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应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以读悟写,以读促写,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读写能力.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多媒体指导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开拓学生的想像思维;运用多媒体积累词句,帮助学生“厚积”而“薄发”;借助网络,博览群书.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一步以读促写,让学生们喜爱读书、轻松写作.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做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如果我们善于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通过读有效地指导写,通过写有力的促进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长久保持,使学生由"惧写"到"会写""乐写",那么,作文教学就会有效、轻松而愉悦。  相似文献   

3.
"以读促写"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从以读促写提出的背景、以读促写的应用原则、以读促写的实施步骤三方面,对以读促写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指出教师要善于借助以读促写来优化英语写作教学,让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更高效。  相似文献   

4.
陈跃 《考试周刊》2014,(1):51-51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促进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作者在理论上钻研,在方法上探讨,对这作文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二、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健康的课外书籍,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积累语句、词汇。三、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四、注意指导学生以课文为写作典范,以读带写,进行模仿教学。五、上好作文讲评课。  相似文献   

5.
正创新作文,要从阅读开始,因为阅读是获取信息的过程,写作则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应不断强化阅读教学,千方百计使阅读和写作形成良性循环。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将从阅读学习中积累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等迁移到作文中去,从而实现创新作文教学的突破。一、课内阅读,把握技巧,读中学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  相似文献   

6.
南琳 《成才之路》2010,(7):41-41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做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可以说小学作文也是科学实践思维和语言的统一。因此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和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用心体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收集材料和总结,才能厚积薄发,文思泉涌,挥笔自如。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最能体现语文能力的两大重要板块。在写作教学中,提倡读写并重,找准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实现以读促写,读写同步提高。课外阅读与习作教学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只要教...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学写字,要临摹;学绘画,也要临摹.同样,习作也可以模仿.用模仿架起阅读与写作间的桥梁,不失为让学生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学写字,要临摹;学绘画,也要临摹.同样,习作也可以模仿.用模仿架起阅读与写作间的桥梁,不失为让学生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马晓艳 《考试周刊》2013,(66):51-51
<正>"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体现,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又一直都是令学生倍感头疼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觅得一汪清泉、一股活水。一、在阅读中积累素材韩愈说"读书患不多,思议患不明",意思就是要博览群书。阅读是一种能够起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作用的作文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在思想内容、写作方法、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吸取营养,积累写作材料,并找到写作的灵感,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作文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让他们在快乐中作文,在作文中感受快乐。一、阅读积累是快乐作文的基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关键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为写作积累知识和感受,写作是促进阅读的深化与理解,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融合,就是要让阅读教学从“读什么”到“怎么读”,从“写什么”到“怎么写”,从而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重中之重,它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积累素材的重要阶段。对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还要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爱写、乐写,从而在写作中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写作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写作要有一定的文体意识,而又不完全受制于这样的限制;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自能作文,自能修改,教学中一定要加以训练.写作教学,要辩证处理好阅读与写作、入格与出格以及表达与评改等三种关系,善于和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误区,从而使作文教学真正闪烁出它独特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陈建  岳国精 《学语文》2016,(4):27-28
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须重新审视,阅读与写作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角度和过程,品味作者的语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写作教学中要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仿效作者的写法,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作文直接体现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词语的应用、文章的构思等,都直接反应了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小学阶段的作文相对较为简单,也是写作的基础阶段,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获取一定的写作灵感,由于学生写作经验有限,在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以写促读,以读悟写的教学目的,本文主要探索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教学。  相似文献   

16.
李依阑 《成才之路》2014,(19):33-33
正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我们要善于以放为主,以扶为辅,认真评议,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才能。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才能的一项综合训练,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那么,如  相似文献   

17.
扁春 《甘肃教育》2020,(3):77-77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衡量阅读水平甚至是语文水平的主要标志。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写作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应重视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学生做好读写结合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姝 《考试周刊》2023,(3):109-112
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师要积极更新自己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根据教学需求以及初中生的特点,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同时不断强化教学设计能力,结合一定的教学创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体会英语的魅力,潜移默化地进行英语知识的积累,以读促写,让学生能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用自己积累的英语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根据初中英语教材阅读和写作特点,从设计目标、任务构建和个性生成三个方面去设计读写任务,让学生轻松完成好阅读和写作训练。把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获得一些新鲜的想法,掌握更多的读写技巧。  相似文献   

19.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就必须在读写上下工夫.让学生在读中汲取营养.在写中发挥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积累能力”是提高写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张忠梅 《小学生》2013,(4):75-75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两个版块,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严重隔开了,没有把二者整合在一起,造成许多学生一谈到写作文就把眉头紧锁。其实,离开阅读去谈写作教学是没有好的结果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就要从阅读教学出发,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轻松提高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