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建国 《武当》2010,(8):18-18
武式李传太极拳有三种徒手拳架套路,即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分别始创于1857年、1859年和1862年。皆为永年武禹襄与其二甥李亦畲、李启轩共同研创,桩功更源于之前,之后便义有刀枪剑杆及推手等十多种套路传承至今,各有其功能所应用。现将武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恩师所传三种徒手套路功法与桩功的关系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孙建国 《武当》2014,(3):44-47
武式家传太极拳有三种套路,分别为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由永年广府武禹襄与其二甥李亦畲、李启轩共同研创于1857年、1859年和1862年,现将套路中部分动作招式应用展示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武宣 《武当》2012,(4):10
《武氏太极拳全典》由永年广府武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孙建国先生潜心编著十年而成,即将由深圳灵智伟业出版。我国著名武术家吴彬先生为本书题名,陈杨武吴孙等各派太极名家皆为本书题词祝贺。新书内容分上下两卷,收录有前辈《拳谱》《拳论》的套路分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单双推手、发功、拆招应用、精简24式和  相似文献   

4.
孙建国 《武当》2007,(1):4-7
序说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亦称“李家三路小架”,武式太极一路中捋架于1857年研创,武式太极二路炮捶于1859年研创,武式太极三路小架由永年广府西街武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亦畲,于同治壬戌年(1862年)在母舅武禹襄所传拳架基础上,多年苦练研创的第三套高层次功夫架。一路中捋架和二路炮捶,已在《武当》杂志1998年1期至10期系列刊登,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而三路小架一直在恩师所著《秘谱》中保存,多年来从未披露于世,更少传于外姓人,直到我的恩师武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传于永年个别人室弟子。为继承和发扬先辈传统武式太极拳系列完整套路,使恩师所传系列套路真谛免于失传,本人首破家传门规,特将三路小架披露于此,望太极同仁参阅,共研揣摩其奥妙真谛。并对本门传人朱瑶盛、柴剑鸿、金爱平三同志的大力协助整理表示谢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康小亮 《武当》2010,(5):19-19
陈式太极拳老架有七种套路。即陈式拳一至五路,炮捶一路,长拳一路(长拳一百单八势),共五十七式。二套共二十七式,三套(大四套锤)二十四式,四套红拳(小四套锤)二十三式,五套二十九式。  相似文献   

6.
序说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亦称“李家三路小架”,武式太极一路中捋架于1857年研创,武式太极二路炮捶于1859年研创,武式太极三路小架由永年广府西街武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亦鱥,于同治壬戌年(1862年)在母舅武禹襄所传拳  相似文献   

7.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功练习、拳架套路练习、推手和散手练习三部分。 在推手练习中又分为单人推手练习和双人推手练习,就是把拳架套路中的“棚”“捋”“挤”“按”“采”“捌”“肘”“靠”结合步法的“进”“退”“顾”“盼”“中定”,通过单人及双人练习,更好地运用到对抗实战中去。在此,我把跟陈正雷老师学练的单人推手的训练方法整理出来,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其一、健身与基本功、套路.推手及其相互之关系 我们习练太极拳,目的是为了健身,太极拳又是每个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健身的最佳选择,这都是毫无疑问的。当前在众多习练者中,绝大多数主要是打套路,或拳、或剑、或刀、或扇,这家那家,打了一套又一套,却很少见到练基本功的,练推手的更少。打的套路不少,却往往做不到位,稍有难度的动作就做不出来。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讨论了目前几个有代表性的太极拳"概念",在确定太极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按照逻辑学法则给太极拳下定义:以太极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掤、捋、挤、按、采、捌、肘、靠、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十三法为运动技术核心,包括套路、推手、散手和功法的武术徒手项目.  相似文献   

10.
孙建国 《武当》2011,(4):14
太极拳推手是检验太极拳套路及身法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双方知己功夫和知彼功夫的一种习练手段。通过一段时间或几年的太极拳套路的演练后,一定要通过太极推手的方法来验证是否合乎太极拳内外三合之要领。  相似文献   

11.
太级推手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各太极拳学派在借鉴吸收我国古代民间武术对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创新发展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拳术竞技运动.它在民间流传极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各学派推手内容不同,方法也不尽一样,但它们的推手都是与自己的拳架姿势相统一、相吻合的.传统推手包括;单手推挽(单推手)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和四隅推手四大项目.其中单手推挽是初学入门练习的一种基础推手方法,它又分为平圆、上圆乱环(粘手);一般单手推挽只练定步,即原地单推手.在原地单推手推熟的基础占再练活步单推手,从原地双推手到原地四正推手,要经过按化、捋化、按捋、捋挤和压腕、按肘等多种推法专项练习,逐渐奠基四正推手.  相似文献   

12.
推手的技巧     
邵义会 《精武》2006,(7):41-41
在太极推手中,制敌取胜的招式固然重要,但打拳讲求劲道,推手同样如此。下面仅就推手的一些问题谈点个人见解。一、初学推手学什么学习推手要有一定的太极拳基础, 应当从挽花开始(包括单挽花、双挽花)。然后练习合步推手(定步)、顺步推手(一进一退),而后是大捋,最后练习活步推手(花脚步、乱踩花)。这里特  相似文献   

13.
张全亮 《中华武术》2006,(12):32-35
(二)太极推手各种练习方法动作图解 太极推手有定步推揉、活步推揉、采浪花三种。定步推揉有单人单手平圆练法、单人单手立圆练法、单人双手四正手练法、单人双手四隅手练法、单人大捋练法、双人单搭手平圆推揉法、双人单搭手立圆推揉法、双人双搭手四正推揉法、烈人双搭手四隅推揉法。活步推揉法有活步四正推揉法、活步四隅推揉法和大捋。采浪花有定步随意推揉法和活步随意推揉法。  相似文献   

14.
第三讲 站桩功法 站桩,顾名思义,是身体按一定姿势静立于地面或某种物体上,藉此锻炼腿部和足部的力量以及身体稳定性的一种练功方法。武术界各个门派几乎都有其独特的练功方法,习练内家拳者,更视站桩为神功,每每习武之前,必先站桩,然后才习练套路和攻防技术。  相似文献   

15.
孙建国 《武当》2009,(8):15-16
武式太极拳属太极拳系中的中小架式,又称中捋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拳架小巧紧凑 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出自于书香门第,清朝时期达官贵人身穿长袍大褂,不迈大步,不下大势,特别注重内在修养,所以在练功时架子较高,拳式小巧紧凑舒缓。但武禹襄祖师早年随其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已有深厚的功底。而到赵堡后得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概要图》等,归里后与二甥李亦畲、李启轩研创多年,于1859年另创有二路太极炮捶和三路太极小架。此拳法对敌应用,发力快如闪电,用劲动如雷霆,步伐变化多端,身法有刚有柔,  相似文献   

16.
虎扑推手     
在中国拳术里,特别是在内家拳术中,推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练功方法。推手,显著区别于盘拳架、散手。《孙禄堂武学录》云:"以练架子,为知己功夫,以二人推手,为知人功夫。"相对于散手训练,推手训练概为基础。通常说的推手,指太极推手。它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的综合运用,具有修身性、健身性、技击性。推手的形式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笔者根据练拳实践,介绍一种两人对练方法,姑且以"虎扑推手"为称呼。  相似文献   

17.
推手又名搭手、挤手、打手,是彼我近身训练太极拳用招的方法。本文仅讲"掤、捋、挤、按"四正手定步推手技法。掤、捋、挤、按四个要点,即沾、粘、连、随。提高拔上为之沾,我正人背为之粘,知己知彼为之连,舍己从人为之随。  相似文献   

18.
程元江 《武当》2014,(10):42-43
金刚怒拳是流传在山东鲁西南及周边地区的地方性拳种,其拳术源流及先辈拳史清楚可靠。现整理的是本门派的实用实战功夫。金刚怒拳拥有一快疾、二硬狠、三劲力之三绝功法,极为讲究实战,套路招式简短精练,朴实无华,结构紧凑。本门中有句口头禅曰:“习拳加练功,胜似孙悟空。”本文仅就其中的桩功、杠木功和晨露功,由浅入深的作一介绍,旨在为广大武友提供一个真实的功法习练过程,以求共同步人金刚怒拳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王红宇  悟道子 《武当》2014,(4):26-28
当今大成拳界,谈功法者有之,试力者有之,推手、发力、试声、实作等等均有之,然而对筋骨的锻炼却闭口不谈,无人提及,仿若筋骨锻炼是大成拳习练的“禁区”。其实,筋骨的锻炼并不神秘,它贯穿于大成拳的每一步功法,但所占比例较小。我师王选杰在教导弟子时,第一课就讲大成拳练的是筋骨之力。  相似文献   

20.
郑勤 《武当》2013,(7):11-13
太极拳六段选功法是太极拳最基础的内功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太极拳六段选功法采用定步习练之法,其主要特点是由各种立圈、平圈或斜圈,结合起、落、旋、转、虚、实、开、合等动作。主要的手法有掤、捋、挤、按等等,步型则以弓步、虚步和马步为主。习练时,如果健康状况较好,可以划大圈;而训练技击手法宜划小圈,且应变换各种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