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滇西北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滇西北地处古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接合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作用强烈,地质建造—构造—成矿演化历史漫长,造就了滇西北矿产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复杂、大型—超大型矿床广泛分布等特点,是全球最重要的地质找矿和基础地质研究热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矿床是地壳、地幔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及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其所赋存的地质单元所包含的其它环节相比,矿床往往是较晚演化发育的产物,这种成矿滞后性构成了我国成矿历史演化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深部资源探测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障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向地下深部要资源已成为国内外最主要的战略选择之一。因此,开展深部地球物理核心技术研发及勘探应用示范,成为中科院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研发装备覆盖了电法、磁法、地震以及重力测量4类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可以开展"陆、海、空"全方位探测。我们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深部资源地球物理探测计划和技术,并依据矿产资源"攻深探盲"中靶区优选、靶区勘探、矿体精细勘查3个层面的技术需求,研制航空超导全张量磁梯度测量系统、航空瞬变电磁勘探系统、多通道瞬变电磁勘探系统、金属矿地震勘探系统、深部矿体测井系统、海底地球物理探测系统。同时,在古亚洲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和特色成矿域选择典型区域开展地质构造与成矿机理和矿床分布规律研究,探索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模式,并对研发装备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实用性作实地检验,力争在找矿实践中不断完善研发产品,为国家资源能源安全和全球战略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浙江地质构造环境与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板块构造和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运用相关地质技术和测年方法,研究了浙江构造-岩浆演化轨迹,重新划分了浙江构造地质单元,剖析各个构造地质单元的成矿地质背景,识别成矿地质构造单元。再以成矿地质构造单元为对象,深入解剖成矿地质构造单元的成矿期和成矿作用类型等,建立成矿系列模式与找矿模型,并提出勘查技术路线,实现找矿技术的创新和找矿成果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物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日益突出。通过分析区域物流网络结构演化,有助于了解区域物流的本质特征,并为进一步优化物流网络结构打下基础。基于区域物流网络结构演化的相关理论,针对绍兴地区区域物流网络结构演化,运用了赫佛因德指数(HI)模型和区域分布非均衡系数(α)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因研究需要,结合绍兴地区城市的空间地理分布,文章把绍兴地区分为越北域面、越西域面、越东南域面3个区块。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这10年期间,绍兴地区总体(HI)聚集指数和分布非均衡(α)系数数值偏高;区域物流网络结构的演化程度偏低;各域面物流网络结构的演化差距大。研究方法与测度指标具有较广泛的应用性,实证分析结果及据此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对制定绍兴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华  周德群 《科研管理》2012,33(1):10-18,26
本文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测度2000-2007年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并分析其收敛性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效率具周期性波动演化特点;东部省域科技创新效率高于中西部省域,西部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提高快,赶上并超过了中部省域;西部省域科技创新效率具有绝对和条件收敛特征;全国和东中部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条件收敛显著,绝对收敛特征不明显;考察期内工业结构、对外开放度、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正影响效应,而政府影响力具有负向作用。研究结果为国家及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政策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陆壳再造是大陆地质演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地质现象,它包括大陆地壳的结构重建和成分重组地质过程.我国华南地区在地质上是由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组成的,其中扬子地块具有克拉通性质,而华夏地块则发育独具特色的面型陆内造山带,经历了多期复杂的陆内构造、变质和岩浆作用,发生了强烈的地壳成分重组和结构重建,形成了全球罕见的巨量有色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因此,华夏地块的陆壳再造过程、大规模岩浆活动及其与该区金属矿床的形成关系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973计划项目"华夏地块中生代陆壳再造与巨量金属成矿"以华夏地块"南岭成矿带""武夷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为重点研究地区,选取典型矿集区及区内有色稀有多金属矿床,以不同类型花岗岩成因及成矿专属性为主线,围绕"陆壳再造过程中的构造-岩浆活动与巨量金属成矿机理"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华夏地块陆壳再造过程、花岗岩时空演化与壳幔作用;(2)陆壳再造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机理、成矿专属性与典型矿床成矿作用;(3)华夏地块有色稀有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项目共设立6个课题,分别是:中生代陆壳再造的背景与过程;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成矿能力;陆壳再造过程中元素行为与热液成矿; "改造型"花岗岩钨锡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同熔型"花岗岩铜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华夏地块巨量金属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8.
荒沟山金矿区位于老岭成矿带中部。本文对该地区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珍珠门组和大栗子组之间的断裂带内,严格受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系演化晚期的斑岩或中基性脉岩控制;金矿化主要与珍珠门组大理岩有关。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床硫主要来自围岩和地壳深部岩浆的混源硫;部分成矿热液来源于大理岩,金矿与闪长岩为同源岩浆热液的产物等。综合分析得出该矿床为典型的低温热液硫化物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中南段——一个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急剧上升,矿产资源短缺的局面日益严峻并已逐渐演变成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东部经济带”的矿产资源经过数十年的强力开采大多已濒临枯竭,长期以来基于资源导向而形成的我国工业整体布局正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急需寻找对“东部经济带”具有直接辐射作用的战略资源接替基地。从全球成矿的角度看,全球三大构造-成矿域中的环太平洋域、特提斯-喜马拉雅域和古亚洲洋域分别通过我国的东部、西南部和北部。从国家资源战略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主要开采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信息》2011,(19):16-16
9月6日-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南岭地区花岗岩与’成矿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大学、南京地调中心、武汉地调中心等单位的代表围绕花岗岩演化与成矿作用、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与深部找矿三个专题,做了16篇报告,集中反映了南岭地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花岗岩与成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地质界面成矿的现象在当前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现象,如果站在成矿作用的视角上来看,矿控地质界面通常可以分成三种形式,一种是成矿地质条件变化界面,一种是成矿要素性质演化界面,最后一种是矿体形成界面。地质界面矿控的原理是界面两面在众多因素方面所产生的差异为成矿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界面附近所建设的特殊过渡态也给成矿提供了其适宜的环境。界面上所对应的成矿时间就是最好的成矿时期,应用该原理可以进行找矿和预测。本文主要分析了地质界面控矿原理及其运用要点,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赤峰南部地区金矿控矿因素和富集规律,指出:该区金矿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金源主要来自太古界建平小塔子沟绿片岩及燕山期重熔花岗岩,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地幔,成矿温度为中~低温,它们是在地壳演化、构造~岩浆多次活动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柴胡栏子金矿矿体赋存于石英脉——蚀变岩中并受构造控制,与金有关主要矿化蚀变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围岩蚀变是热液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热液矿床的主要特征之一.研究金化学性质、金在地质体分布规概况及围岩蚀变能提供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热液的性质和演化,以及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和矿石沉淀的有关信息,丰富并发展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地质构造不同时期构造运动所形成的次级构造单元之间,出现有规律性的演化关系。为了反映这些构造类型的时间演化、空间展布和对区域成矿作用的影响,将我国划分成五大构造域。  相似文献   

15.
东裙矿区火山岩既有喷溢相和爆发相,也有浅成侵入相,三者为同一岩浆演化序列的不同阶段的产物。岩石形成经历了由中性到酸性的演化,喷发形式由溢流到爆发,再到浅成侵入作用,活动强度经历了由强到弱的变化。.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出露小规模的钙碱性花岗斑岩侵入体和大量的石英脉,同时上侏罗统又是斑岩矿床和浅成热液矿床成矿的最佳地层,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姜莹 《科学中国人》2007,(11):110-113
专家档案陈衍景1962年生,1980-1990年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12月-1995年3月先后在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做博士后;1995年留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讲师,同年晋升副教授;1998年遴选为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获茅以升青年科技奖;2001年12月-2002年11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2003年起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导师;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5年6月起兼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导师;2006年7月被科技部聘为国家973计划"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项目首席科学家(2006-2011年),同年9月晋升为北京大学教授,2007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导师资格。长期从事矿床学和区域成矿学教学和研究,发表大量论著,7次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根据秦岭等地的实际研究,突破国际流行的"碰撞不成矿"的错误观点,首先提出并以大量事实证明了碰撞造山(或A型俯冲)体制的成岩-成矿-流体作用(简称CMF)模式,即:①俯冲板片变质脱水、熔融作用形成流体和岩浆,导致仰冲板片成矿分带;②碰撞造山带构造热演化的3阶段性决定了成岩-成矿-流体作用的3阶段性;③挤压向伸展转变阶段的减压增温过程是大规模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爆发期,使成矿总滞后于洋盆闭合50Ma左右。CMF模式已被广泛接受(SCI他引>200次),已用于我国各碰撞造山带的成矿研究和找矿。曾在登封群内发现石牌河不整合,解体登封群、太华群;将早前寒武纪花岗绿岩地体划分为C型和O型,提出O型地体富含金矿;借助配位化学理论建立了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演化的氧化还原模式;在国际地科联增设2.3Ga分期界线之前,发现2.3Ga地质环境突变事件;发现我国2.3-2.0Ga碳酸盐碳同位素正向飘移现象。现专于陆陆碰撞体制的流体-成岩-成矿作用研究,开拓造山型银、铜、钼等矿床类型的识别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矿床的分布千差万别,矿种、矿床类型亦是各种各样。然而,自经济地质学-矿床学诞生以来,人们就逐渐认识到矿床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制约,受控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与地壳及岩石圈发展演化相关联。随着近30多年来矿床地质学的发展,特别是区域成矿学、大地构造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发展,人们对矿床在时、空四维空间的分布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相继提出了矿床成矿系列矿化集中区、金属矿床成矿省成矿模式、层控矿床、三源成矿、大型和特大型矿床偏在性等理论概念,拓宽了矿床研究的范围,增强了矿产资源评价的地质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数字化动态能力的内涵及构念,采用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方法,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显示,其数字化动态能力主要包括数字化机会捕获能力、数字化知识耦合能力以及数字化生态治理能力,其形成受到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数字化双元创新机制的影响与作用,经历企业场域蓄能、工业场域赋能、全场域使能3个成长演化阶段,具有阶层迭代性,不同层级数字化动态能力支撑不同场域价值生态创新绩效。研究发现更深层次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数字化动态能力的形成与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于超  朱瑾  张文倩  张耀耀 《情报科学》2018,36(12):111-117
【目的/意义】在线社群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实践模式,探究在线社群协同进化耦合域的构建机制和 耦合动力,同时为在线社群的发展和商业模式构建提供有益参考和实践价值将显得尤为重要。【方法/过程】从信息 交互和组织生态学的视角通过文献梳理归纳与逻辑推演,提炼在线社群协同进化耦合域运行机理及演化特征,并 厘清在线社群协同进化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在线社群协同进化过程中有三大耦合域, 分别是知识共享耦合域;资源拼凑耦合域;社群新稳态耦合域。通过对协同进化耦合域的构建机制的梳理,进一步 得出在线社群发展的主导逻辑,并构建了在线社群协同进化耦合域动态匹配模型并梳理出在线社群协同进化耦合 域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矿床成矿控制因素因矿种和矿床类型而异,也受不同的构造成矿域制约。宏观上,可分为控矿的时代因素,控矿的大地构造环境,控矿的岩相、岩性及其组合特点,控矿的区域构造因素以及控矿的地理、气候条件等。上述各种因素相互关联,共同控制了矿床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