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百年大计,育人根本。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教师,而决定教师教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师德。教师的师德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师德称得上是教师的灵魂。专家认为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规范,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教师对于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材。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德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育人是班主任的神圣职责,班主任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育的规则历来是“教育者先受教育“,师德与人格是班主任的灵魂.班主任以自己高尚的道德人格去教育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特别能吸引和影响学生的人格魅力.以德育人,人格效应,以爱育人,心理效应.师爱不仅是师德的重要构成与表现,而且是师德的核心,时代呼唤师爱.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任务,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质量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美的教师人格,是高等学校师资建设和培养合格人才的永恒课题一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直接表现,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敬业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教育腐败是师德的“克星”。  相似文献   

4.
师爱是师德的集中体现,是师德的重要内涵。师爱的本质是教育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促进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积极的情感和能力。师爱本身即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并能发挥出重要的教育功用。从教育实践角度审视,师爱是艺术,是教育的实践智慧,并蕴育在千千万万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5.
一、具有崇高的师德师德是指教师在教学与教育活动中,在处理和调节人际关系时,所应遵循的特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爱,二是师表。师爱是指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并为之献身的精神和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师表就是为人师表,以良好的自身形象为学生...  相似文献   

6.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师爱之心对每一名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提升不可或缺,对于大学教育和师德建设至关重要,师爱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和师德建设的灵魂,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和教育成功的关键。师爱的培养离不开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的尊重。  相似文献   

7.
师德是教师重要的人格特征,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遭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教师的灵魂。铸炼师德要从自律开始,要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模范遵纪守法,追求真才实学。教师应讲求师爱,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教师应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首先应解放思想,构筑21世纪新的教师素质结构,同时要坦诚接受学生的挑战,再次应理解包客学生的过失。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水平,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志中 《教书育人》2000,(21):31-32
教师对学生的爱称为师爱,也称教育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具有良好师德的突出表现。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和倡导师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爱满天下”,对少年儿童几乎倾注了全身心的爱,他提出“对儿童要有爱”,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是教育的基础”。爱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岗敬业,必须通过热爱学生来体现。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师爱有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它既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又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德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人格特征中.教育家们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人格的体现.师德的魅力是无穷的,它能照亮学生的成长历程,指明其前进的方向,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德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人格特征中.教育家们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人格的体现.师德的魅力是无穷的,它能照亮学生的成长历程,指明其前进的方向,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民办院校的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关键之一来自于教师师爱培养的欠缺。无论从学生、学校还是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师爱的培养都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师爱培养的欠缺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己工作的不认同及对学生的漠视等,这很大程度是由民办教师工作的社会地位、待遇及工作不稳定性引起的。但无论现实原因如何,师爱的培养主要还是要靠教师自身能对师爱的本质、民办教育工作树立起正确的看法以及加强自身教育方法的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初任教师由于实践智慧的缺乏,在教育教学中践行师爱时,对于"给予学生什么样的师爱""怎么样给予学生师爱""何时给予学生师爱"产生了种种困惑,陷入了诸多困境之中,进而影响到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引导初任教师尽快走出师爱困境有助于其更好的适应教师工作岗位,更快的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初任教师要厘清师爱的本质特征,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要认清师爱的教育价值,有效发挥师爱的作用,要学会师爱的正确表达,科学的践行师爱。  相似文献   

13.
浅谈师爱——师德的最高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有人说:师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而师爱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即“师魂”,是师德的核心。它自觉而理智、纯洁而全面、普遍而持久,是一种无私、高尚、伟大的爱。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质中的灵魂和核心.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好教育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而师爱则是师德之魂。做好教育工作就是要对学生有着爱心,这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姜海龙 《考试周刊》2011,(15):207-208
师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是令人崇敬的师德之魂,是师德的核心。这种爱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是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神圣的。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做好教育工作必须有良好的师德,而师爱则是师德之魂。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有尊严,这是教育者的身份所决定的,因为离开了教师的尊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就难以体现。那么,教育者的尊严表现在哪里呢?是靠威严的面孔?是靠“铁的手腕”?是靠讽刺、挖苦甚至体罚?还是靠知错不改、百般掩饰的“应变能力”?我认为教师尊严的实现应靠师德、师艺、师爱。师德,即教师高尚的人格。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塑造学生灵魂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每天生活在学生中间,实际上也就把自己的心灵袒露在学生面前,学生们会怀着公正无私的心态为教育者的人格打分。的确,教育者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工作的实际体验出发,初步探讨了几个问题。一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二是师德的内容和建设要求,并以此为对照标准,对教师队伍师德现状进行观察、评判,剖析当前师德表现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三是师德建设的主要途径。提出教师内心的道德完善、人格的独立与学校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弘扬师德良好氛围相互促进,共同作用,将形成推动师德建设的合力,同时把重点放在对师爱的探讨上,认为师德之魂在于师爱。  相似文献   

17.
我们平时爱说"教书育人",就是指教学生学习和做人。实际上,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内正其心,外修其行。概言之,就是师德。师德的魅力主要是从教师人格特征中显现出来的,其表现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这些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现在每每传出一些关于教师的负面消息,我总是痛心疾首。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我深感责任的重大。也许有人会质疑,一个教美术的,哪有那么大的作用?我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  相似文献   

18.
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人格特性的直接体现.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德重在培养.  相似文献   

19.
张经武 《班主任》2000,(1):18-19
热爱学生,既是教师师德高尚的表现,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和手段。可怎样去爱学生,让师爱充分发挥其教育效益呢?在我们教坛流行的许多师爱观念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但不容忽视的是,有一些师爱观念尽管流行,却没有科学地回答这一问题。它们是颇值得商榷和推敲的。  相似文献   

20.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对学生要用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