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尽快建立独立于世俗权力之外的精神文化和办学体系,培育更多更好具有创造力和想像力的社会新人,应逐步放弃教育伦理和教育理念,用学习伦理和学习理念的平等精神和创新态度,来实现中国“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和面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应是教育面对入世后的新环境、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的最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教育改革伦理规范是统率教育改革的善恶准则体系,蕴含着教育的伦理本性和时代的伦理精神,是衡量教育改革的基本善恶标准,体现了对现代教育发展理念的追求。教育改革伦理规范具有评价与鉴定、崇善的导向性、整合与调控等功能,能对教育改革实行有效的统率、指引和规约。遵守教育改革伦理规范有利于提高教育改革的道德进步性。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教师面临的教育伦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中国教育伦理体系的构建中,中国教师面临着诸多的教育伦理问题:需要形成民主化的教育伦理精神和结构;必须满足市场、社会对教师“伦理道德”的新要求;教师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其祟高的化使命和开放的化视野。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生态伦理是挽救生态危机的思想基础,生态伦理教育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必要途径。高职院校应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和高职生的认知特点,把生态伦理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创新高职院校生态伦理教育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生态伦理教育已引起各国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观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生态公平理念、人地和谐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伦理爱憎观和节约资源意识.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力求情景化、趣味化、游戏化、多样化,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忽视和放弃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以及现代教育中其他行之有效的做法。素质教育应重视“掌握学习”,“掌握学习”是以学生树立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超越的学习理念为主线。以学习的思考、学问的研究、学法的交流、学风的养成、学业的完成为重点,使学生在变革学习方式中不仅是接受、适应已有的一切知识,还要标新立异地改造、超越现有的一切知识,创造一切新知识。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和不可动摇的师生伦理规范,但随着改革的大门逐步敞开,教育伦理也吸收着西方的民主、平等意识.这是对过去过分强调师道尊严的反正,体现了在“人”的观念下的教育伦理的价值和行为的标准。然而,在民办教育的背景下正常的教育伦理关系受到了挑战。众所周知,民办学校的投资者不能不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这样,当功利的色彩涂满了人的眼睛的时候.不要说传统教育伦理已经成为古董进了博物馆,就连刚刚学习的西方的民主、平等的理念也常常被扭曲成畸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工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建设改革的重点,而工程伦理思政教育是新工科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加强工程师伦理道德修养的途径。工程伦理简单来说是连接人与工程的道德规范,有助于提高工程师的道德修养和伦理素养。文章采取调查问卷研究和统计分析方法,从教学理念、教育资源、专业知识三个维度分析高校师生新工科的伦理教育认知特点,提出了高校应整合教育资源并培养工程伦理专业教师,教师应改进新工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强对工程伦理的重视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环境伦理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教育包括环境专业教育和环境社会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由环境科学教育,环境法教育和环境伦理教育等内容构成。要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与热情,养成公众对环境科学与环境法之尊重精神,就要重视开展环境伦理教育。环境伦理教育应围绕培养公众的自然价值观、自然权利观和自然道德观进行。  相似文献   

10.
理性观的变迁是导致教育精神转向的重要原因之一,理性观的定位与分化制约着教育精神的转向和构成。后现代主义打破了理性的神话,但却消解不了理性的精髓。以整合理性间冲突为特征的新理性观要求当代教育精神的铸造必须坚持韧性目的精神、创新精神、伦理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指向。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正:教育制度伦理的核心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度伦理是探讨制度的道德合理性的伦理学范畴。我国教育制度变革必须加强教育制度伦理的探究。教育公正是教育制度伦理应坚持的一个核心原则。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态度转换和视野转换,我国教育界基本确立了教育公正原则。当前,有必要继续大力倡导和坚持这一核心原则,其具体现实要求是:第一,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坚持教育公正优先的理念;第二,促进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消除人为造成的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等级差异,平等对待城乡教育、所有学校和每个学生;第三,依靠程序公正约束权力运作,使公正的制度安排化为公正的教育和管理行动。  相似文献   

12.
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新工科建设的水平。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历史,可归纳为前工程伦理教育时期、基于实用主义的工程伦理教育和基于建制化的工程伦理教育三个阶段。我国工程伦理教育起步晚、经验少,其教育理念模糊、理论研究薄弱、实践应用不强的不足促使工程伦理教育要创新发展,以此构建出工程伦理教育的新模式,形成理论研究的新体系,拓展教育的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育过去只注重教育中的显性成果,从而导致语文学科最本质功能的丧失。对此,我们应注重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隐性成果,而审美阅读是实现中学语文教育隐性成果的关键。审美阅读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一种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个体性,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能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伦理观念;可以使人们的情欲得到升华。情绪得到净化,性灵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悦。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洋溢着生活教育的理念。学习、贯彻《纲要》所蕴涵的新思想和新精神,在幼儿园教育中要焕发生活的气息,体现生活的理念,应当从精心创设丰富、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努力创造适合幼儿生活的教育,积极帮助幼儿“学会生活”、快乐生活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教育伦理学之主要观念虽来自於伦理学,教育伦理的内涵应包括:批判的伦理,正义的伦理,关怀的伦理等三种精神。本文旨在问研究者提供建议性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教育对增进人的自由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绝对环节;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养成理性习惯,要赋予个体社会性、现实性和伦理性;完整的理性精神教育应贯穿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伦理精神实现的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先导和灵魂。有位教育专家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的教育效果。”因此,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现代教育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主导下,教师还应确立教育即服务、教学即交往、课程即生活、合作即发展、学习即生存等现代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遵循传统伦理原则和规范进行教师道德教育,忽视了对教师的伦理判断决策能力的培养,而现实教师教育伦理决策能力越来越被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库珀教育伦理模式从四个层次、五个步骤和四个环节提供了提高教师教育伦理决策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教师专业伦理建设中应注重培养教师负起教育责任的理念和提高伦理自主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了时空和个体间的屏障,连接起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学习网络,昭示着大语言模型的无限应用前景。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技术推动教育全领域、全生态变革,应紧密结合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机理和现实挑战,以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策略,推动转型不断深入。ChatGPT等技术将在学、教、管、评等诸多教学场景发挥巨大作用,促进教与学效率的提高和教育方式的革新。同时,ChatGPT等技术也给教育伦理和数据安全带来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本研究建议延展“应用为王”的技术与教育融合思路、发展“高意识”的生成式学习范式、创设“集体智慧”的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人机共善”的数字德育体系的新方略。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教育的起点应注重公民权利教育及与公民义务教育相结合,充分体现公民的权利平等原则,同时有效开展公民的义务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应注重公民的法治信仰教育与公民伦理教育相结合。任何良好的法律无不蕴涵和体现着当时社会的伦理要求,将对公民的法治精神信仰教育与公民伦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当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