系商品和商品经济的桥梁,"货币"是为了承接上面的内容,以及为学生对以后"价值规律"的理解打下基础.教材的内容安排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可以保持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也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比较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使我国的中小学教材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从原来的“一纲一本”发展到现在的“一标多本”,教材多元化的格局逐渐形成。我校使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初中系列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教材的内容改动很大。这套教材总体上贯彻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具有避免成人化、专业化倾向,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体现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等特点。虽然教科书提供的有关知识与评述经过了专家的审阅与锤炼,但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新教材中的一些史实错误和表述不当之处,故就有关教材质疑之处冒昧提出商榷,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