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学界对于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两种不同的称谓,两者之间无论是概念的内涵还是外延,都存在着外在区别和内在联系.从"女权"到"女性",所反映的是历史语境的变迁,社会文化思潮的转变,以及女性理论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的变化;从"女权"到"女性",概念的变化意味着女性主义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被赋予了新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是西方一种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其拥趸者们一直在为她们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地位做斗争。这一运动已有了上百年的历史,种类繁多,流派林立,并呈多元化、跨学科发展的态势。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地理位置上的三大分支进行梳理,对于我们了解并正确看待女性主义以及其多元化发展的不同流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应站在生态文化高度,发挥女性在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中的作用和价值,强调社会生态中的男女平等和协同合作。从女性创作主体、女性生存状态的反思、生态女性主义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看,女性创作主体从女性自然天性出发,对自然万物体现出了浓厚的生命关怀意识;当代女性文学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凉命运和心灵苦痛有充分自觉;生态文化建设为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代作家将身体纳入写作视野,身体得以在新时期文学中获得全面呈现。解禁后的身体迅速与政治、女权及文化等意识形态相结合,力图发出积蓄已久的最强音:在政治书写文本中,身体通过狂欢反叛的宣泄,成为对抗政治、颠覆清教徒式禁欲主义最有力的武器;在女性主义文本中,身体成为女性争取自身解放、寻找失落在男性话语中自我的工具;在与文化的合奏中,身体成为蕴涵深厚文化内涵、揭示中国文化表象深层底蕴的场所。消费社会的到来带来了女性客体化的男性欲望写作和以观赏交换为目的的女性写作的话语分野。  相似文献   

5.
《荆棘鸟》中有两个颇具反面特征的女性形象:玛丽.卡森和贾斯丁.奥尼尔,从澳大利亚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小说中的这两位“魔女”,指出二者的“魔女”身份实际上是父权社会对女性追求自主和解放的压抑和报复,是对真正的女权战士的扭曲和恐惧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作为舶来的前沿思想,其固执而强劲的话语表达无疑是在增加自我的社会价值砝码,从而谋求话语权力的内在平衡。女性主义在中国的伸越和行走受到了文化和政治的双重制约,女性意识的驱动力更是男性的话语遮蔽和女性的失语焦虑。海男的《桃花劫》背离了女性的经验世界,因而它所展示出来的身体传奇和女权神话便显得分外虚妄,这个显在的女性主义文本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委曲求全的话语困境。  相似文献   

7.
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基于对这一概念正确理解之上.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也是世界女性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同时需要思考当今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面临的问题.注重理论创新,以妇女群众为主体,根植于社会历史进程,是先进性别文化构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内涵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建设,应与企业文化、区域文化、社会文化三个层面实现动态的融合与互补,在一定的结构框架内实现系统的、深屡次的文化体系建设。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的融通、体现具有鲜明区域产业发展特点的专业文化建设、社会文化中相关元素的融入与体现这三个方面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女性与文化的关系基础上,本文对伍尔芙与张爱玲的女性主义思想作了比较,分析其中的文化差异性,为中国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借鉴,指出女性主义与本国文化土壤相结合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1949年到1976年中国历史呈现出转型并曲折前进的态势,政治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维度,革命文化的走向充分反映了这一特征。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进行了许多积极探索,革命文化整合社会心理,成功建构起一元的意识形态体系。通过建国之初破立并举的开拓和八大前后"双百"方针的实行,革命文化建设取得了宝贵的成绩。但由于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革命文化逐渐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经历曲折,文化政治化、革命化程度随着每一次批判运动不断加深,最终归于政治斗争,造成了文化建设史上的一些失误。研究社会主义建设30年中革命文化发展各阶段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文化事件,藉此分析革命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可以得出一些当前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的女权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要探讨"女权"、"民权"、"人权"这三个概念在近代中国是如何出现的。这三个新词先出现在日文里,后才在中文出现。因此笔者首先要概观中日间同一词汇的不同内涵和历史衍变,然后就这三个概念之中性别观念最明晰的"女权"概念分析其内涵的变迁。到辛亥革命为止,在有关"女权"的讨论之中出现了四个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做国民之母"、"尽与男子一样的任务"、"摸索新角色"、"拒绝在民族国家下的女性解放"。从这四个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所有女性主义代表性思想的萌芽。有关"女权"问题的议论,都是随着女性应该拥有"天赋人权"问题与指向建设国家的第一目标之间的矛盾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2.
胡克斯的批评实践折射出当代女性主义批评话语的如下特点:其维度由单一的性别范式走向性别-种族-阶级交融的范式,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对此范式的转变功不可没;总体性难以维系,文本之间相互冲突,当代女性主义批评舞台上发生着女权与反女权的交锋;从议题到体裁在不断跨界,走向创作是女性主义理论书写的新动向,这个转向引发新的值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托尼·莫里森创作中女权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拉、彼拉多、康素拉塔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秀拉》、《所罗门之歌》、《乐园》三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主义形象 ,这三位人物展示了托尼·莫里森在不同创作阶段其女权思想的演变过程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她在妇女解放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4.
女性文化之所以不称妇女文化,是因为其建立在女性性别基础上,标示着这一文化与女性自然属性之间的密切联系。用性作基点来考察人类历史,可以打开围绕女性的“性”而形成的奇特文化扇面,了解女性文化实则是女权丧失、女性受压制的文化,透视出男性主宰的社会根源。女性的“性”不可改变但命运要变。  相似文献   

15.
叶柳青 《文教资料》2011,(7):118-119
男性和女性都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所以,《人权宣言》提倡的"人类的解放"应该也包括女性的解放。但在《人权宣言》发表不久的两年后,主张在权利方面争取男女平等的《女权宣言》发表者却被推上了断头台。尽管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着性别差异,但两者在权利上应该是平等的。这也是女性主义所倡导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性主义才是真正的人权主义。  相似文献   

16.
阶级和性别不仅是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立场,也展示了女性受压迫的两种模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而不是相互分割的,这也正是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突破过去所有类型女性主义的地方。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批评将阶级作为核心观念,并结合诸多观念和理论,诸如心理分析、语言学、符号学,以及公共领域理论、文化生产观念等,发展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批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秋瑾和伍尔夫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女性主义者,都写了一些有强烈女权意识的作品。她们虽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她们都在同一个时代为女性的解放发出了呼声。本文旨在对两人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主义思想做一个全面的比较,并对她们女性主义思想的异同进行追本溯源的分析,试图探索女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8.
“女权”和“女权主义”是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中的两个重要词汇。今天学者普遍接受的“女权”概念“日来说”和“女权主义”译自英文的Feminism两个观点不全面、不准确,只采纳了日本方面的资料和中文报刊,未参考同时期的外文报刊。实际上,“女权”一词的形成是中日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女权”思想和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是多渠道的,日本仅是其中较晚的一个渠道。“女权主义”译自英文的Suffragism。这是20世纪初中国学者的误译,投射了中国学者的社会变革与民族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奥涅金与达吉亚娜的"忧郁"的不同表现、性质的比较,分析了这两个人物所体现的不同社会、文化内涵,并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揭示了达吉亚娜这个男权社会中的理想女性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性别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男女道德是否存在差异和优劣之分,是传统伦理学和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话题。在传统父权制社会中,女性一直被认为是道德上低劣的一方。但自从《女权辩护》以来,西方出现了许多反对男性道德优越性的声音,它们从社会、伦理、心理等各个方面,重新审视了女性道德的本质,论证男女道德不存在先天的优劣之分。女性主义思想家波伏娃、卡罗尔·吉利根等人对男性道德至上的观点进行有力的驳斥,并具体地指明了女性道德培育的方向和途径,不仅有利于女性培育德行、发展自我,也对伦理学的修正和建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