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学习语文能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是语文教学必须达成的目标之一。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读出人物形象的丰满,读出故事情节的波澜,读出作品语言的形象,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存在的“模式化”阅读倾向,提出“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并提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务本策略”:让学生潜心吟味,读出自己的真感受;感悟探究,让学生的情怀、品格、个性在真情流露中得到提升;亦精亦博,拓宽视野,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反思体验,让阅读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3.
徐伟 《成才之路》2014,(32):6-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更是培养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十分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学中必须把"读"的功夫落到实处,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韵味,读出心声,追求"内明于心,外达于人"的朗读境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集眼、耳、口、心于一体的复杂的心智活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训练要有成效,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具体指导.教师应把读书的权利和时间还给学生,循序渐进,力争让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神,读出情,读出味,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读出感悟,获得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只有主动地读,才能读出疑问,才能读出思考,才能读出情感。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6.
朱洪青 《考试周刊》2015,(18):39-40
阅读教学要践行"以读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注重读,让学生明确读的目的,并给足学生时间,循着不同的方式,善读课文,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读出思想,读出情趣,读出意境,在读中构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阅读要在师生"抛"与"接"的互动中见"真义"。要让学生在"读"中赏景、体情、悟理。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的曹华老师正是以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鼎湖山听泉》一课的,这节课在教师自己"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了音乐美、读出了散文美、读出了核心素养,让学生真正地"读"进了语文世界,促进了语文学习的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8.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能读出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能在读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但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不是"放羊式"地让学生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非常重要.只有教师正确地"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会有目的,才会有方向.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小学生的阅读达到上述要求,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快乐的阅读,让学生"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读,只有充分、认真地读,才能深入文本.让学生读可以是精读、读出情感;可以是品读和拓展读,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把同类或作者其他文章一起比较,从而更能把握文章的风格和感情;可以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读中要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形式丰富的阅读实践中读出困惑、读出理性、读出个性。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 综合运用课内外学习资源,以读为本,让学生读出诗韵、品出诗情,从而实现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审美品位的提升,让学生喜爱语文。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常留有"空白",在这些看似"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出文章背后隐含的东西,挖掘出文章背后的教育价值,适时地引导学生猜测、构思,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去补白、延伸、创造……让学生的读与写有机地进行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确立"读为主线"的基本理念,通过读,能让学生"读入"(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又让学生"读出"(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阅读活动不能只追求整体化一的教学效果,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  相似文献   

15.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传授语文知识、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读出声音来,读出情感来,读出韵味来. 一、创设情境,激情朗读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活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情境的渲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朗读的激情.  相似文献   

16.
朴禾 《文教资料》2012,(5):43-44
朗读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可以再现语文的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美,读出情感,读出领悟,读出见解,读出写作的欲望,将朗读能力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通过朗读将美感带入语文课堂,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通过朗读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读懂文本,而且是让学生学会读书,读出个性,进而培养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寻找朗读规律,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的情感,使学生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不仅明确了阅读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且提供了教学方法改进的方向。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读出快乐、读出发现、读出运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来创新阅读教学。一、以兴趣为导向,以成功为阶梯,让学生感悟书是甜的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见,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要想理解一些文本中蕴含的"成人化"情感难度较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慢慢品读重要句段,有效地指导展开阅读训练,不但要让学生读出形、读出意,更要让学生读出味、读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