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碘虽然属于非金属元素,却闪耀着金属般的光芒;它虽然是固态物质,却又很容易升华……碘的这些特殊性使其具有多种用途。人体必需的"智慧元素"碘元素是由法国化学家库尔特瓦发现的,后来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将其命名为"碘"。碘的希腊文原意为紫色,正好与其颜色特征相吻合。碘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是比较少的,而且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存在于海水、碘矿、地下卤水和油田卤水中,某些海藻可以从周围环境中富集大量的碘。最早人  相似文献   

2.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不经过转变成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碘是容易升华的,因而,化学教材在卤素一章专门设置碘升华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现象,同时掌握碘的这一特殊物理性质。 但是按高一教材第22面说的方法演示,由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极易超过碘的熔点(113.5℃)而使碘液化,不能使学生准确认识升华现象。再者,由于不能流动操作演示。不便于教室内中后排大部分同学观察。笔者对此实验做了简单的改进,取得理想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初三物理新编教材第四章“升华和凝华”一节中谈到:“用固态的碘很容易看到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把少量的碘放进烧瓶里,微微加热,固态的碘就升华,产生紫色的碘蒸汽,停止加热后,会在烧瓶上看到凝华成固态的碘。”  相似文献   

4.
碘的自述     
碘的自述湖北郧阳地区卫校(442000)王先义19世纪初期,法国化学家古多瓦在制造硝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具有腐蚀性的物质,这种物质提纯时,是坚硬的晶体。泛着黑色的金属光泽,易升华。1811年,法国药剂师别尔恩加尔特·库尔图阿在海藻灰中也发现了这一物...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升华与凝华"一节中的典型实验都采用了碘这种物质来演示升华与凝华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对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进行了多次改进尝试,以使这个实验可见度更大,对人体的影响更小。第一种方法是在锥形瓶中放入一根棉线,接着加入碘,塞上塞子,然后用酒精灯对其微微加热,  相似文献   

6.
猫的发现法国化学家库特瓦正在做一项化学实验,从海藻灰溶液中提取硝酸钾。突然跑来一只猫,把—瓶硫酸碰倒了,硫酸全都洒进了装有海藻灰容液的盆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缕缕紫色的蒸气从盆中升起,非常美丽。库特瓦收集了一些紫色的蒸气,冷却后得到了—种紫黑色的晶体。这就是碘。碘可是个宝贝,本事可大了,好多地方都用得到它。打假英雄个别养奶牛的人为了多赚钱,往牛奶里掺米汤。这样的牛奶肉眼真还看  相似文献   

7.
1.投影机的妙用 在做"碘的升华"演示实验时,通过投影机把实验放大,效果很好. 卸掉投影机上的反射平面镜,使投影光线成一条直线,如图(1)所示.再把投影机侧向放置,使影像仍能投射在屏幕上,把酒精灯和碘升华管放在投影平台前,如图(2)所示.调节投影机直至在屏幕上得到碘升华管清晰的像,点燃酒精灯即可看到放大的碘升华现象.投影机的这种使用方法还可以运用在其它物理实验中,如:"摩擦起电"、"验电器带电"等.  相似文献   

8.
最近,德国的海洋生物学家发明了一种海藻酒,这种酒含有丰富的碘,半瓶酒所含的碘相当于成年人1年所需的量。酒的颜色是透亮的棕色,并有类似雪梨酒的香味。在德国的基尔有一家只有约100平方米的海藻加工厂,他们加工的产品质量非常好,因为这里的海藻生长的水域没有受到人为的污染。将加工切碎后的海藻放入大桶,然后让其在温室下发酵,4个星期后就能制成酒精含量为14%的海藻酒。海藻酒喝起来微苦,但有利于健康,因为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碘。在海洋里有约3万多种海藻,其中大约160种可以食用。海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热现象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烽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12):18-19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演示实验主要有固体熔化实验、水的沸腾实验、压缩液化实验、碘的升华凝华实验,其中水的沸腾实验、碘的升华凝华实验较为容易。现就另外两个较难实验的改进介绍如下。1 海波和蜡的熔化和凝固实验  相似文献   

10.
1826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法国青年巴拉尔便起劲地研究海藻,因为当时人们已知海藻中含碘成份很高。巴拉尔就是要研究怎样从海藻中提取碘。他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取,再往里通入氯气,就得到了紫黑色的碘的晶体。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巴拉尔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提取后的母液底部,总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这种液体有一股刺鼻的臭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从实验室含碘废液中提取碘的2种方法.还原-氧化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采取分离、萃取、升华等回收废碘液的工艺.还原-沉淀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含碘废液中的I2还原为I-,浓缩后加入CuSO4和Na2SO3,使I-全部转化为CuI沉淀,然后加浓硝酸氧化成单质I2,用升华方法将碘提纯的工艺.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中升华凝华现象不如其他物态变化那样容易被注意到,学生对升华凝华现象感到陌生也就不足为奇了。"萘"的升华凝华是整个初中物理实验中较难操作的实验之一,不要说是学生分组,即使是教师演示也不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13.
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中一个典型的实验,新旧版教材都采用这一实验现象来演示说明升华和凝华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一、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 1 0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图如图 2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上口用盛有水的圆底烧瓶密封的烧杯中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按原教科…  相似文献   

15.
《同学少年》2008,(8):44-45
新元素的发现1824年,法国学生巴拉尔发现从海藻中提取碘后的母液底部,沉着一种深褐色、有刺鼻气味的液体。他没有随意作出结论,而是认直研究了这种液体,证明这是一种新元素——溴,并发表了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利比西在读完这篇论文后后悔莫及。几年前,他也曾做过类似实验,也得出那液体是氯化碘,而没有做进一步的研究,贴上标签了事,签了事/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6.
讲述华东版初二物理教材“升华与凝华”一节时,演示了固态碘的升华实验。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学习化学(必修)课本第一章“卤素”时,教师又重复了这个实验(第23页实验1—13),不过化学课本中指出了这是  相似文献   

17.
分子扩散与升华结晶的实验,对初学化学的来说动手做一做,是很有趣的。通过实验能对分子扩散理论和升华结晶的现象有进一步理解。但鉴于实验条件等原因,好多类似应该动手做的实验被“挤掉”了。笔者在实验的基础上认为以下的方法能很好地完成分子扩散升华结晶这一实验。用此法进行实验具有操作方便、安全。而且,能广泛用于微量物质的提纯。如在碘标准溶液配制中,用此法就可提纯碘。同时,又是初中化学科技活动的一个很好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 ,引导学生从化学实验的异常现象中选取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深入探究 ,不仅切实可行 ,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索中孕育着创新化学史上许多发现都起源于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索。溴的发现就是一例。 182 6年法国青年波拉德想从海藻中提取碘 ,他把海藻烧成灰 ,用热水提取 ,再往里通氯气 ,得到紫黑色的固体———晶体碘。然而奇怪的是 ,在提取后母液的底部 ,总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有刺鼻气味的液体。查阅了许多资料后对此都得不到解释。于是波拉德对这种液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最后终…  相似文献   

19.
化学教学同仁们也许在进行“碘易升华”这部份教学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碘易升华:从固态直接转变成气态,是不是碘没有液态?” 易升华的固体能不能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呢?本文试图从物质固态、液态及气态的吉布斯  相似文献   

20.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中,这样做“升华和凝华”实验:在烧瓶里放入少量的碘粒,然后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注意烧瓶中碘的状态变化。我认为本实验存在以下缺点: 1、碘蒸气有毒,加热时容易从烧瓶口逸出,造成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