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本教习时代”虽然时间不长,前后不过十年左右,但却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对清末新政时期的师范教育影响更大.师范教育是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从事师范教育的日本教习也最多.因此,有必要分析清末日本教习的构成、分布状况、所授课程、关键人物在师范学堂的活动等问题,阐明清末日本教习在中国师范教育近代化中所起的作用,反思其弊端和对当前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教习与清末师范教育的创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时期,大批日本教习执教于中国新创办的师范学堂中,推进了中国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日近代教育的交流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师范学校大量聘请日本教习的原因、分布状况,考察其教学活动及所授课程等,从而阐明日本教习在清末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及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末近代农业教育兴起之初,近邻日本对其影响不容小觑.其时中国农业教育学制体系、课程设置、规章制度等基本仿照日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农科留学生的目的地国家主要是日本;大量日本农学教习纷纷来中国任教.这些因素均在客观上促进了清末中国农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项建英  杜莹 《教育评论》2014,(4):149-152
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日本教育学教习、美国教育学学者、苏联教育学专家在中国教育学科建立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清末日本教习是中国教育学术发端的重要推手;民国时期,美国教育学者来华促使中国教育学术蓬勃发展;建国初期,苏联教育学专家的到来使中国教育学术出现结构式转型。在中国教育学术的发端、发展和转折时期,外国来华教育学者在中国教育学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在清末开办的保定军事学堂中。聘用了大量日本教习。日本教习来保任教是由清政府和日本两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他们在保定各军事学堂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教习来华虽有扩充日本势力的主观意图.但客观上为清政府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新型军事人才和中下级军官,对中国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上国的美梦,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开展洋务运动,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从外国聘请教习来传授西方先进文化技术。甲午惨败,引发中国教育改革运动,创办新式学堂,大量向日本聘请教习,这些日本教习为清末教育改革作了突出贡献。后由于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大量留学生归国,美国等西方列强对日本教习的排挤及其日本教习的自身的问题,日本教习在中国逐渐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师资大量匮乏。为填补新式学堂尤其是师范学堂的师资空白,清政府聘请大批日本教习来华。他们来华后,不仅承担新式学堂大部分课程教学,还积极参与到新式学堂的建设中,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学术萌芽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教习的来华背景以及在华教育学术活动,从而阐明日本教习在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发端中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末中国学习日本教育的重要途径有:聘请日本教习、翻译日本书籍、派留日学生和派官绅赴日考察教育.其中对派官绅赴日考察教育研究为学界所忽视,故拟时官绅赴日教育考察的兴起与发展这一近代教育史上颇为重要的教育事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藤田丰八是日本史学家,清末至民国在中国工作长达17年。他通过教授课程、编辑杂志、翻译书籍及参与教育改革,为我国引入和传播西方农学、物理学及教育管理模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和农业近代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为其目后从事中国史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专门化物理学会在中国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物理学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清末民初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一批留学欧美和日本的留学生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陆续学成归国,他们把物理学的种子带了回来,并生根发芽结果,物理学人的专门化组织--中国物理学会经过李书华、叶企孙、吴有训等物理学前辈的努力终于在1932年8月于清华大学成立.中国物理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我国物理学研究和教学事业发展,在抗日战争前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清末戊戌变法与新政改革,均主张“效法日本”,安徽教育近代化在此背景之下开始逐步推进。一大批皖籍贤哲赴日考察教育及相关制度,仿照日本学制在省内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皖籍学子赴日留学,聘请日本教习来皖任教,有效地促进了安徽教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受日本影响,清末安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大批具备先进思想的仁人志士走向革命化,为近代中国推翻帝制的革命运动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2.
日本教习是近代中国教育体系建构过程中应时出现的特殊群体,自1902年开始正式受聘清国,至辛亥革命爆发、满清覆灭历经十余载,渡清人数达至千人以上。他们在中国尚处萌芽期的蒙养院,各类初、中、高等学堂从事教育活动,教授多门近代科目,不过在日本教习与学堂间催生的各类龃龉、赴日留学生渐次归国、西方教育势力涉入及明治政府态度漠然等诸重背景的交糅下,日本教习最终由盛至衰退出中国教坛,成为影响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的历史群体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吴汝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尤其是他的日本教育考察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清末新学制的建立产生了直接影响;主张"兼包新旧",对我国近代教育观念的更新具有积极意义;主动延聘外国教习,对近代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工程实践,分析了在当今这个知识与经济并存的社会里,物理学在建筑中对设计与施工的指导作用,以及物理学对建筑学而言的重要地位,并重点介绍了物理学的三个主要方面对建筑的影响,同时说明了物理学作为建筑学中的基础学科在现代建筑中发挥出的重大作用,而且为发挥物理学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发展教育、理论研究和在设计施工中的实践应用举措。希望有关人员加以借鉴和参考,对建筑物理学能够做出更深的研究,并将其更好地服务于建筑的建造施工。  相似文献   

15.
1898~1911年是近代中日教育交流的非常时期,其中尤以法政教育交流最为显著。在将近15年的时间内,中日法政教育交流经历了三个阶段:1898~1904年的萌芽及初步发展期、1904~1908年的发展高潮期、1909~1911年的相对衰退期。清末法政教育自产生以来,就打上了日本法政教育的烙印,因此研究它能更好地揭示近代中日教育交流的规律。同时,清末法政教育又是为了适应新政的需要而产生并逐步发展壮大的,探讨它也能揭示出清末这一特殊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态势。本文将从留日法政学生、国内法政教育、来华法政教习三个方面分析中日交流中的清末法政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物理教育在民办高校中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发挥大学物理学在民办高校中的作用,重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为民办高校在大学物理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指导,以物理教学论、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以及物理学史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列举物理实验与古代物理学、经典物理学和近代物理学三个不同时期的渊源,显示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起的重大意义,深入地探究和论证物理实验在整个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对理论验证、发现物理事实和规律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本文通过对这种模式的主要思想与目的、医学物理学中这种模式的设计和在这种模式中对教师的要求三方面问题的阐述,详细介绍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物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师范教育是新式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清末新政中的重要内容。袁世凯督理直隶期间,推行新政,通过兴办初级师范学堂,关注师范生的学习及周边环境,聘请日本人教习,鼓励学生留学师范,多方募集资金等措施,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奠定了直隶新式学校教育的基础。但由于中国处于新旧社会转型期,其在兴办师范教育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福州东学堂创建于清末戊戌变法时期,和清朝末期众多的东学堂一样,与近代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章以福州东学堂与日本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日本人在学堂创办时所扮演的角色,学堂的经营状况和日本的资助,学堂的教育情况和日本教习,以及日本介入学堂的真正用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