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消费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消费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为人们所关注,而文化消费与其他消费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在分析文化消费与精神活动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在文化消费的理论上要增强文化消费意识,在实践中要积极加以引导,对保证社会文化消费结构的合理,提高文化消费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文化消费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为人们所关注。而文化消费与其他消费相比较 ,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在分析文化消费与精神活动关系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当前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强调在文化消费的理念上要增强文化消费意识 ,在实践中要积极加以引导。对保证社会文化消费结构的合理 ,提高文化消费质量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试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牌成功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品牌文化创造与传播的过程。企业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是塑造知名品牌的关键;是打造文化品牌的客观需要;可以提高品牌的竞争力;促进地方和民族文化的传播。企业要搞好品牌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倡导与目标消费群体相一致的消费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品牌形象的宣传、采用品牌延伸战略,搞好品牌经营等主要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审美文化消费是以文化艺术消费为集中体现的精神消费.作为一种重个性尚群性的文化愉悦行为.从生理过程看.它是主体在审美观照中充分运用视听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审美对象形式、意蕴等多种审美信息吸收、品味与感受的过程.获取精神美感享受是主体的心理指向;就社会性内涵而言,审美文化消费是人类群体和个体情感交往与心理对话行为.是维系社会存在的重要手段;从人类价值现象看,审美文化消费仍属社会商品性消费行为,其运作机制要接受价值规律和社会效益双重控制。审美文化消费的最高意义在于塑造整个人类的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化消费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精神文化消费的基本特征、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当前精神文化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加强对精神文化消费的引导。文章认为:精神文化消费主要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消费,具有社会性质,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两个文明的结合点;精神文化消费的根本功能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用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幸福观、消费观、文化观引导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活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和社会的全新关系使得传统的大学价值定位和大学文化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必须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融入社会文化建设之中。这就意味着要拆除横亘在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表现在观念、制度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围墙”,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和融合。这一过程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系统为指导;要把开放作为大学自身发展的重要理念,同时还需保持大学相对的独立品格;要以大学文化为主导,而非一味迎合“社会需求”;要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互动;要坚持长期性原则。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防止大学文化的庸俗化和趋同化这两大错误倾向。只有这样的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可以为大学德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文化支点,使当代大学德育的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讨论媒体文化必然要讨论消费社会,后者不仅是前者赖以产生的氛围,也是前者的必要社会条件。媒体文化对社会消费的引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对具体的、个别的商品的购买和消费、生活方式消费的组织和引导以及开辟新的生活风尚所需的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现代中国社会物质产品大为丰富,整个社会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在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变价年均增长率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消费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此而言,中国将要进入消费社会.本文阐明我国将要进入消费社会之时,消费社会下的文化和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和谐消费文化引领消费社会下文化的健康发展,即社会文化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带动社会文化传播的良好运行,促进社会文化消费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以及推动社会文化风气的良性运转.并且,提出在建立和谐消费环境、提高人的素质和消费力以及建立健全消费价值评价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三方面构建和谐消费文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构成了青少年成长的宏观环境。作为世俗化、生活化的文化样态,消费文化中既包含着消费主义价值观,也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使其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学校德育资源。消费文化所蕴含的消费道德和消费伦理是现代德育内容的重要构成;消费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整合机制不断创生着社会新道德,推动着学校德育体系的更新与发展;消费文化对消费者身份的塑造促进了青少年的道德社会化;消费文化关照日常生活的世俗取向为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回归提供了路向支持。  相似文献   

10.
广告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令中 《焦作大学学报》2005,19(2):104-105,108
广告具有大众消费文化性质,广告的商业性和文化性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会对社会文明产生重要作用。合理调节广告的双重性,兼顾文化价值和商业利益,既为大众喜闻乐见,又有健康向上的文化品位;既能影响消费者的现实行为,又符合社会文明的长远利益,是广告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忻城土司文化研究中,要紧扣土司文化研究的多种现状,来创制利用社会合力、利用建筑艺术、文化艺术、民俗生活、特色经济等综合性研发策略。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研发目标,促进忻城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乒乓球作为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乒乓精神’在新形势下不断地丰富发展成‘国球精神"。分析‘国球精神’的文化取向对我国乒乓球消费市场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乒乓球社会化进程和体育产业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孝文化在历史上起过稳定家庭、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中国孝文化提倡在物质上要赡养父母,有助于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中国孝文化提倡在精神上要尊敬父母,有助于营造融洽的气氛,建立和睦的家庭;提倡中国孝文化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新时期要发挥中国孝文化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澄清对传统孝文化的模糊认识,加强对青少年孝德教育,并对中国孝文化内容不断地加以提升和转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文化的产业化以及消费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国的文化消费呈现出了自己的特点,虽然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但总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是良好的。文化消费的这种发展现状就能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本文从文化消费现状、特点和市场开发前最、存在问题进行理论探析,旨在为建立良性循环的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提供理论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历史的重要宝藏,它源远流长,历史久远,以"仁爱"为核心,对维系人际关系,促进道德建设,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对传统文化有批判的进行吸收,并予以创新,赋之以新的内容,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传统文化,对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小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偏重语言形式而忽略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忽略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而出现的种种错误现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了解某一语言所处的文化就无法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社会文化因素。注重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注重教材的选择;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主导作用;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尽可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外籍教师之所长。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解决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问题,而且要提高农民的文化建设水平,要在农村建立起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体育消费增长和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激活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特别要发扬民间体育优良传统。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充分体现农民自主权,发挥农民在体育文化建设中的能动性.加快农村体育文化事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8.
消费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理论在消费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消费文化形成的商品化、控制意识形态、操纵接受者、危害社会等方面受到了批判。消费文化对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消费文化是营销界和传播界当前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以白领消费特征为代表的消费文化正越来越影响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白领消费文化以快餐文化为表现,以文化壁垒为特征,体现了形象消费主义的实质。以这一实质为线索,我们看到炫耀型消费、白领追随型消费与白领消费文化的相关特征,为我们全面认识当今社会的消费文化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课程与文化之间联系紧密。文化自身所具有的个体、社会价值和地方课程的"适应、理解、超越"三种品质为探索地方课程价值提供了可能。文化视域下,地方课程的价值表现为个体价值(个体谋生价值、促进个体价值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主体性发展)和社会价值(维系社会关系、形成地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促进地方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