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半个世纪以来对金佛山近2000号藓类植物标本的鉴定,现确定金佛山藓类植物有40科,133   属和245种(包括4亚种、9变种和1变型)。其区系成分以东亚成分为主(33.77%),其次为温带成分   (28.57%)及热带、亚热带成分(24.68%)。文内还全面分析了金佛山藓类植物区系及我国南北8个山区藓   类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用排序方法统计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非相似性系数,并着重就金佛山藓类植物区  系的过渡性特点作了探讨,提出在该山区与其邻近地区,存在一个苔藓植物东亚特有属的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晚白垩世植物区系及东亚、北美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记载了黑龙江嘉荫县乌云组所产植物化石,计有53种,隶属39属、28科。其中蕨     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38种(包括单子叶植物1种),10个种为新种。     乌云组植物化石的区系及植被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植物区系成分中,大多是亚热带至暖温     带分子,具少数温带成分,由此组成的群落有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共同组     成暖性针阔叶混交林,指示当时气候温暖潮湿,大约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点。再从     植物化石叶子外貌特征来分析,其中全缘叶占40%; 叶的体积以中型的占大多数,大型和小型     的均少数; 脉序以具掌状脉的占多数。这些特征说明,沉积时期亦为温暖潮湿的气候。         晚白垩世在东亚出观的35属化石中,其中27属和北美共有,约占总属数的77%,这种区     系组成的相似程度,表明其区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入第三     纪或向更晚发展的进程中而逐渐减弱。主要由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使欧亚、北美在第三纪     初完全分离,此后这两块大陆隔离发展,植物区系的相同分子逐渐减少,以至现在生存植物中     的相同属仅占总数的4.1%,其中草本植物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晚白垩纪所产植物化石及同时代南方所产化石,大致可把晚白垩世的     植物区(带)划分为三个:(1)暖温带至亚热带植物区,主要代表植物是Metasequoia,Trochoden-     droides,Platanus,Ampelopsis,Protophyllum,Pterospermites,Menispermites; (2)亚热带至热     带植物区,植物有Brachyphyllum,Cinnamomum,Nectandra和棕榈科植物; (3)亚热带或干     旱植物区,兼有南北过渡的植物或呈干旱性的植物。         乌云组植物大化石共有33属,和东亚,北美同时代植物群对比,出现不少相同属种,其中 15个属种出现在苏联晚白垩世的察加扬组及东锡霍特阿林,11个属种出现在日本晚白垩世     的Kuji地区,若与加拿大晚白垩世植物群比较,有11个相同属种; 与阿拉斯加晚白垩世植物     对比,则有12个相同属种; 若与乌云组同属一区的太平林场组比较,相同属种更多。再从孢粉     组合成分看,和本区松辽盆地明水组相同的属有15个,并具有少数晚白垩世代表性的花粉如     鹰粉、沃氏粉和山龙眼粉,表明乌云组的时代和明水组接近。同时在乌云组大化石中绝灭类型约占70%,证实该植物群的古老性。其时代属于马斯特里赫特期至达宁期而不是古新世。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三纪植被和植物区系历史及分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被子植物的发展(或称辐射)是与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诸因素的变化相互影响及制 约,形成植物发展的阶段性。这种阶段变革及划分与传统的地质时代划分——断带,不尽一致,因而讨论 植物地理分区问题应以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基础,致使分区更为合理。     在晚白垩纪中晚期,被子植物已成为植物区系中的优势成分,从它出现以来的发展演化大致可划分 为四个阶段:(1)初始期  被子植物初次出现,具有叶形小、叶边全缘、叶脉缺乏规律性、脉级分化程度低 等原始性特点,同时在区系中的种数及个体数量均为极少数,此时大约在早白垩纪的中晚期;(2)极盛时 期被子植物发展具有一定规模至占绝对优势,此时叶形增大,叶脉有了规律性,脉级分化逐渐完善,在 植物区系中所占比例达40%一60%,以致占绝对优势,主要科属出现了,时间在晚白垩至老第三纪;(3) 草本植物繁盛阶段  由于在新第三纪时气候逐渐转凉,早期的一些木本植物消灭了,以草本植物渐增多 至大量扩散为特点,时间约在中新世至上新世;(4)第四纪阶段  此时我国由于山岳冰川随全球性气候 冷暖变化而进退,影响植物的分布及发展,植物区系的总面貌与现代接近或略有差别。   本文亦重点讨论了植物发展的第二、第三阶段的植物地理分区。  相似文献   

4.
湘西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植物区系成分,现知维管束植物有205科(蕨类和拟蕨类 植物40科,裸子植物7科,被子植物158科),839属,约1961种(包括154变种)。其中,古  和原始的科、属不乏其代表。从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比较分析,该区具有我国15个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的14个,表明了与世界各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程度。另一方面,该 地区的植物区系虽含有丰富的热带成分,但根据各类温带属占该区总属数的百分比以及分布于该地区的中国特有属中的木本属几乎所有都是落叶的乔木或灌木,该区的植物区系性质明显偏重于温带性质。而且,这种温带性质可能与该区的山体海拔高度有着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笔者分别对亚洲东北部楚科奇与北美西北部阿拉斯加(周白令海峡)北极冻原之间,亚洲东部 长白山与北美西部落基山(跨太平洋)高山冻原之间,以及亚洲东部高山冻原与其北极冻原之间和北美 西部高山冻原与其北极冻原之间的植物区系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研究认为:(1)楚科奇与阿拉斯加 北极冻原应当区划为同一个植物区系省,即白令北极冻原植物区系省。白令北极冻原植物区系的存 在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18000年前的更新世末次冰期。(2)长白山与落基山高山冻原植物区系之间 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有42个共有种(仅包括维管植物,以下同),其中有41种亦分布于白令 北极冻原,这种区系联系显然是在冰期通过白令陆桥来实现的。(3)长白山高山冻原与楚科奇北极冻 原之间的共有种占长白山高山冻原总种数的42%,落基山高山冻原与阿拉斯加北极冻原之间的共有种 占落基山高山冻原总种数的48.9%。  由此可见,亚洲东部和北美西部的高山冻原与北极冻原(尤其是与白令北极冻原)植物区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秦岭是中国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位于北纬32°5′至34°45′;东经104°30′至115°52′,最高峰达3767m。该山区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实的地区之一,约有种子植物3124种,隶属于158科,892属。包括热带属220属,温带属563属,和中国特有属39属。根据该山区植物区系中各大科、主要植物群落优势种和组成种类的温带性质以及温带属在整个植物区系中的主导地位。该山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具有明显的温带性特点。特有种和非特有种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山区植物区系的特点还表现在高度特有性和以中国-日本森林植物区系为主体方面。    根据古植物学资料分析,秦岭地区植物区系的起源时间不会晚于晚白垩纪;植物群落的主要成份可能以原地生长的种类为主;秦岭及其邻近古老山区,不仅对自身的植物区系和植被具有较大的发生意义,而且对东亚植物区系具有始生性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数值分类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国产荚蒾属 Viburnum  所有72种的分布式样进行     了研究,旨在为中国植物区系分区的工作提供若干依据。中国荚蒾属的遗传变异中心是在中     南部而不在南部或西南部的事实强烈地暗示这是一个亚热带性质的属。  四川西南部是西部     特有成分最密集的地区。尽管横断山脉地区地形复杂,但那里只有几种荚蒾属植物。台湾的     种主要是亚热带性质的,而且大多数与大陆的种相同。这些种的分布式样展示我国台湾在区     系地理上与我国大陆或甚至日本有着比马来西亚地区更密切的亲缘关系。  本文总的结论大     体上与吴征镒教授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分区相符,但在某些次要方面有所不同。作者还    讨论了种的分布式样与自然地理、气候和植被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讨论山豆根属植物的分类、分布、系统亲缘及起源等问题。对本属的分类历史和”山豆 根”一名的由来作了回顾和考证.按中国古典植物文献,”山豆根’指的是Euchresta japonica 。     我们对山豆根属进行一次清理,在本文共报道4种3变种,其中发现一新变种——短管山豆根 E.tubulosa Dunn var.brevituba C.Chen,井以萼管的有无建立I.山豆根组sect.I.Euchrestae(3种1变 种)及II.管萼组sect.II.Tubulosae(1种2变种)。     山豆根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在我国中部及南部,可能是第三纪或略早一些的古热带山地森林植物区 系的成员。推测本属可能出现于晚白垩纪,可能是华夏起源。本属的分布区正好处于 “华莱士线”的西 侧,从古地理的资料告诉我们大约在五千万年前,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还处在向北移动的状态,这时本 属已遍布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因此,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等地没有本属的分布,这一分布格局正好又一 次证明,在这一地区的诸多的生物地理分界线中,”华莱士线’更符合自然,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华莱 士线”的实际意义不仅是劳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的分界线,而且还是亚洲与澳大利亚地区劳亚古陆植物区系与冈瓦纳古陆植物区系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9.
太白山位居秦岭的中段,为秦岭山脉第一高峰。该山区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约有种子植物1782种,隶属于125科,657属,包括热带属130属,温带属436属和特有属24属。该地 区20个较大科的种数,约占其全部植物区系的66.6%,其中特有种653种。本文对这些大科的性质及 其在植物区系和植被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在分析了全部属和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地理分布的基础 上,着重讨论了该地区与其他九个山区的植物区系关系。    本文对植被垂直带划分;主要植物群落的基本特点和区系相似性;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变化的关 系以及生活型谱与不同坡向和海拔变化的关系等作了具体分析。对该地区主要植物群落的形成时期以 及对秦岭地区植物区系的过渡性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植物学角度出发,秦岭地区作为亚热带和温带 植物的分界线的提法与该地区的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性质以及水热条件情况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贵州兰科植物增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兰科植物区系新资料进行了报道,包括:1个新种(兴仁开唇兰),1个新记录属(无叶兰属)和15个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1.
The Rosaceae is one of the five largest families of Xizang flora,  consisting of 30 genera with 242 species,  the total number of species is slightly less than those of Compositae,  Graminae,  Leguminosae and Ericaceae in Xizang,  amounting to 62.5%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 and 28%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pecies of the rosaceous flora in China.       The four subfamilies of Rosaceae including primitive,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groups have been found in Xizang.  These groups consist of 11 types of floristic ele- ments,  i.e. 4 genera belong to cosmopolitan,  9 genera belong to North Temperate,  3,  E. Asian-N.  American,  3 Sino-Himalayan,  3 Sino-Japanesa,  2 Old World Temperate,  1 Temperate Asian,  2 Mediterranean-W. and O. Asian,  1 C. Asian,  I Tropical Asian and 1 endemic to China. It is obvious that Rosaceae in Xizang comprises holarctic,  Ancient Me- diterranean and paleotropical elements,  among which the temperate components are the most domina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ristic composition of Rosaceae in Xizang may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Xizang abounds in both genera and species of the family which are diverse in forms,  including the primitive,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groups, (2) The geographi- cal elements are rather complex,  mostly belonging to the temperate,  among which the Sino- Himalayan components and the elements endemic to China are dominant, (3) The proportion of plants endemic to China and distributed in Xizang i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endemic to Xizang itself,  but there exist newly arisen species and infraspecific forms or varieties which show that the speciation is apparently still active in Xizang. The rosaceous flora of Xizang is a combination of old and new floristic elements,  based on the old floristic components,  affected by the upheaval of the Himalayas,  the differen- tiation and speciation have been taking place in the long history.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Rosaceae in Xizang may be divided into 5 regions, i.e. the northeastern,  southeastern,  southern,  northwestern and northern.  The rosaceous plants are most abundant in the southeastern area,  next in southern area,  fewer in the northeastern and very rare in the northwestern and northern regions.  The general ten- denc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Rosaceae in Xizang is that the number of species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 and the habit gradually changes from trees,  shrubs and herbaceous plants in the southeast to cushion-like scrubs and dwarf perennial herbs in the northwest.  These facts clearly show that the uplift of the Hi- malayas has deeply affected the phyto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Xizang Rosaceae.       The rosaceous flora of Xizang has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those of the adjoring regions,  i.e. Yunnan and Sichuan.  Besides,  it is connected with floras of Nepal,  Sikkim, Bhutan nothern Buram and nothern India,  but silghtly influenced by the Ancient Medi- terranean flora.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山地植物区系构成特征及其垂直梯度的生态意义,根据对三峡大老岭地区植被垂直样带 调查获得的植物区系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植物区系成分构成的基本特征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寻找了区系平衡点的位置;并利用聚类方法分析了山地气候垂直分异对区系成分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大老岭植物区系具有温带性质,但仍反映了与热带区系的历史联系,有强烈的区域性;②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归为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地中海—中亚中心和东亚中心4组,各组区系成分的垂直梯度特征不同;热带、亚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平衡点大致位于海拔650m;③区系成分构成和属的物种数量构成的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显示了植物区系构成与山地气候和植被垂直带相对应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我国荒漠植物区系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Based upon the analyses in the floristic elements of the three genera (Suaeda, Salsola and Zygophyllum) in different regions we can see that the genesis of our desert floras in these regions is very much diversified.  The flora of Songaria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Middle Asia, while the Hosi Corridor seems to be a transitional area very close to Alashan and also related to the Tarim Basin in floristic elements. Thus, we may classify the desert floras into three parts: the flora of Songaria, of Alashan including the Hosi Corridor and of the Tarim Basin including the Tsaidam Basin. The ages and approa- ches in their formation are different.      2. There are plenty species but no or rare endemics in Songaria. In spring there are a number of ephemeral plants. The variation of aspect is evident.  The vegetation cover is abundant. The floristic elements are developed from the flora of Middle Asia and it was formed in Quaternary period.      3. The floristic elements of the Tarim Basin are poor, but there are not few en- demic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ndemics is much limited.  They are of the charac- teristics of relic species.  Therefore it was formed in the Tertiary period and developed in Quaternary period.  The elements are related to the Mediterranean flora.      4.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endemics and many endemic monotypie genera in Alashan.  They represent the flora formed in Tertiary period. Although it is of a special style, it relates both to the Middle-Asian and the Mediterranean flora.      5. The historic cause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ifferent floras lie chiefly on: (1) The ris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mountains strongly changed the climatic and edaphic conditions and in the long course of evolution some species survived or even developed, while the others deteriorated or even died out from the flora. (2) Because the circum- stances of transgression or regression of the Tethys were different in these regions. (3) The mountain-making movement, the transgression and regression and the fluence of glaciation, all the mutation of these associated factors modified the climatic zonation and then the plant species changes followed, new species formed and migration of floristie elements occurred. (4) Songaria is the nearest region to the then Sibirian glacier, so the frozen injury to the flora might be the greatest. (5) In the Glacial period the descension of snow line in Songaria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Tarim Basin, so the frozen injurymight be greater.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种子植物特有属作了初步研究,提出如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1.根据我国各特有属的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大部分特有属具有明显的温带性特点。     2.我国特有属在水平分布上具有极不均匀的特点。各特有属的广布程度都很低,生态特     化现象十分明显。在垂直分布上,则主要分布于中海拔地区。特有属数目并不随海拔增高而     增多。     3.根据特有属分布的密集程度和分布区边界的密集交叠情况,划定了三个特有属分布中    心,即川东—鄂西中心, 滇东南—桂西中心和川西—滇西北中心。前二中心可能是残遗中心,后一中心则可能为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是局限分布于中国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植物成分,就其分布特点看,集中分布于中国南部亚热带广阔区域。由于中国地域广袤,虽然大多数特有属分布在东亚自然地域范围内,但南部特有属的分布范围已进入古热带植物区的马来亚森林植物亚区的北部,而西部的特有属的分布范围已进入青藏高原地区。局限于不同地域分布的特有属,各自的起源发生、所经历的地质历史过程存在一定差别。本文以自然地理区划作为研究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分布区类型的依据,将中国特有属分布区类型划分为中国东部和中部特有分布变型、中国南部特有分布变型、中国西部特有分布变型和中国北部特有分布变型4类。其中中国南部特有分布变型所含特有属为热带区系成分,其它3个特有分布变型所含特有属为温带区系成分。这样能较客观地反映中国特有属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利于研究局部地区植物区系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台湾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的海洋中,地处热带的北部和亚热带的南部,约为21°45′~15°56′N,119°18′~124°34′E,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它是受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地区之一,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具有一个非常丰富的岛屿和山区植物区系。就其种子植物而言,约有186科,1201属,3656 种,包括热带属742属,温带属346属。根据台湾植物区系中各大科、主要植物群落优势种和中国特有种的地理分布以及热带属在整个植物区系中的主导地位,台湾地区的植物区系主体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中国台湾本地特有种十分丰富,其比例远高于中国特有种的比例。这似乎表明台湾植物区系是一个古老区系在多次地质事件侵袭后又起活化的历史演变的结果。新老成分并存、共同发展是台湾植物区系的重要特点。通过台湾全部属和非特有种在周边地区地理分布的分析,中国台湾植物区系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东亚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植物分区上应属于泛北极植物区的东亚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柳属植物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中国产柳属植物的分布,并探讨了该属的起源与演化问题。  我国产柳     属植物255种,约占全世界总数的46%,隶属于37个组,几乎包括了该属所有的进化类型。     因此,中国是世界柳属植物种数最多、类型最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的出现,是形成这一分布     特点的重要原因。我国柳属植物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亚分布区     的一部分; 东北地区是东北亚分布区的一部分; 它们又都有一些中欧-西伯利亚和北极-高山成     分。青藏高原与其他分布区间的联系很少,是柳属又一个重要的分布中心。作为泛北极植物 区系的典型属之一的柳属,可能起源于东南亚热带山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苔草属二柱苔草亚属Subgen.Vignea作了系统排列,并提出以下几点的看法:     1.二柱苔草亚属是苔草属中比较自然的一个类群,我国有48种、7亚种和1变种,隶属于16个 组。根据Takhtajan的世界植物区划,将它们分成4种成分,即:(1)环北方植物地区成分,占总数的 20.4%;(2)东亚植物地区成分,占总数的55.5%。实际上,只有4个分类群出现于中国-喜马拉雅森 林植物亚区,而其余的都均分布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并且在这一亚区内有8个特有成分,占特 有成分总数的61.5%;显然,中国二柱苔草亚属在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内的分化较其他地区更为强 烈;(3)伊朗—吐兰植物地区成分,占总数的16.7%;(4)印度支那植物地区成分和印度植物地区成 分,占总数的7.4%。     2.高节苔草C.thomsonii和云雾苔草C.nubigena类群是Subgen.Vignea中较为原始的种类, 它们为印度支那植物地区和印度植物地区成分。这样非但Subgen.Indocarex原始类群分布于东南亚 和马来西亚,而Subgea.Vignea的原始类群也分布于东南亚,这也是对Nelmes提出Carex起源于印度-马来西亚地区的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9.
选择我国亚热带区域76个地区(不包括行政单元)的植物区系调查和研究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 (PCA)、TWINSPAN聚类和样带梯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亚热带区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构成特征和 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各研究区域间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构成的相关性和空间分异特征;并分析了贯穿我国亚热带区域的东经108.5°~111.5°和北纬29°~31°两条样带的几种区系地理成分的分布梯度。结果表明:①15种区系地理成分可以归为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干旱区成分和东亚中心成分4组;我国亚热带各地区区系地理成分中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的比例最高;干旱区分布诸类比例极小;东亚中心成分的比例突出,特有性强;②样点的PCA排序明显反映了北、中、南亚热带在区系地理成分构成上的差异,但亚热带东西部的差异不明显;③样带分析清晰地反映了热带、温带成分之比的梯度格局;川东鄂西地区特有分布中心的地位和世界分布与特有成分相反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