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武当榔梅勘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榔梅是丹江口市武当山特有的一种水果.明代李时珍说:“只出均州太和山。”在千余年的生存历史中,榔梅经历异果-圣采-仙采-贡果-匿迹的演变。百余年来.人们因“折梅寄梆”神话而迷茫。因贡果的匿赫而惋惜,因悄然失踪而不解,武当榔梅成为一个历史之秘、物种之谜.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作为丹江口市地方特产,明朝已列入贡品的有笋类、黄精、骞林茶等十种,它们正在受到重视与开发。唯独具有重要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榔梅还不知是何物。1998年。丹江口市科委将武当榔梅的研究列入科研项目,课题组通过论证、调查、实验、鉴定。找到了武当梆梅就是现在的黄蛋树。专家鉴定说.它很可能是杏、李的天然杂交树种。  相似文献   

2.
武当山自古传下一桩脸炙人口的玄门奇事,即真武“插梅寄榔”的故事.相传,真武年少时在武当山修道,由于意志不坚,返回途中,于武当磨针涧遇姥姆(紫气元化身)磨砺铁棒,真武好奇打听,方知磨针,从对话中真武顿悟“铁棒磨针,功到自成”之理,复又上山修炼,途中折梅枝寄于榔树,并仰天誓日:“吾若道成,花开果结”.功夫不负其武,四十二年的面壁修行终成正果,榔梅亦随显灵异,果然开花结果.从此,榔梅的故事得以流传.后至宋、元,武当山道士将其视为神果,山灵.明永乐初武当山五龙宫道士李素希又将榔梅  相似文献   

3.
武当道教历来强调忠孝伦理.元代时,武当道教的教主又与净明道派建立了密切关系,吸收并发展了净明道派“忠孝成仙“的修道思想.此后,武当道教不仅在道经中宣传忠孝,还将孝道思想体现于建筑形式和神像崇拜之中,从而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武当道教诚信伦理思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诚信”本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概念与核心范畴,武当道教继承发展了早期道教和儒家的“诚信”伦理思想,不但在道经中大力宣扬诚信受赏、欺诈遭罚的教义,而且在宫观建筑、匾额楹联等武当文化中对之也多有体现,武当清微道派更是把“正心诚意”作为行雷法的根本。武当道教诚信伦理思想,还体现在历代信徒香客将武当山称为“灵山”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述武当道教,系指以湖北武当山为本山,以崇奉武当“玄帝”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教团。宋代以来,玄帝已成为民众普遍信仰尊崇的大神,故当忽必烈营建大都发现龟蛇时,就开始崇奉玄帝。元朝统一后,玄教宗师张留孙又积极向忽必烈引荐武当道土,所以,作为传说中玄帝修真飞升之地的武当山,就成了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道场,成了与天师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元代在武当山传宗的主要是全真派和清微派,两派都尊  相似文献   

6.
汉代为武当道教的滥觞期,魏晋以后武当山才逐渐成为道学家们荟萃的地方。在武当道教的初期发展过程中,尹轨是一位关键人物。西晋末年,中原板荡,尹轨于惠帝光熙元年(306)率领一个数十人的道团南下入武当山。尹轨道团是武当道教史上第一个见之载籍且有一定规模的道团,其意义相当重大。由于尹轨、戴孟和山世远等高道的到来,使得武当道教于东晋前期一度呈现出兴盛的局面。但是随着动荡时局的不断加剧,武当山地区始终处于南北交兵的前沿阵地,各道众只得继续向东南迁移。其时三洞经派兴起,并逐渐成为道教发展的主流,武当道教融入以上清经派为代表的三洞经教体系之中成为必然的趋势。而武当山则自这些道徒离开之后,经历了百余年的沉滞期,直到隋唐以后才再度兴盛。  相似文献   

7.
武当山为道教渊薮。通过对武当道教派别及其源流的了解,掌握武当道教发展的主线索,进一步挖掘武当道教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武当武术的文献资料并加以联系对比,结果发现了众多的以武当道教龟神命名的功法、招形名称,反映了武当武术中折射出来的武当道教文化内涵,简要论述了武当道教龟神对武当武术内功、技击方面产生的作用、影响,以及武当武术所表现出来的对武当道教门派龟神的崇拜思想。  相似文献   

9.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道教圣地,但该山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存在很多问题:道教活动的影响还不大;武当道味不浓、道人素养不高.对武当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提高对武当道教文化资源的认识;注重道教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以武当功夫为品牌,全力打造道教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武当文化专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武当文化的内涵与渊源、历史与人物、文学与艺术及武当地质四个方面 ,而对武当道教思想、道教音乐、武当考古与文物等方面研究的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1.
明代,成祖以后的历朝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把玄天上帝奉为“护国家神”.明代《大岳太和山志》对明皇室的玄天上帝信仰做了大量记述.明朝二百余年闻,武当山编修了四部志书,不仅翔实地描述了明代武当山的盛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明皇室奉祀玄天上帝的史实.因此,通过对明代《大岳太和山志》的解读,既有助于揭示明皇室与武当道教的密切关系,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明代道教发展状况和社会政治现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敕建于明永乐十年的玄天玉虚宫,不仅是武当山最大的道宫,而且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宫遗址。通过玉虚宫名称的考证、风水选址的分析及建筑艺术鉴赏,对武当山玉虚宫建筑文化作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2007年8月21日至23日,由武当山道教协会和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玄天上帝信仰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道教圣地武当山举行。与会代表围绕。玄天上帝信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就玄天上帝信仰的历史内涵与现代价值,道家道教、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武当文化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太常寺卿是专门负责祭祀礼乐之官,位列九卿之一。明初丘玄清是最早被选为太常司卿的道士。对丘玄清的生平事迹、与明太祖朱元璋之关系及与当时著名文人的交游等问题略做考证,借此了解明初武当道士与朝廷祭祀礼乐之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任自垣是明初武当山的道士,他参加了明代《永乐大典》的编纂,是明代《道藏》的总纂官,是明代首部《武当山志》的作者。他是一位非同寻常的道士,他经历了明初的五个朝代,与三朝皇帝关系甚密。他幼入茅山修道二十余年,提调武当山十八年。从道录司右玄义到太常寺寺丞,他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儒学高道。  相似文献   

16.
由于明代统治阶级的尊崇武当道教的兴盛,使明代的骚客文人对武当山的奇山异水、神宫仙馆产生了极大兴趣。明代嘉万年间的诗文家徐学谟曾在十年里三次游山,留下了大量关于武当山的诗文。对徐学谟及其诗文的研究对于今天探讨武当道教文化的兴盛史以及明代文人与武当道教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武当山明代圣旨为依据,探讨玄帝信仰、宫观维修,以及明代武当山经济的主要来源等问题,力求再现明代武当山及武当道教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18.
源远流长的崇巫祀神习俗、毗邻武当古道和从未间断的修仙学道香火,造就了湖北房县的玄天上帝信仰文化。透过观音洞的功德碑、道教建筑以及众多神像,融入三教之中的玄天上帝信仰、特别关注玄天上帝的神性职司,对玄天上帝心存虔诚的特点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19.
武当山道教壁画内容以道教典籍的总汇《道藏》中的《玄天上帝启圣录》真武修仙故事为主题.其艺术形式各具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