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体育》杂志一九六五年第十一期发表了一篇访问记:《听徐老谈锻炼身体》,摘要如下: 十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们去访问革命老前辈徐特立同志,听他谈关于锻炼身体的一些问题。干革命要有好身体好身体是“斗”出来的徐老说:“锻炼身体,对一个革命者来说,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革命者生来是搞斗争的,跟阶级敌人斗,也跟大自然斗。跟阶级敌人斗,首先要学习毛主席著作,改造思想,树立为革命献身的思想,同时还要善跑会跳,能爬山涉水,还要会放枪打仗;跟大自然斗,首先要有不断革命精神,不是风霜雨雪,不怕日晒露打。干这些,没有好身体不成。”  相似文献   

2.
父亲王骏远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年已八十。几十年来,他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同家人叙谈,离休后,他才断断续续跟我们谈一些亲历的往事。宗宗往事中,有三件事我感触很深,且有教益。(一)先说第一个故事。1944年冬,日寇从南阳西犯,家乡吃紧,人心惶惶。就在这国难当头之时,国民党当局却趁机抢掠,发国难财。一天凌晨,一阵急促的枪声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男女老少乱作一团,呼爹喊娘,拖儿带女,挤挤扛扛拥出村外,奔向河滩树林中避难。挨到日升两竿时分,枪声停止,紧张的气氛慢慢缓和下来,乡亲们开始试探着先后回到了村里。一打听,响枪的原因是,乡长带着…  相似文献   

3.
1920年初,为了领导湖南人民驱逐军阀张敬尧,毛泽东同志率领“驱张代表团”到了北京,并与各方面取得了密切联系,有机会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和许多关于俄国革命的书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理论。毛泽东同志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从此以后,从没有动摇。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也在行动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1920年7月,毛泽东同志回到了湖南,在“驱张”胜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广泛的革命活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运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其中对湖南革命运动影响最大的并与湖南建党有密切联系的是创办文化书社。毛泽东同志认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当前革命之急,要办好这件事,就必须建立一个传  相似文献   

4.
在武昌都府堤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里,陈列着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它是一本32开铅印的小册子,书名《湖南农民革命》,1927年由我党所开办的长江书店出版。这本小册子,原来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小册子里有瞿秋白同志写的序言。瞿秋白同志在《序言》中,热情赞扬了湖南农民的革命斗争,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考察工作。他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家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到战线去奋斗,毛泽东不过开始罢了。中国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和读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一样。”  相似文献   

5.
说到新闻评论,可以从一件往事说起。1978年“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生产建设上来,拉开了延续至今将近  相似文献   

6.
日记(一九五四年) 一月一日“即使我是一根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艾青的话鼓舞我.我要象他说的那样对待生活. 二月二十五日通县四合庄这次到农村几个月,做粮食统购统销工作,心情很愉快。尽管身上总是疼,又咳嗽,走路也困难,可是我还是成天东跑西走,不肯  相似文献   

7.
1953年8月,我由中国青年报社调到中国青年杂志社任总编辑,一直工作到1963年9月,共10年。这期间,《中国青年》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在革命长辈、作者和广大青年的帮助下,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发行份数增加较快,由30多万份增长到约180万份,在青年和团的干部中有广泛的影响,而我自己也在编辑工作中得到了锻炼,现在回忆起来,许多往事仍然历历在目。兹特把一些印象较深的事记下来,作为对那段历史的纪念,同时藉以感谢当时关怀、领导和帮助《中国青年》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我与书评     
记得1950年的春天,我刚刚踏进三联书店的大门,分配在编审室工作,作为编辑出版岗位上的一名新兵,象同时代的其他青年知识分子那样,充满热情和信心,勇敢地投身到新的工作。做校对,学编辑,也审读一些外版书,主要是为了门市部进货作参考的。作为旧中国出版中心的上海,当时解放还不到一年,出版物的内容驳杂,质量良莠不齐,还有相当一部分粗制滥造的读物。曾经读到一本青年政治读物,有严重的思想错误,想到要向读者指出,便很有信心地写出书评进行批评,并在报上发表了。现在看  相似文献   

9.
在1979-1983年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评选中,我社出版的《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分析》荣获二等奖。回想这本书的编辑工作过程,我深深体会到,编通俗政治理论读物,确确实实象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是一项看来似乎平凡实则很艰苦的工作。要有满腔热情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一个时期以来群众、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斑斓多彩的,有绚丽的鲜花,也有青翠的小草。小草虽然不会象鲜花那样喷吐芳香,但却能以它的翠绿给人以特有的情趣。回忆往日的生活,鲜花固然令人留恋,绿草也同样使人难以忘却。这里忆及的就是往日生活中几棵常青的小草。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刚到开封日报工作的时候,同志们谁有一支自来水钢笔,就算是有了珍贵的“宝贝”。那时候,大家写稿和编稿大多用的是毛笔或蘸水钢笔。红蓝墨水也是自己用颜料加水兑成的。我当时比较“富足”,有一支大号“金星”自来水笔。这是战友刘星三同志,一九四六年从延安到南阳做秘  相似文献   

11.
<正> 我是78级数学系毕业生,82年被分配到图书馆工作.说实在的,我是怀着到图书馆可以有机会多看书多学习的动机来的.没想到,图书馆工作不仅繁忙、单调,而且根本不可能象留在系里的老师那样自由地阅读书籍.我在采编组整天不是登记数字,就是核算钱数,真是无聊极了.虽然工作照样认真做,但内心里却极不情愿.后来学校派我去北师大进修,在那里我学到了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开阔了眼界,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我12年的记者生涯中,有一件往事使我终生难忘,那就是采访已故日本著名作家、原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井上靖先生。记得那是1987年10月下旬的一天清晨,我在公园锻炼身体时与信阳地区外办一位负责人相遇,闲谈中得知井上靖先生为了创作小说《孔子》,将要到信阳来进行考查和采访。我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回去后立即翻阅查找有关井上靖先生的一些资料,做好了采访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在第八届函授学员开学之际,我愿同新学员谈谈心。谈什么呢?谈个老题目:实践出真知。我之所以要谈这个题目,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新闻函授中心已举办七届了,已有35000多位学员领取了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结业证书。这个结业证虽不是通讯员的合格证,但起码说明学员们通过一年的函授学习,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新闻写作知识。可为什么有些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志仍然不能胜任通讯员工作,在写作上进步不大呢?我看不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个重要因素。新闻写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无论你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多么深多么广,它最终要落实…  相似文献   

14.
翻开我的家庭档案,如烟的往事就会变得那样清新,那样亲切,那样思绪绵绵…… 我的家庭档案共110余件(册),照片400余张,按照其形式分为七类:一是票据类,包括购物发票、保修证、合格证;二是工作手稿类,包括教学的教案、<万道习题集题解>和学术论文等;三是证书类,包括家庭每个成员的毕业证书、荣誉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外语考试...  相似文献   

15.
刘学洙 《新闻窗》2005,(2):20-21
今年初,胡锦涛同志又一次视察贵州,对贵外工作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在学习胡锦涛同志讲话的过程中,我不由想到胡锦涛同志在贵州主持工作时,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这里记述的是一件令我难忘的往事。  相似文献   

16.
以前有人说,把题目写得好,就等于把半篇文章写好了。这是极言题目的重要性。题目,顾名思义,象人的眼睛一样,题目写得好,就象画龙点睛一样。写文章的目的,是要发表意见阐明观点,和读者交  相似文献   

17.
中央领导同志对《革命烈士传》编辑出版十分关心。1985年第1集出版时,陈云为《革命烈士传》题写了书名,李先念写了序言。邓小平同意重用他曾为《广西革命回忆录》(续集)题写的“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像我们的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  相似文献   

18.
写这个题目时,似乎和《新闻与成才》毫无关系,然而我讲的这个故事,他却真真实实地把我和《新闻与成才》联系起来。每每看到《新闻与成才》,那段往事使历历在目,让我怎么也挥之不去。因为它使我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延续着一段永恒的爱。那是1992年的一个春天,我刚从鄂西南一个村庄走入军营。来军营不到两个月的我,也许是我爱看书的缘故,班长李连奇发现了我的特长,而且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为我送了一件改变我人生命运的礼物──《新闻与成才》。那天从训练场回来,吃晚饭前班长宣布了一件事,说今天晚上班里有一个“…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是1982年7月30日到单位报到的。这个日子记得清楚,是因为同学告诉我,报到要在月底,那样可以拿到半个月的工资。当时北京二环路以外就是大片的庄稼地,我要工作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在1978年成立后,几易其址,现在搬到安定门外蒋宅口外馆东街一处三层楼房里,周围都是农家和玉米地,幸亏家在北京的朱延平同学接站,把我送到地方,他在此前已经被分配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工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管人事的同志把我安顿到三楼的宿舍里,又和我要进入工作的部门打好招呼,我就准备上班了。  相似文献   

20.
有些报道中,形容积极爱护集体事业的工人、社员为“爱厂如家”、“爱社如家”。我认为“爱厂如家”之类的提法已经落后于我们的时代,不足以表现我们先进人物的思想境界了。他们身在工厂或农村,想的却是胸怀祖国,面向世界,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而工作,他们是为革命而热爱集体事业,他们爱集体甚于爱自己的小家庭,决不是象爱小家庭那样爱工厂和公社,那样的爱就不能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因此,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