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丽的愿望     
有天早上遇到女儿的老师,她兴奋地告诉我:你家荻儿摘抄冰心的诗句"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特意将两个"风雨"圈出来,还发表自己的见解:天上的"风雨"是真正的风雨,  相似文献   

2.
<正>有个故事说,黑人计程车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小孩问母亲:"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母亲答:"上帝怕世上只有一种颜色太单调,所以创造了不同肤色的人,让世界缤纷,让大家能够相爱。"到了目的地,计程车司机坚持不收车费。他说:"我小时候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天生注定比别人低一等。若母亲当时像你一样说出爱的话语,我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我不收你  相似文献   

3.
美丽     
母亲的一生多苦难而坚强,十年四次大手术并没能击倒她。去年母亲又得了乳腺癌,根治手术做了七个小时,看着母亲虚弱地躺在那里被推出手术室,我使劲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母亲努力地睁开眼睛挤出一丝笑容说:“没事。”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手术很成功,母亲又一次顽强地站了起来。按照治疗方案,母亲是一定要做化疗的,没想到这次母亲说什么也不肯。主治医生推了推眼镜,信誓旦旦地说:“化疗一点也不痛苦,副作用很小,也就是掉点头发,这没有关系,化疗一停马上长出来。”但母亲就是不答应。母亲一定是多次生病,产生了恐惧。亲戚朋友聚了一屋子做母亲的…  相似文献   

4.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用来指事情必然要发生,无法阻挡。其中"娘"的解释历来有不同观点。有观点认为"娘"指"寡妇";有观点认为"娘"指"未出嫁的女子";作者认为"娘"应指母亲。但此处并非母亲自己要嫁人,而是指母亲要嫁女儿,即在古代社会,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就得成婚。  相似文献   

5.
走出评价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 《教师》2011,(36):66-66
第二次听某位老师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我感到最大的变化是这位老师的评价语言丰富多了。同样的教案,同样的教师,换上不同的评价语言,课堂焕发了新的活力。我记下了老师评价学生的话,细细地品味着。"你真是一位情绪激昂的母亲"这一句是一位女学生朗读母亲看了巴迪写的诗说的话后,老师给予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化学     
《中国科技奖励》2014,(12):10-11
这组作品源自一个名叫"美丽化学"的拍摄计划。在这些作品中,原本艰深玄奥的化学反应也流露出浪漫的情怀。圈外人很难想象,当不同的化学物质互相接触后,竟然会幻化出如此绚烂的色彩和纹理,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现代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7.
正我想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午后——混杂着脸上黏稠的汗珠和内心难以启齿的羞愧。年幼无知的我趁父母不在家,偷偷将母亲的粉底抹在脸上。但我仍清晰地记得,母亲用温热的毛巾轻轻地擦净我脸上的粉渍,用温柔的声音正告我:"真正的美丽不是靠化妆来体现的,而是一个人的内心。"四周是永无休止的蝉鸣,但母亲的话语仿佛把我带入了一个远离喧嚣的世界。我看见在岁月斑驳的光影下,微风吹起了母亲的发梢,她不施粉黛的脸庞,是我心中无与伦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母爱     
一个孩子上小学了。可是他近来总是迟到。 老师告诉了孩子的母亲。母亲没有骂他,也没有打他。临睡前,她对孩子说:“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那么早出去还会迟到?”  相似文献   

9.
意外的机遇     
10岁时,惠特尼·休斯顿在她母亲——20世纪60年代美国"甜美灵感"乐队创始人的悉心教导下,具备了良好的歌唱才能。17岁那年,有一次她正在为当晚与母亲同台演出作准备时,突然接到了母亲打来的声音嘶哑的电话:"我的嗓子坏了,不能唱了。"  相似文献   

10.
杨洁 《考试周刊》2011,(8):22-23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最杰出短篇的小说——《小城畸人》的发表,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中的地位。短篇小说《母亲》是其中较有分量的一篇。本文从"母亲"病态心理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出发,对"母亲"病态心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安顺地戏面具与贵州傩堂戏面具均为贵州独具特色的假面面具。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章对傩堂戏面具和地戏面具的文化内涵、美学特征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韩国家庭伦理剧立足于对家庭叙事的镜像表达,运用原生态的叙事语言和朴实的叙事手段,向世界传播着韩国的民族文化.韩国家庭伦理剧的成功独特的主题模式、结构模式和审美模式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与当代民族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安顺地戏面具与贵州傩堂戏面具均为贵州独具特色的假面面具。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章对傩堂戏面具和地戏面具的文化内涵、美学特征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是一种在戏剧情境中完成的撩诱与触动交融、整合、互动的心理过程。戏剧接受的角色效应、集体心理体验和语言体验等共同促使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的形成。观众通过与演员和其他观众的直接交流,进入了一种心心相印的交融状态,促成集体心理体验,从而触发感知心理机制,在联想和想象中,观众潜在的审美心理机制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5.
《娇红记》作为元代艺术成就较高的文言小说,具有两个突出的审美倾向,即戏剧化审美与悲剧性审美,而这两种审美倾向均与当时成熟的戏曲艺术的滋养有直接关系。对《娇红记》审美倾向的考察,充分说明了元代戏曲繁荣对当时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小说创作对戏曲艺术给予了借鉴,同时也为研究戏曲艺术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间离效果是中西戏剧艺术的分水岭。中西戏剧艺术在舞台效果和叙事方式上的种种差异,体现了两者在间离效果上的不同立场。追本溯源,这些差异都要归因于中西不同的美学本质。尽管中西戏剧艺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但只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就能将戏剧这一艺术形式达到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发展维吾尔戏剧艺术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更加彰显维吾尔戏剧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艺术魅力和鉴赏活动的审美愉悦性。本文中在现有维吾尔戏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维吾尔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魅力的较全面的分析,主要阐述关于维吾尔戏剧艺术鉴赏的审美愉悦性和特殊意义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作为深受俄国剧作家契诃夫影响的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其剧作《欲望号街车》里表达了与契诃夫的名剧《樱桃园》极为相似的创作主题。然而,两位剧作家各自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各自审美观念的不同,造成了这两部主题相近的戏剧有着不同的审美特质。威廉斯的悲剧性审美观照和契诃夫戏剧性的审美心态赋予了这两部主题近似的戏剧以相异的戏剧冲突处理方式,形成了两部戏不同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契诃夫与威廉斯两位剧作家不同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9.
叶毓 《鸡西大学学报》2014,(1):113-114,129
老舍从剧本与小说创作的区别认识到戏剧创作需要矛盾冲突,但是老舍的剧本常常呈现出淡化情节冲突及散文式的结构特点。老舍认识到戏剧性不止需要矛盾冲突,还要创造一种新的戏剧审美意象。老舍戏剧创作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此审美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戏剧情景,中国理论界7,80年代早已经开始了系统性的研究,其中较为统一的观点是戏剧情景有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事件和特定的人物关系三个主要内容。就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而吉.情景是一个各种艺术合力作用下的场。在这个场中各种艺术的手段得到充分展现的空间.给观众一个全方位整体性的心理审美感受。就中国戏剧重情重感知的民族传统来说,观众的心理储备也应是戏剧情景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至少是个必不可少的题外补充。其作用可以弥补中国古典戏剧中的一些不能成立的非逻辑处理.使之成为一个可广泛流传并成功上演的独立艺术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