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分析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或历史功绩是我们平时学习的一大难点。笔者在平时的历史学习和教学中总结了一套“点—面—链”的记忆方法,现介绍给大家。“点”是指分析某一事件历史意义或功绩的基准点,具体而言,就是抓住历史事件的性质。事件的历史意义一般是从性质出发进行分析的。这也是我们分析历史意义的立足点。譬如:商鞅变法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  相似文献   

2.
义和团运动涌现出了许多著名首领人物,而能够不屈不挠斗争到底,并身历运动之始终者只有赵三多一人。本文详细考证了赵三多发动、领导和参加的三次重要起义,着重论述了第三次起义(即景廷宾为元帅,赵三多为主将的厦头寺起义)的性质和历史范畴,探索了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终结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云南护国起义发端于一隅,扩展至全国,形成轰轰烈烈的护国战争及护国运动,最终推翻了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封建、独裁、专制的洪宪帝制,捍卫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中华民国。云南护国起义是20世纪初叶,中国资产阶级联合发动,领导和参与的一场爱国的、民主的革命运动;云南护国起义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革命首创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云南护国起义再次证明了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伟大创造者和真正主人。云南护国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云南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其功绩将永垂青史,光照春秋。  相似文献   

4.
由廖一中、李德征、张璇如等同志编著的《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1983年重印)是近年来研究义和团运动史的新收获,这部专著的特点是把义和团运动放在当时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充分肯定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义和团运动史》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这种肯定并不是浮泛的溢美,而是结合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来进行分析.1.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来看.著者指出:"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着重论述了几个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为主要形成的反侵略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十九世纪  相似文献   

5.
五月十三月,历史专业七八级,就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展开学术讨论。大家对义和团运动是否带有反封建性质的问题,争论最为激烈。有的认为义和团运动不带有反封建,因它本身是一次封建运动,“扶清灭洋”口号不是一种策略,而是反映了义和团的真实面目和要求。部分同学则持相反意见。有的还对《历史研究》八○年第一期上王致中同志的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义和团运动爆发90周年。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多年来成为中外学者极为关注的课题。为交流义和团运动研究的成果,中国史学会、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大学共同于1990年1明7日—10月1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主办了“义和团与近代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胡刚复、吴有训、叶企孙和饶毓泰先生为建立我国近代物理学所作的开创性工作,肯定了他们在中国近代物理学史上的杰出贡献和功绩。  相似文献   

8.
义和团运动,是从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运动转折的历史界标。义和团以其愚昧的壮烈和失败的惨烈,成为近代中国民众的民族抗争运动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历史转折。以主权为核心,以争利权为基本诉求的一系列民族抗争,构成1901以后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时代表征。而这一运动的历史起点则是义和团运动。而以革命话语为主导的新的民族觉醒的历史转折也始于庚辛之际的义和团运动。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太平天国革命之后的又一次巨大的农民革命运动。这次运动的主力是农民,此外还有手工业者,商人和中小地主等参加。义和团运动是在帝国主义势力深入中国,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一九○○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以“威雄惊万里,风雨喷长空”的声势,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为五十年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奠下了一块基石。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所激发的,锋芒主要指向帝国主义的,最后为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又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因此,研究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教训,不仅有助于正确地评价义和团运动,而且可以使我们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本文试就这一课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一位相当复杂的历史人物。一方面,在一个时期内,这位时代的佼佼者以其非凡的功绩名噪一时;另一方面,随着历史潮流的急遽前进,他又一次、再次地扮演了逆潮流而动的角色,受到了历史的嘲弄与唾弃;晚年,他在学术研究方面又为后人留下了足资镜鉴的成果。梁启超的复杂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丰富性。历史本身慷慨地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2.
时至今日,史学界大多数人已基本赞同以1898年10月赵三多聚众在山东冠县蒋家庄竖旗起义作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标志,事实上否定了在此之前义和团运动还有一个“反清复明”阶段的传统说法。新编《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定本)上册采用了这一新观点,却认为赵三多当时打出的是“扶清灭洋”旗号。山东省东平县侯召生、尹  相似文献   

13.
1853年爆发的闽南小刀会起义是近代会党在对外通商口岸发动和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它不仅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闽南地区的统治,而且很快引起了其它通商口岸和台湾地区会党群众的连锁反应,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席卷江南半壁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本文着重阐述这次起义对台湾会党起义和上海小刀会起义的影响以及它在会党发展史上所提供的  相似文献   

14.
景廷宾起义是20世纪初发生在直隶南部地区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暴动。多年来,大都认为景廷宾起义是义和团运动的延续和发展。近几年来,有的论提出景廷宾起义“不是义和团运动的余绪,而是在民主革命派人士的支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反清起义”。不管这种见解是否能够得到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酝酿发动、斗争宗旨、作战方式、时间规模、参与阶层、历史地位及失败原因诸方面分析考察了近代惠州三次著名起义(翟火姑起义、三洲田起义、七女湖起义) 的共殊之处, 并从中得出若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在老挝近代史上,法国殖民主义者曾先后两次占领老挝,时间长达六十年。第一次自1893年至1942年,第二次自1946年至1954年。老挝人民经常回顾这段历史,尤其是1893——1942年间的几次抗法起义斗争,从中吸取鼓舞斗志的精神力量和从事斗争的历史经验。今天,当老挝人民遭受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控制,再次面临争取真正民族独立的斗争新任务时,回顾这段历史,对于人们认识老挝人民的斗争精神、斗争经历和历史教训,当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论知识分子在义和团运动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在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对中国传统文化震动非常巨大.义和团运动失败后,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尊王法祖、重文轻武等观念,全面提出怀疑、批判,从而促成了20世纪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这次运动对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冲突的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景廷宾“扫清灭洋”起义,于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爆发在直隶省(今河北省)的广宗县。这是中国人民继1900年义和团运动后的又一次規模較大、旗帜鮮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章太炎“駁康有为論革命书”,和范文瀾同志写的“中国近代史”,都予以极高的评价。不过关于景廷宾起义的詳細經过,因为“书闕有间”,缺乏比較完整的历史记录。这里作者根据近几年来同志們从实际調  相似文献   

19.
《中学文科》2007,(1):18-27
【重点点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史。它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其目标是推翻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插。主要内容有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打倒北洋军阀政府的国民大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民主革命。后三次革命使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出现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20.
《巴黎茶花女遗事》不仅以其扭转了中国士人对外国文学的偏见之功在中国近代翻译丈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以其提高了小说在我国的社会文化地位和文学地位、开启了对20世纪初叶言情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情爱价值观念及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等历史功绩,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