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赵春燕 《陕西教育》2007,(10):20-20
综合性艺术课程是在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综合性艺术课程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艺术教育的创新精神,打破传统艺术分科的界限,在艺术学习和艺术实践中,注重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及艺术领域与其他非艺术领域的融合,知识技能与人文主题的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西方艺术的精神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的各个时期,艺术的精神是非常不同的,它们分别是:古代的或古典的,近代或浪漫与现实的,现代或表现与抽象的和当代或大众的,西方的古代艺术和近代艺术总体上讲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时时看到那种田园景色以及感受到牧歌式的欢娱,现代西方艺术生活在工业时代,我们明显感到金属机械与水泥建筑对它的影响乃至逼迫,不过,西方艺术精神更大的转折还是在当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艺术主人的归属或姓氏问题,这时的西方艺术乃至整个人类艺术的基本特性是商业化的,而它的标准则是大众趣味。  相似文献   

3.
夏星 《上海教育》2007,(11B):36-36
《高中艺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艺术课程通过对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学习,通过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衔接,使学生获得艺术感知与体验、创作与表现、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在有趣的艺术学习中理解艺术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全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程度得到提高,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网络艺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艺术是难以分离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的开发就是当今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新起点。由计算机艺术发展起来的网络艺术 ,标志着科学技术与艺术在新的文化历史时代 ,继摄影、电影、电视艺术之后又一次从探索人类的两个绝对抽象观念的对立中互相影响、渗透 ,最后走到了一起 ,也证明网络艺术在新的世纪所要积淀的正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创造与复制:艺术生产及价值的辩证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论的一个疏漏是:从未充分考虑艺术复制机制在艺术结构中的存在,并仅从负面意义上进行否定性判断。因此,艺术的价值分析便只能从艺术创造机制上切入。实际上,艺术生产是一种创造与复制的互化协同状态,而创造与复制的二元质的矛盾运动正是艺术价值生成的制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以历史的眼光审视装饰艺术,并确立它在艺术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和价值,使装饰艺术逐渐从实用为目的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使装饰艺术与纯艺术日趋融合、同一、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现代艺术用现代思维观念指导艺术方向,在创作中借用现代科技综合媒介与材料,注重作品形式理念的创新,以观念的表达和综合材料的使用为重要特征,对室内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从现代艺术与室内装饰材料、现代艺术与室内色彩搭配、现代艺术与室内灯光配置3个方面综合探讨现代室内设计秉承时代艺术理念,打破传统审美规则,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之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艺术哲学中有一个为人漠视和程度不等地误读的艺术创造思想引线,这就是海德格尔对艺术活动中艺术家(包括接受者)的地位及其与创造之关系的思考。海德格尔哲学中以艺术创造为核心的艺术之思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对人类艺术的创造性存在之谜的破译,对存在与人之本质关联难题的猜解,也是对传统主体形而上学的主客对立思维方式与人类中心主义迷误的消解与解构。  相似文献   

9.
观念摄影与装置艺术作为艺术的两种形式,具有较多的艺术共性,体现从形态意义向一种艺术展现与表达方式的含义转向。除开艺术共性之外,两者的艺术个性也能够良好地进行互补。如果把观念摄影与装置艺术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不但能够完美表达艺术美和思想意义,而且可以弥补和完善一些非艺术性现实问题。未来,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联合,无论在艺术、商业还是交互等方面都将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0.
李树榕在《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撰文指出,既成的文艺学是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的。艺术学则以一切艺术活动为研究对象。广义艺术学,包括艺术理论、艺术发展史、艺术批评学。狭义艺术学特指艺术原理,它是从哲学层面对艺术是什么等元问题做根本性探讨,或者说它是研究各门类艺术规律的基础规律。元范畴是艺术原理学科体系的承重点,应产生于具体作品时空限定与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的艺术意象理论基本上是传统的艺术意象理论的发展和延伸,而中国现代的艺术形象理论则首先是“拿来主义”传释行为的结果,其后才是作为“舶来物”的西方艺术形象理论与中国传统的艺术意象理论在相互映照、相互渗透中“中国化”过程的呈现。由于艺术意象理论汲取了艺术形象说的合理内核,今日艺术理论的发展正在展露出这样一种趋趋势:经过现代阐释的艺术意象理论将取代舶来的艺术形象理论。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是一特效的切入点。目前艺术教育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搞好艺术教育,要树立以建设艺术类精品课程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设立艺术类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树立以审美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艺术教育思想,建设以审美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艺术课程,实施以艺术感受为主体的艺术教学模式,组建可持续发展的艺术课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3.
童年经验对艺术家及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艺术家在艺术题材的选择,艺术创伤的动因及创伤个性的建构等方面都受到童年经验潜在的规范和制约。  相似文献   

14.
艺术思维的符号转化是艺术创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艺术思维过程中的第三个阶段。艺术是思维的整体化结果,是思维的符号化转化。艺术符号之成为艺术符号,正是由于它具有审美和文化的双重特性。符号,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二级传达或显性传达媒介,是艺术思维的直观二级传递。艺术思维要想转化成艺术符号,就必须依靠艺术技巧。艺术符号是对艺术思维的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5.
意境动态成像的研究在意境发生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然而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少被涉及的领域。文章立足现象学, 兼及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理论, 从意境的创造、意境的传达、意境的接受三个构成方面来探讨广义上意境的整个动态成像的过程, 并认为动态成像即是意境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6.
情绪是艺术语言产生美感的实质性要素,情绪特征也正是艺术语言的审美特征,从汉字的创造初始到词语的动态使用再到语段的超常组合都渗透着主体的审美情绪,艺术语言是情绪化的语言。情绪与艺术语言联系的确立,是艺术语言边缘性研究的基础,必将促使艺术语言审美层次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艺术家的创造意识是在一种全新的情感、全新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中得以体现的,然而艺术创作的完成,最终得借助其具体的创作方法诉诸于视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来实现,并因而形成创作个性。创造意识与创作个性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知识、信息交流中心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只要调整藏书结构,做好导学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图书馆就能体现其服务方式及育人环境方面的优势,展示其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和商业文化对文艺领域的全面渗透,文艺活动的商品经济性质和产业性质日益明显。因此,文化生产、消费的视角成了文艺研究的重要视角。本雅明和托夫勒等人关于文艺消费的研究都是在这种文化视野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虽然富于开创性意义,但他们的研究仍有颇多缺憾。这些不足显示出了文艺生产消费状况的复杂性,因此进行文化生产、消费的研究必须充分重视特定文化语境中文艺生产、消费状况的具体性、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张猛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25-128
意境理论是中国古代诗学关于艺术形象创造和艺术价值评价的重要理论之一,从意境学说的萌芽、诗歌意境理论的成熟到诗歌意境美学理论的最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在意境理论的构造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二十四诗品》对24种表象不同诗歌意境的美学本质的阐释确立了意境理论在中国古代诗学体系中的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