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医学生服务于人,服务于生命,立志做生命的守护者,秉承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品质。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实现人文教育的五条路径,即加强人文教育的理念引导、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人文教育贯穿中西医结合医学终身教育、强化人文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学的本质差异及方法论比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乾利 《大众科技》2008,(2):135-136
从东西方文化发展历程、环境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中、西医发展历程及方向的不同,分析、总结出导致中西医学差异的文化、环境、历史原因及正确评价中医、西医的方法论,并借此进一步展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较深刻的揭示了中西医学差异的本质,为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西方医学为代表的现代医学体系和以中医学为代表的东方传统医学体系,是当今世界上两大医学体系。而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把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和精华交融互补成的一种新的医学体系,即第三医学或新医学体系。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创新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认识方法迥异,中国生命医学与现代生物医学的结合,决不能视为技术上的简单叠加,更不是知识兼并,近50年来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已证实了这一论点,真正中西医学理论层面上的结合不但有待于现代基础科学前沿的发展,更有赖对科学哲学的再认识:认识到人类科学体系发展的多元性结构,承认至少它有东西方的两个源、两个流,摒弃以西方现代分析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作为评估科学发展取向的唯一标准.唯其如此,东西方科学文化才能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求同存异,才能成功地构筑互相结合的“融通走廊“,建立公平、兼容的科学评价体系,才有可能熔东西方医学为一炉,在新的世纪里,创建人类统一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认识方法迥异,中国生命医学与现代生物医学的结合,决不能视为技术上的简单叠加,更不是知识兼并,近50年来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已证实了这一论点,真正中西医学理论层面上的结合不但有待于现代基础科学前沿的发展,更有赖对科学哲学的再认识:认识到人类科学体系发展的多元性结构,承认至少它有东西方的两个源、两个流,摒弃以西方现代分析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作为评估科学发展取向的唯一标准.唯其如此,东西方科学文化才能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求同存异,才能成功地构筑互相结合的"融通走廊",建立公平、兼容的科学评价体系,才有可能熔东西方医学为一炉,在新的世纪里,创建人类统一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创的一门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综合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点,充分的吸收我国医学的有效之处,也学习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在近五十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和普及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的发展都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提出了更高的客观要求。因此,有必要认识中西医结合教育的重要性及现存的问题,寻找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推动中西医结合教育逐步发展向更成熟、更规范化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教育只有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中才能稳步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7.
本刊在上期做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专题,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方向、意义及思路。本期将继续上期的专题,介绍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技交叉的部分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完整的呈现给读者。为本刊撰文的几位作者就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技多学科交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当前中西医结合要以解决世界医学难题,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医疗保健的权利为目的。2.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是独立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之外的学科。中西医结合工作包括中西医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临床实践的优势互补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多元并存。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建设将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术进步。国家应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建设。3.光子中医学将为中西医结合提供理论和技术平台,并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应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和加大投入,尽快建设相应重点科研基地,促进各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现代光子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方法的结合,一体化、全方位地共同解决中医学专用的诊疗、养生保健等重大问题。4.中医药学要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与己结合,发展壮大自己。现代科技多学科应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中找准切入点,开展工作。要加强对某些重大疑难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攻关治疗,让国际社会广泛认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论和实践特色与优势,以利于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发展和造福于人民。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包括理科、工科在内的学科交叉将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为创立新的医学理论,解决单独中医和单独西医所未能解决的问题。6.强化重大疾病诊疗规范,建立中医特有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已十分迫切。多学科交叉将有助于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客观化(如望、闻、切、诊),如光子中医学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7.加强人才培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键。中医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培养出一大批在临床上过得硬的中医师,这是振兴中医的基础。中西医结合应以研究为主,但不可脱离用中医药为主的临床工作。西医学院的高等教育,应增加中医学时,以利参与中西医结合工作。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西医学和其他非医学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加入中西医结合研究队伍,促进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8.
本刊在上期做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专题,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方向、意义及思路。本期将继续上期的专题,介绍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技交叉的部分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完整的呈现给读者。为本刊撰文的几位作者就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技多学科交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当前中西医结合要以解决世界医学难题,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医疗保健的权利为目的。2.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是独立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之外的学科。中西医结合工作包括中西医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临床实践的优势互补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多元并存。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建设将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术进步。国家应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建设。3.光子中医学将为中西医结合提供理论和技术平台,并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应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和加大投入,尽快建设相应重点科研基地,促进各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现代光子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方法的结合,一体化、全方位地共同解决中医学专用的诊疗、养生保健等重大问题。4.中医药学要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与己结合,发展壮大自己。现代科技多学科应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中找准切入点,开展工作。要加强对某些重大疑难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攻关治疗,让国际社会广泛认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论和实践特色与优势,以利于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发展和造福于人民。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包括理科、工科在内的学科交叉将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为创立新的医学理论,解决单独中医和单独西医所未能解决的问题。6.强化重大疾病诊疗规范,建立中医特有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已十分迫切。多学科交叉将有助于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客观化(如望、闻、切、诊),如光子中医学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7.加强人才培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键。中医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培养出一大批在临床上过得硬的中医师,这是振兴中医的基础。中西医结合应以研究为主,但不可脱离用中医药为主的临床工作。西医学院的高等教育,应增加中医学时,以利参与中西医结合工作。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西医学和其他非医学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加入中西医结合研究队伍,促进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9.
医学物理发展的现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刊在上期做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专题,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方向、意义及思路。本期将继续上期的专题,介绍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技交叉的部分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完整的呈现给读者。为本刊撰文的几位作者就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技多学科交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当前中西医结合要以解决世界医学难题,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医疗保健的权利为目的。2.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是独立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之外的学科。中西医结合工作包括中西医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临床实践的优势互补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多元并存。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建设将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术进步。国家应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建设。3.光子中医学将为中西医结合提供理论和技术平台,并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应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和加大投入,尽快建设相应重点科研基地,促进各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现代光子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方法的结合,一体化、全方位地共同解决中医学专用的诊疗、养生保健等重大问题。4.中医药学要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与己结合,发展壮大自己。现代科技多学科应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中找准切入点,开展工作。要加强对某些重大疑难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攻关治疗,让国际社会广泛认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论和实践特色与优势,以利于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发展和造福于人民。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包括理科、工科在内的学科交叉将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为创立新的医学理论,解决单独中医和单独西医所未能解决的问题。6.强化重大疾病诊疗规范,建立中医特有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已十分迫切。多学科交叉将有助于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客观化(如望、闻、切、诊),如光子中医学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7.加强人才培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键。中医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培养出一大批在临床上过得硬的中医师,这是振兴中医的基础。中西医结合应以研究为主,但不可脱离用中医药为主的临床工作。西医学院的高等教育,应增加中医学时,以利参与中西医结合工作。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西医学和其他非医学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加入中西医结合研究队伍,促进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10.
转化医学是以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为主要研究范围的新兴医学分支学科,它强调医学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并为人类健康服务,期望缩小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间的距离。但转化医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仍然很陌生,更难将其与自己的实际的科研或临床工作结合起来,因此推广转化医学理念成为当务之急。作为培养各层次医学人才的医学院校,则是转化医学理念推广和普及的最重要的对象。当前的医学教育改革强调医学教育与临床应用的结合,解决基础和临床脱节的问题,而转化医学理念则重视基础的临床转化,因此将转化医学理念引入医学教育改革则不仅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可以培养转化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1.
彭翔  汪应洛 《预测》2004,23(6):76-79
中医药与西医药是当今世界的两种主要医疗体系,西医药的进入是否也意味着我国中医药也如西方国家或印度的传统医学那样消亡或衰减呢?中医药与西医药都在吸收对方的合理成分,我国发展了中西医结合,西方国家也发展了整体医疗。在此过程中,竞争机制的作用为大家所熟识,但共生的作用常不为人注意。本文探讨了竞争的负面影响,论述了两种知识体系共生的动力,分析了共生与中西医结合及整体医疗的联系及区别,最后,探讨了共生过程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申建权 《科教文汇》2012,(27):148-149
在目前的西医院校中,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象征已经成了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但中医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往往涉及的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并且由于西医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这也就导致中医的教学存在着种种的问题。所以,在西医院校教学中如何加深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中医教学的质量则一直以来是西医各院校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李恩 《科学中国人》2011,(4):78-80,F0003
全面认识中医和西医是研完中西医结合的前提。只有把二者进行比较,才能清楚的看出各自的优势,进行相互补充,形成中西医结合。通过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和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中医学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思维模式,从五个方面做了解释。即:以中医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理”。  相似文献   

14.
医用化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做好该门课的教学工作,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实用为原则,突出医学特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优化,为培养优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秦祖杰 《大众科技》2012,14(3):177-178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中医学理论联系临床的一门桥梁学科,在中医学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方剂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对于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转化医学是近几年国际医学健康领域提出的新概念,注重基础研究的成果更快地向临床应用转化。本文针对当前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将转化医学的理念渗透到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内的医学基础课程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总结了实施的具体方法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合理化发展和优秀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李林 《科教文汇》2014,(25):85-86
中医药学概论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及方剂学三部分,内容较多,并且很抽象难懂。通过引入情景教学法,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中医学理论知识,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8.
国医大师是我国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杰出代表,是中医药学术研究和传承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成才规律深受社会关注。为对国医大师的成长规律和特征有一个整体把握,该文以三届共90名国医大师为研究对象,基于成长履历构建指标体系,包括基本特征、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和荣誉称号等,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该群体的成才周期模型。通过BP神经网络分析,发现首次临床期、初学中医期、工作前的院校教育、工作后的师承教育对国医大师的成才周期有显著影响,提出早期启蒙是发展基础、早实践是核心环节、先院校后师承是有效途径的建议,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依据和导向。  相似文献   

19.
吴玥蓓  张瑜  张继苹  黄泳 《科教文汇》2021,(11):120-121
针对中学生开展中医药知识普及教育,对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帮助其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传播中医药文化火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中医药及中医药专业教学特点,再结合中学生普及教育,分析了适合中学生中医药普及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当前的普及教育工作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医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与原则是与医学相关的计算机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即学校教学的根本任务。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一定要明确高等中医药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与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