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世纪里女科学家在核物理领域的发现非常之多.本文集中介绍玛丽·居里、她的女儿艾琳·约里奥-居里、莱斯·梅特纳和玛丽亚·戈波特-梅耶等人的生平和令世人称道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稍有常识的人,对玛丽·居里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更多的人称她为居里夫人。她与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发现了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镭,以及镭的医疗作用,她于1903年与1911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3.
玛丽·居里(1867~1934)是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她原籍波兰,生于华沙的一个名门家庭."居里夫人"是她成名后人们对她的称呼.她1819年考入法国巴黎大学,两年内连获物理学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1895年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1859~1906)结为夫妻,并开始了科研生涯.1903年和1911年分别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金,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迄今唯一一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唯一一位在不同学科领域获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1914年成为法国索邦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并担任巴黎镭学研究院院长.1922年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同年出任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委员,后任副主席.她也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  相似文献   

4.
玉先 《留学生》2011,(8):30-31
世界上很少有人不知道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她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得诺贝尔奖,居里夫人也因此获得了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能和居里夫人沾得上边儿的人并不多.这个人一定是因为做出了巨大贡献才被予以此殊荣。  相似文献   

5.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生活对于任何一个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  相似文献   

6.
【教学背景】有一首小诗这样形容玛丽·居里:"你甘愿让酸碱腐蚀柔媚的肌肤/让呛人的烟气吹皱自己秀美的额头/也不愿回一下头/跌回赞美的泡沫。"以外形的美丽来映照玛丽·居里内在之美丽,多贴切的教学注脚!《跨越百年的美丽》的作者梁衡正是看到了居里夫人不被自身的美丽所累,有大志向,抓住"美丽"重锤敲打。玛丽·居里对美的高远追求,会引发学生在审美愉悦中产生共鸣,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很庆幸,我找到的教学注脚与作者的构思完全重合了。于是,我循着文脉,凸显语文实践和自主体验,理出了"美丽"的教学主线,并以诗化的语言串起学生的感悟,从读到写,让学生在品味"美丽"内涵的同时,体会文本特有的夹叙夹议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7.
Pierre  Curie  魏嘉译 《英语沙龙》2010,(11):20-21
著名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1859—1906)和他的夫人玛丽·居里不仅朝夕相伴,他们还共同荣获了1903年的诺贝尔奖。出生于波兰的玛丽·斯科罗多夫斯卡,不仅年轻迷人。而且在才智上也堪与皮埃尔匹敌:玛丽起先拒绝了皮埃尔的多次求婚,下面这封情书就是皮埃尔多次求婚中的一次。最终他赢得了玛丽的芳心。两人于1895年喜结连理。  相似文献   

8.
陈岚 《教师博览》2014,(10):27-28
历史已经习惯称呼她为“居里夫人”,而不是她的全名“玛丽·居里”。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偶然。  相似文献   

9.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娅·斯可罗多夫斯卡,跟皮埃尔·居里结婚以后,改名为玛丽·居里,人们称她“居里夫人”。她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代佳 《科学启蒙》2011,(8):9-11
镭是一种可以用来治疗癌症的放射性元素,它的发现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妙打开了大门。我们感恩它的同时应该想到玛丽·居里——一位坚强而伟大的女性。那么,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1.
1898年,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宣布在沥青铀矿中用分镏法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此后,他们又用结晶法提取出了镭,并对镭的性质、应用及其衰变产物的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这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开辟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奠定了坚...  相似文献   

12.
在法国巴黎第六大学(UPMC,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访问期间,对法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和高等教育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发现法国的高等教育在设置、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笛子 《教师》2012,(30):49-50
一、教材分析 《我的信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随笔。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主要是讴歌理想,阐述信念,论说人生修养。《我的信念》作者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玛丽·居里,她通过写自己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她作为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她用切身的体会告诉我们:人做事要有信心,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淡泊名利,要集中目标,勤奋工作。  相似文献   

14.
1867年11月7日,居里夫人诞生。玛丽·居里(Marie Curie),出生于波兰,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功能就是把人由无知变有知,由愚昧变聪明,由不谙事理到通情达理,学会和自然、和人相处.教育可以把一个野蛮人变为文明人,可以把一个凶残的人变为一个人道主义者.由教育完成的这些功能,使一个生物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这都是教育正常的、基本的功能.但是还有一种教育,非但不能使人聪明,反而使受教育者越来越愚昧.即便是"天才",这种教育也能让受教育者变为"庸才".……  相似文献   

16.
人性的花火     
1934年7月,伟大的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走过了生命的最后一程。这位被誉为“镭的母亲”的法籍波兰女人用自己的生命激励了许多后人。在岁月的刻画中,她被简化为符号,被历史雕成了面孔,而发生在她身上的那段爱情故事,让世人看到了一个生活中的玛丽·居里,看到了她身上进射出的人性的花火。  相似文献   

17.
据2011.11.15《科技日报》援引美国《大众科学》网站报道,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院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附属圣安托万医院的吕克·杜埃教授研究组成功进行了该项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的《血液》杂志上。。据报道,研究人员从一个志愿者的骨髓中提取出了造血干细胞,并使用多个生长因子在实验室里将这些细胞培育成  相似文献   

18.
100多年前,玛丽·居里认为女儿所受的小学教育有两大问题:一是读写训练耗时太多;二是科学课程缺少实践。于是,她倡议朋友亲自给孩子上课。他们办起了文理兼融的“合作班”,给十几个孩子设计了物理、化学、数学、文学、历史、现代语言、自然科学、模型、绘画等课程。  相似文献   

19.
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在课程中所遭受的不同境遇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想的变迁.自西方近代以来,"圈养"式课程与"游牧"式课程企图用不同的方式关照人的命运,都难以真正与人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传记"式课程为我们理解课程及其与人的生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迪:课程即人生传记过程,课程就在生活中.课程只有回归生活本身,才能促成"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据欧盟委员会最新统计,2010年已有约5000名科研人员申请《玛丽·居里行动计划》,比2008年增长70%,比去年增长20%。据悉,该计划今年将提供800个研究奖学金额,总价值1.5亿欧元,用于资助科研人员到国外进行为期最长3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