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赋史述略     
赋是一种非文非诗或是兼有诗歌散文特点的特殊文体.它既有散文的铺叙直陈而无其散漫无韵,它有诗歌的音韵节奏而又无其严整格律.但是,对于赋这一文体定义的界定,却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人们所掌握的.《诗经·大雅·烝民》“毛传”云:“赋,布也.”王逸《楚辞章句》云:“赋,铺也.”刘熙《释名》云:“敷布其义谓之赋.”钟嵘《诗品》云:“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文选·<文赋>注》云:“赋以陈事.”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铺也.铺采摛文.”朱熹《诗集传》云:“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而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则云:“赋者,古诗之流也.”《文选·<三都赋序> 》云:“故知赋者,古诗之流也.……存其所感,咸有古诗之义.”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者也.”刘熙载《艺概·赋概》云:“赋无非诗.”章太炎《国故论衡·辨诗》云:“诗与赋未离也.”又司马迁《司马相如叙传》云:“作辞以讽谏.”扬雄《甘泉赋序》云:“奏《甘泉赋》以风.”《羽猎赋序》云:“聊因《校猎赋》以风之.”皇甫谧《三都赋序》云:“昔之为文者,……本乎劝戒也.”又《西京杂记》记司马相如云:“赋家之心,包括宇宙.”又,“依类托寓.”皇甫谧《三都赋序》:“赋也者,所  相似文献   

2.
济川赋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五月曹操封魏公,此赋有“思魏都以偃息”之句,故知斯赋作于此事之后。观曹植《朔风诗》、《王仲宣诔》可证。据《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十九年秋七月,操率军征伐孙权,曹植传云,时操“使植留守邺”,似乎丕随军出征。冬十月,曹军自合肥无功而还。此赋大概就是渡济水返邺途中的作品。此赋言济川洪波之势也。  相似文献   

3.
一、南巢《尚书·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孔传》(汉孔安国传):“南巢,地名。”《孔疏(唐孔颖达疏):“桀奔南巢,汤纵而廹,故称放也……《周书序》有‘巢伯来朝’。传云:南方远国。郑玄云:南方远国,《世本》一见者。桀之所奔,盖彼国也。”《春秋·文公》(经文):“十有  相似文献   

4.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一带)人。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卒于唐高宗上元三年,终年二十八岁。 王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旧唐书·文苑·王勃传》)“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新唐书·文苑·王勃传》)不幸“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滕王阁序》)仕道坎坷,几遭贬谪。后渡海省父,舟覆溺海,惊悸而死。  相似文献   

5.
对于赋、比、兴,古代学者曾经做过许多阐释,其中宋代朱熹的解释最为简明,他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泳之词也”。(《诗集传》)而李仲蒙的解释则较深入,他说:“序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物动情也。”(王应麟《困学纪闻》引)可以说,赋、比、兴是诗人形象思维和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它使《诗经》不仅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  相似文献   

6.
曹植少好诵辞赋,下笔成章,其自编集《前录自序》云赋七十八篇(《艺文类聚》卷五五引),现存者,包括残篇散句在内篇题标为赋的,《曹集铨评》所收有五十二篇。实际当不止此数,如属“七体”的《七启》,仿张衡《髑髅赋》所作的《髑髅说》,拟《九歌》而作的《九咏》,受《渔父》影响而写的《释愁文》等,虽无赋之名,却都是赋。曹植自言赋“所著繁多”(引同上),《前录》所载只是精选的篇目,他是否亲自编过《后录》,史文缺载。仅以现存赋观之,曹植已无愧于建安时代赋大家,在赋体发展史上是关键人物之一。他的赋,在题材内容、  相似文献   

7.
班固《东都赋》:“四夷间奏,德广所及.僸(亻未)兜离,罔不具集.”“僸(亻未)兜离”,《汉书·班因传》作“(亻今)(亻未)兜离”.形虽有异,而音义相同.此四字作何解,如今众说纷坛.毕万忱等选注《中国历代赋选》云:“泛指四方夷人之乐.……兜离,与‘株离’同,语声之转.一说,兜离为二乐.”此说有一定的代表性.《汉语大字典》“兜”字  相似文献   

8.
《毛诗大序》说:“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据孔颖达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所谓“异辞”,指的是不同的表现手法。亦即朱熹所说:“赋则直陈其事,比则取物为比,兴则托物兴词。其所以分者,又以其属辞命意之不同而别之也。”我们打开《诗经》一看,《诗传》指明“兴也”的就有一百一十六篇,但没有提及“比”和“赋”。这是由于“凡托鸟兽草木以成言者皆兴也,赋显而兴隐,比直而兴曲……赋、比易识耳”(陈奂语)。到朱熹作《诗集传》才把每章的赋、比、兴一一加注。  相似文献   

9.
建安之际,文人志深而笔长,慷慨而多气,崇尚情采;作文依祖《风》、《骚》,其审美意趣亦在于此。曹植"骨气奇高"、"情兼雅怨",故其诗赋"词采华茂,体被文质"。而陈琳明习律令,文章颇具法家辞气;其赋亦是刚健有余而弘润不足,更乏丽辞雅义。曹植所崇尚的,正是陈琳所缺失的,故曹植云"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  相似文献   

10.
梁肖统编《文选》,第一次从我国古代辞赋中分出“情赋”来,列入“赋癸”,即今本《文选》第十九卷。这些赋与一般抒情赋的不同之点,是里面描写了男女恋情。因此,李善在“情”字下注云:“《易》曰:利贞者,性情也。性者,本质也;情者,外染也,色之别名,事于最末,故居于癸。”依照李善的看法,肖统虽然在古代辞赋中看出了“情赋”的存在,但却认为赋男女之情,究竟是末事,不能与《京都赋》等列在  相似文献   

11.
二、经济类《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九曰币余之赋。”郑注:玄谓赋,口率出泉也,今之算泉,民或谓之赋,此其旧名与?……币余,谓占卖国中之斥币,皆末作当增赋者,若今贾人倍算矣。贾疏:云“玄谓赋,口率出泉也”者,按《大府》云九贡、九赋、九功各别;义见《司会》云“以九贡致邦国之财用,以九赋令田野之财用,以九功令民职之财用,”贡、赋及功各别,赋为口泉也。是以郑君引汉法,民年二十五已上至六十出口赋钱,人百二十以为算,  相似文献   

12.
北魏之先世有所谓始祖神元皇帝力微者 ,相传为其父诘汾与天女所生 ,故时人谚云“力微皇帝无舅家”。若能将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卒年考出 ,对于研究拓跋部早期混沌不清的历史 ,探索力微本人扑朔迷离的身世 ,均将大有裨益。据《魏书·序纪》云 :“始祖神元皇帝讳力微 ,立……五十八年……其年 ,始祖不豫……寻崩。凡飨国五十八年 ,年一百四岁。”又《北史·魏本纪·序纪》所载略同 ,不录。由此可知力微在位五十八年 ,享年一百零四岁 ,然生卒年仍是谜。学界诸人 ,亦均未考及。其实考之不难也。检《魏书·序纪》及《北史·魏本纪·序纪》均有“(力…  相似文献   

13.
曹植(一九二—二三二),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他是建安时代诗人的杰出代表。在这一时期的文坛上,群星闪烁,风靡云蒸,“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而曹植最负盛名。钟嵘《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说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单尔不群”。现在流传下来的曹植诗歌有九十首左右,我们研读这些诗歌,觉得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诗歌的内容及其风格上看,都是可以“藏之于名山,传之于同好”。他的确称得上是建安文学的大纛。  相似文献   

14.
骚赋出,衣被辞人,产生纵贯两汉的骚赋之流。这种情形并非仅限于骚赋,两汉文人善寻楷模,以之为启我的创作规范,倒不在意继承乃为创新。西汉赋家中,枚乘率先获得这种殊遇,他的《七发》问世,继作者接踵摩肩,形成所谓的“七体”。三国时,被人誉为“才高八斗”的曹子建还在说:“昔枚乘作《七发》,傅毅作《七激》,张衡作《七辩》,崔驷作《七依》,辞各美丽,余有慕之焉。遂作《七启》,并命王粲作焉”(《七启序》)。他未能遍举汉人的“七体”之制,但就此而论,也足以看出《七发》在文坛上的深远影响。今传枚乘的赋,《七发》外尚有《梁王菟园赋》、《柳赋》,不过能够显示他的创作实  相似文献   

15.
屈原作《离骚》的根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的那样:“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对此,班固无异词:“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国将危亡,忠诚之情,怀不能己,故作《离骚》。”(《离骚赞序》)又说:“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转引自《楚辞补注·目录》)司马迁和班固的论断,是非常正确的。从屈原的作品中,我们也可找到证明:如《九章·抽思》,“道思作颂,聊以自救”,为了表达心中的忧  相似文献   

16.
新版《辞海》所收的条目,有“画虎类狗”,乃古书习见词语。例如《后汉书·马援传》:“效(傚)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又,曹植《与杨德祖书》:“以孔璋(陈琳字)之才,不闲(娴)于词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  相似文献   

17.
屈原放于江南之燮,忧思罔极,“凤凰在簸兮,鸡鹜群舞”,冤屈自抑“因归鸟而致辞”,诗容、情感浑然一体,更引“鸟萃兮苹中”表达悲愤郁结之情志。汉以后,文人钟情于“善鸟”“恶禽”以比忠谗的寄托,贾谊《鸟赋》忌寓群小蔽贤的丑恚。此后历代文人情深于屈骚,梁沈约《天渊水鸟赋》,晋傅咸《仪凤赋》、顾凯之《凤赋》、弥衡《鹦鹉赋》、曹植《自鹤赋》,唐李白《大鹏赋》、杜甫《雕赋》、王勃《寒梧栖凤赋》、皇甫涅《鹤处鸡群赋》,宋秦观《叹二鹤赋》。明王世贞《二鹤赋》、杨慎《凤赋》莫不延续禽鸟意象思维。  相似文献   

18.
秦汉宜春宫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宜春宫《三辅黄图》卷四载:“《汉书》云:‘武帝建元三年开上林苑,东南至蓝田、宜春、鼎湖、昆吾……’”可知宜春宫是汉上林苑中重要宫苑。《三辅黄图》云:“宜春宫,本秦之离宫,在长安城东南杜县东,近下杜。”《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还过宜春宫,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汉书》、《通志》等同此。颜师古注云:“宜春本秦之离宫。”又《司马相如传》云“息宜春”,颜师古注云:“宜春,宫名,在杜县东,即今天曲江池,是其处也。”宜春宫是秦代离宫,秦代杜县为咸阳近郊县,县治在杜,即今西安南郊杜城。汉代杜县改称杜陵,移在杜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拟古》诗之九云:“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众人以为这是一首写实诗,描写陶手植桑树被洪水吞没后的惋惜之情。这种解释愚以为不妥。其实,这是一首刺世诗。“种桑长江边”比喻东晋偏安江南。西晋初,人们率以桑为晋之祥瑞。傅咸《桑树赋序》云。“世祖(司马炎)为中垒将,于直庐种桑一株。  相似文献   

20.
愁霖赋     
斯赋云:“将言旋乎邺都”。曹丕不称邺为魏都或魏京,而称邺都,似在曹操未为魏公时。魏公以后,便称邺为魏都或魏京了。观曹植《朔风诗》、《王仲宣诔》可证。则此赋写作时间必在建安十九年以前。考《魏志·武帝纪》十七年冬十月,操东征孙权,据丕《临涡》序,丕、植随行,十八年夏四月返邺。植《愁霖赋》云“迎朔风而爰迈兮”,可以设想,丕、植赋当同作于建安十八年返邺途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