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文汇报经济报道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多采写分析性经济报道,是改进和提高经济报道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什么要多采写分析性经济报道? 推动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当前经济建设中,经常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分析它,认识它,以促进问题的解决。比如,全民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发挥着骨干作用。目前,这些厂困难很多,增长速度较慢,怎样使他们摆脱困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城市电视台处在商品经济的前沿阵地。城市台的经济报道具有自己的特点。区域性城市电视台经济报道的区域性特点,是由区域经济的需要和城市台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下,城市电视台处在商品经济的前沿阵地必须认真搞好经济报道。然而,城市台的经济报道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它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求同行们指教。区域性城市电视台经济报道的区域性特点,是由区域经济的需要和城市台自身  相似文献   

4.
所谓经济新闻是指有关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人民日常经济生活的报道.我国新闻事业把经济报道作为宣传重点,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列宁曾根据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的新形势,要求报刊为经济建设服务.195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报纸版面工作的决议指出:"经济宣传所占的篇幅,不应少于报纸的百分之四十."  相似文献   

5.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经济宣传的力度,是我们应该加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认为,面对我国当今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面对新出现的经济建设项目和建设成果,面对新科技在经济建设中的运用,人们渴望了解这些知识,而经济建设本身,也急于需要人们了解。所以,增强经济报道的知识性,应该是强化经济报道力度的根本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深刻是指对新闻事实的挖掘程度。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深刻,深刻对搞好经济报道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做到深刻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是经济新闻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助于通过经济报道来为经济建设服务。 深刻,是现实提出的新问题 目前,经济报道已成了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各种新闻媒介都不同程度上扩大经济报道的版面,力图在量和质上有一个飞跃。这是一个好现象。  相似文献   

7.
产业报是我国新闻战线上的一支新生力量,这支队伍对推动本产业系统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为使产业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以为关键是要树立“大服务”观念,从根本上说,就是为本系统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多层次多角度服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报适应主办部门工作需要,形成了一定报道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微观新闻报道较多,宏观综合性报道较少;生产环节报道较多,流通领域报道较少;上级的指令、决定报道较多,经济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报道较少等。不难看出,这种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形成的报道模式,与今天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就要求各级党报应加重经济报道的份量。但纵观经济报道,尤其是地市报纸,在经济报道中普遍存在一平、二浅、三远的状况。常常是数字消长信息式,完成任务总结式,写作方法八股式,远离群众生活,可读性强的有深度的经济新闻为数不多。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通过思辨报道求得突破是一条途径。一、时代在呼唤思辨性经济报道改革开放促使经济交往频繁和多学科相互渗透,不同的时代应有不同的报道形式。今日的受众已不满足于数字成堆、干巴巴的好人好事的报道。人们需要帮助对于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进行认识和理解。新的时代给人们以崇尚独立思考的品质,多元思维呼唤着思辨性报道。如个体工商户就很需要知  相似文献   

9.
产业报是我国新闻战线上的一支新生力量,这支队伍对推动本产业系统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为使产业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以为关键是要树立“大服务”观念,从根本上说,就是为本系统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多层次多角度服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报适应主办部门工作需要,形成了一定报道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微观新闻报道较多,宏观综合性报道较少;生产环节报道较多,流通领域报道较少;上级的指令、决定报道较多,经济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报道较少等。不难  相似文献   

10.
经济报道具有广泛的读者。它在报道经济改革和建设中的基本政策方针、各个领域和各地的成绩和经验及最新新闻事件等等方面,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报道原有的某些特征虽然还需要保持和发挥,但它毕竟是在新的条  相似文献   

11.
当前,从中央报纸到地方报纸,都在加强和改进经济报道,出现了互相竞争、各呈其长的可喜局面。经济报道如何做到导向正确、有声有色、读者喜闻乐见?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根据我们解放日报以往经济报道的实践,以及在日常经济报道中遇到的一些矛盾,我以为,要进一步搞好经济报道,以推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应该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经济工作与经济生活既然党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毫无疑问,这一中心工作也应在党报上占有首要的位置。可是,在报纸实际工作中,里里外外对经济报道的“工  相似文献   

12.
徐芳 《新闻实践》2001,(4):59-60
信息性和指导性的统一,是搞好党报经济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新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经济报道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毫无疑问,党报的经济报道要坚持指导性原则。另一方面,经济新闻的本质要求它要向读者提供他所需要的信息,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读者更需要这种含有市场信息的新闻。经济新闻的信息性要求经济报道要从市场出发,从市场角度理解新闻事实,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这篇由新华社记者采写的稿子,在如何体现两者的统一上给我们提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媒体一直高度重视搞好经济新闻报道,不断加大经济报道的力度,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和政府长期的战略任务。因此,经济报道也必然成为地方媒体长期报道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经济报道具有广泛的读者。它在报道经济改革和建设中的基本政策方针、各个领域和各地的成绩和经验及最新新闻事件等等方面,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报道原有的某些特征虽然还需要保持和发挥,但它毕竟是在新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势必要从各个方面加以改革。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必然带动经济报道的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场深刻的革命。它的确立和发展,引起了全国经济建设、经济生活、思想观念和整个上层建筑的变革,同样,也带动了新闻工作特别是经济报道工作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5.
农业问题再度成为2011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新闻媒体的农村经济报道承担了涉农信息传播、政策解读、典型引导、社会动员等任务。新时期,农村经济报道应该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实现"转型升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助力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要闻版是报纸的重中之重。在党报的版面上,体现其地位和作用的主要是在第一版,即要闻版。因此,提高要闻版的质量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要闻版的质量呢?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觉得可以从“重、特、新、近、美”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努力。 重。要闻版各种体裁的报道分量要加重,加重的着力点,是精心选编新华社电讯稿中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有关稿件和在地方新闻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有关报道。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一些市、地报纸的经济报道中,往往侧重于经济效益的报道,而忽视社会效应的报道,这种弊端应当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建设成为党的中心工作的今天,作为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各级党报,理所当然地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搞好宣传报道.最近这些年,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正是这样做的,并且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就目前经济报道的现状而言,宣传报道深度不够、思想性不强仍是需要着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我们深切感到,只有不断增强经济新闻的思想性,才能更好奏响经济报道的主旋律,更好地引导舆论,更好地为党的中心工作——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坛快报》是巴基斯坦最关注中巴经济走廊的主流英文报纸之一。对该报2017年-2019年的73篇涉及中巴经济走廊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报道集中政治、经济和外交三大领域。这些报道揭示了巴基斯坦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包括:走廊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债务问题、地区分歧、安全问题等11个方面。为了给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中国对外传播需要有针对性地回应巴基斯坦对这些问题的关切。  相似文献   

1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紧密结合宣传思想工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切实把握的重大理论原则问题,是改进新闻工作、提高报道质量的指导方针。作为综合性报纸的晚报,经济报道是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晚报的经济报道更有贴近性,提高经济报道档次,是提高晚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1、贴近实际,突出经济报道的重要性 这里所说的“实际”,其实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经济新闻的报道面应大大拓宽。经济新闻不再是经济工作新闻,更不是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20.
研讨经济报道,应当从宏观上把握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当前,很有必要从党的基本路线、多种性质的所有制与现阶段的分配政策三个方面着手加以探讨。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确定了把全党、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轨道上,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历程。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新闻舆论工具,理所当然地应当突出反映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反映人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突出经济报道决不仅仅是当前的短期需要,而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