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48):22-23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对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和归宿进行了深入探索,其中包含了马、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领域和国家间关系的历史考察。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点领域,还是现代政治学、政治社会学、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领域,正确厘清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构建国家和社会平衡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理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国家观是关于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国家理想、国家与社会关系等的观念和理论体系.国家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国家理论做出过相关论述.本文拟就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国家理论方面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基本常识问题.但是,在"四人帮"垄断学术界的一个时期里,就连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社会发展史中的起码常识也被阉割得面目皆非、混乱不堪.他们断章取义,任意剪裁,肢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他们离开经济讲政治,离开经济基础谈上层建筑,把国家当成脱离经济基础的神器供祭起来,散布"唯上层建筑论"、"唯暴力论"、"权就是一切",无视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宣扬唯心主义和形而上  相似文献   

4.
涂尔干不但扬弃了功利个人主义,而且抵制暴力论,在社会分工论的基础上,从历史的维度建构了国家起源论述。涂尔干所论国家的内容随社会分工以后各部分团结的需要而定,故国家作为一个道德共同体,不仅是社会的最高权威所在,而且是社会反思的机构。为在国家与个人之间开出一条同步发展之路,涂尔干希望国家与社会其他部分相互沟通,并以职业团体作为中介实现国家与个人的持续交流,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与民主。  相似文献   

5.
涂尔干不但扬弃了功利个人主义,而且抵制暴力论,在社会分工论的基础上,从历史的维度建构了国家起源论述。涂尔干所论国家的内容随社会分工以后各部分团结的需要而定,故国家作为一个道德共同体,不仅是社会的最高权威所在,而且是社会反思的机构。为在国家与个人之间开出一条同步发展之路,涂尔干希望国家与社会其他部分相互沟通,并以职业团体作为中介实现国家与个人的持续交流,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与民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方公共领域理论及其中国本土化演进的再确认,发现一个长期被我国学界忽视的基本事实,即西方公共领域理论文化现象的存在。它集中表现为“国家-社会”二元模式论,并与“公私二元论”互为表里,从而很好地解释了西方公共领域理论的跨文化运用遭遇瓶颈的原因。鉴于此,在超越“国家-社会”二元模式论的基础上,尝试借鉴公共哲学中的“活私开公”理念,结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境况,重新探索中国公共领域应有的内涵及其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7.
自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倡导真理符合论以来,人们关于真理本质问题的讨论,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轴线.通过对历史上主要真理论的回顾与评论认为,真理符合论是一切真理论的基础.围绕这一基础,有的学说坚持这一理论,有的学说反对这一理论,还有的学说企图寻找别的关于真理本质问题的解释.但它们都是围绕着认识与对象是不是符合、怎样符合等问题而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论,则是真理符合论的当代形式,是对历史上各种真理符合论的辩证继承和扬弃.  相似文献   

8.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有关社会历史现象和人类早期社会发展的翔实史料为依据,考察了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特殊发展规律,阐释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本质及消亡的历史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乃至马克思主义整个科学体系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力作,深入学习这一著作,对正确认识原始社会的基本状况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等问题,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中和国家学说的重要文献。《起源》的发展,无论对于唯物主义历史观,还是对于历史学和民族学,都是一个划时代的新成就。坚持和发展《起源》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研究史学、民族学的方法,是历史赋予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0.
王鑫  苏新慧 《考试周刊》2011,(69):37-38
国家的暴力属性已为多位思想家所论证,从马基雅维利到近代的社会主义理论大师马克思、列宁都从各个角度论证了国家的暴力属性。国家的暴力属性是维护自身安全,保持国内稳定团结,维护社会公正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基于暴力机构的自我指涉性,国家暴力在执行过程中难免滥用,因此在承认国家暴力必需的基础上,对国家暴力应给予积极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
晚年马克思所作的“人类学笔记”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理论问题,特别是关于国家问题的研究,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遗产。这组笔记中阐述的国家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国家起源之前的社会制度(氏族)和社会形式(家庭)的研究;国家起源的不同发展道路及原因考察;氏族的衰落和崩溃、政治国家的产生过程探究;国家的本质和职能探究;“国家”的发展与消亡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宏观社会论的组成部分。并且是随着社会宏观论的成熟而成熟的,从而造成了文学理论的革命。这种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的组成部分,由此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独特的革命特点,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的奠基石和逻辑出发点只能是关于文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并据此批判了庸俗经济论及近年来出现的种种关于文学非意识形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生存论指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向度。“传统哲学”由于其实体性思维方式 ,从而导致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上的“形而上学”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关系性思维方式 ,亦即实践思维方式 ,从而表现出其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的生存论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 ,首先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时期 ,通过否定“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在人与社会历史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类社会的本质而得到初步表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是通过其把社会生活归结为人类存在方式而最终确立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经典论述,以列宁在《论国家》中所呈现的三重视野为方法论镜鉴,对“国家”问题进行再审视。在理论视野维度,要把握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之主题,理解国家的本质。新时代中国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及其时代践履,促进了国家与社会之间“二元分立”的深度弥合,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的创新发展。在历史视野维度,要把握国家的历时性演变之主线,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形态是国家在“归于无”的历史道路中不可逾越的特殊阶段。我国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光明前景。在实践视野维度,要把握国家的民主实践面向之核心表征,深刻认识中国历经艰辛探索所形成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出了人类政治文明新样态。  相似文献   

15.
文明和国家的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众说纷纭的问题。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提出的模式在解释中国考古等的新发现时颇为乏力。而对于传统考古学上认为的文明和国家的象征如世袭制、城市、文字、大型遗址、阶级和阶层等,各个国家因自然条件等的不同,其国家起源也是各有特色的,中国的国家起源应有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应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肆意歪曲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错误思潮以及满足正确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科学论述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和消亡,辩证分析了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的关系,合理区分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大发展阶段,是列宁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遵循和实践指南。在当代,这一学说仍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价值要旨与党的百年奋斗经验高度契合,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完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元主义国家观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国家观,二者在国家本质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前者将"人民权利的共同体"看作是国家的本质,而忽视国家的阶级性;后者则将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共同视为国家本质。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与革命》国家观是列宁在继承和发展马恩国家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文献。本文通过对《国际与革命》中国家的起源与本质、暴力革命与国家消亡的相互关系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探究,进一步完整的认识和学习列宁的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19.
有关国家起源的观点,可以归为四类:神话国家起源论,早期理性国家起源论,神学国家起源论与近现代理性国家起源论。不论人们持何种国家起源观,在历史或当下的真实环境中,国家在其本相上只是问题解决工具,生存则是所有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所以起源的逻辑起点。生存内含个体与群体(整体)两层含义。在不同环境中,二者将交替展现为需要率先予以解决的优势需求,这恰恰是现实的国家所以生成的关键线索。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若干注释的商榷李长林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名著。列宁在《论国家》一文中,曾高度地评价了这部著作,认为:“其中每一句话都是可以相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