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造假的原因,主要是利益驱动,资本结构缺陷又使得会计造假有了可能,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原因之一.文章针对会计造假现象应该采取的会计监管防范措施有政府加强对企业会计的监管,加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会计造假的原因,主要是利益驱动,资本结构缺陷又使得会计造假有了可能,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原因之一。文章针对会计造假现象应该采取的会计监管防范措施有政府加强对企业会计的监管.加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一系列的会计造假事件发生后,人们把“信用”一词引入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随后产生了企业会计信用。基于此背景,对影响企业会计信用的因素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对问卷进行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对企业会计造假动机进行了探讨;指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 企业会计造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缺少行之有效的防范机制。构建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机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1、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和纪律教育。会计人员要以《会计法》为准则,树立会计的职业形象和人格尊严,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坚持原则,认真履行核算和监督职能,敢于抵制歪风邪气,严格把关,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  相似文献   

6.
谈如何加强会计监管、杜绝会计造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美国的安然、世通的造假事件,到我国的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事件,现实中的很多事例说明,当今企业会计造假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它使广大公众的投资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降低了社会公众对业界及资本市场的信任,造成了信任危机,并央及业界与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如何加强会计监管、杜绝会计造假已成为当前会计职业界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企业账务造假花样翻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账面数据多数都隐含着不同程度的水分,使决策人员如雾里看花,不知真假。造假账已成为社会一大危害。有鉴于此,前任总理朱镕基大声疾呼:不造假账!向那些玩弄数字游戏的会计人员予以当头棒喝因此,分析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但对企业良性发展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对企业内部重要群体成员的腐败也具防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与财务造假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重大会计差错及其更正屡见于上市公司之定期报告,追溯调整基本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上市公司是否利用会计差错更正进行财务造假?通过时该问题的分析,希望有助于加强相关部门完善追溯调整的现代企业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9.
由于部分企业领导、会计人员故意作弊造假,伪造假证、假账、假表、假据致使企业会计信息部分失真。很有必要加大会计的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强化会计法制观念,加大经济违法的打击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和核算规章制度,加强税收法规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由于部分企业领导、会计人员故意作弊造假,伪造假证、假账、假表、假据致使企业会计信息部分失真。很有必要加大会计的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强化会计法制观念,加大经济违法的打击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和核算规章制度,加强税收法规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由于部分企业领导、会计人员故意作弊造假,伪造假证、假账、假表、假据致使企业会计信息部分失真。很有必要加大会计的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强化会计法制观念,加大经济违法的打击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和核算规章制度,加强税收法规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会计工作的生命,是确保管理部门及相关方面准确决策的基础,而当一些企业单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帐务中进行弄虚作假,伪造、变造会计事项,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造成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本文就企业会计造假的表现、成因及防范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探讨财务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蔚 《大众科技》2005,(5):132-133,135
近年来,财务会计造假日益严重,造假手法复杂多样.财务会计造假将导致虚假会计信息,对国家、社会、个人都将造成极大危害.文章拟从财务会计造假的原因入手,探求对策,对财务会计造假加以防范,从而对遏制财务会计造假有所帮助,最终达到杜绝财务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会计工作的生命,是确保管理部门及相关方面准确决策的基础,而当前一些企业单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账务中进行弄虚作假,伪造、变造会计事项,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造成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本文拟就企业会计造假的表现、成因及防范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现状,指出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危害性。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讲述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常用手段,最后就在当前的证券市场中如何治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19,(2):17-21
以我国"雨露计划"中出现的扶贫造假问题为切入点,以信号传递博弈模型为手段,对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雨露计划"扶贫补贴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学校扶贫造假行为的产生与其造假成本、造假风险概率和造假风险成本等因素密切相关;当学校通过造假获取的补贴收益小于其诚实申请补贴的收益时,"雨露计划"中的扶贫造假行为将会从根本上被消除。若要走出"雨露计划"的扶贫补贴困境,实现教育扶贫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应着重考虑:提高扶贫造假成本;加大监察力度;加大扶贫造假处罚力度;提高扶贫补贴发放信息公开程度。  相似文献   

17.
简岩 《百科知识》2010,(15):1-1
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学历造假连带出许多人的学历涉嫌造假,这只是目前中国社会造假的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提供是多个参与者博弈的“囚徒困境”。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外勤审计、监管机构的博弈分析,认为仅靠加大对会计造假主体的行政处罚并不能从长期遏制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而应从多方面入手,从制度上缩小造假收益和造假成本之间的差距,重点是加大造假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学术期刊编辑在防范同行评审造假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多家国际学术出版机构的大规模集中撤稿事件,分析同行评审造假现象的特征及类型,结合中国大陆唯一一本被SCI/SSCI同时收录的学术期刊《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的工作实践,讨论期刊编辑在相关方面的角色及作用。【结果】 根据造假主体与方式不同,同行评审造假可分为E-mail造假、第三方造假、特刊造假。期刊编辑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从审稿流程、识别工具、特刊组织、增加初筛等角度防范同行评审造假。【结论】 作为科学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编辑应发挥主体意识,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所、资助机构、出版商等,在防范同行评审造假方面承担责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企业上市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有目共睹,国内有“琼民源”、“银广夏”等,国外有“安然”“阳光”等,其造假金额之大,令人咋舌;作假手段也五花八门、从会计确认、计量到会计报表编制、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规范管理构成了严重威胁,损害了社会和公众利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仅就企业上市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