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方莉娟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9月5日接见捷克总统时谈到:“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初,他去南方时进一步强调:“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  相似文献   

2.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兴业”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都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特别是中老年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更是发挥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中老年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的健康状况值得担忧,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人事人才部门通过感情、事业、待遇等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3.
蓝兰 《山东教育》2005,(27):13-14
有专家指出:“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的第一生产力。”因此,如何搞好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应努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初探陈昭锋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一次汇报时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  相似文献   

5.
2004年高考的余音还在绕梁回响,2005年的二十万迎考大军已然踏上备考征程,帮助他们、支持他们、服务于他们的则是50万教师、家长及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指导部门的专家们。这的确是“参战”兵力最多,社会关注程度最大,竞争最为激烈,靠拢也最为公正的中国“第一考”!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与当代中华民族的两大理论思维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在西方将其概括为“知识经济”之前,邓小平提出并形成了“第一生产力”理论。江泽民在落实“第一生产力”理论、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邓小平“第一生产力”理论是较之“知识经济”更深刻更科学的理论概括,江泽民创新理论既是对邓小平“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知识经济”合理内核的批判吸收。二同为当代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两大理论思维创新,是我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和总结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在1857年至1858年写的《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论断,并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著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①列宁也指出过:“农艺学的科学运用,打破了几世纪以来农业停滞状态,推动了(并且继续推动着)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②但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发风水平的限制,无论是马文思、恩格斯还是列宁,都没有指出科学…  相似文献   

8.
再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中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阐明了现代科技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第一位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大...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劳动者是首要的因素”是不矛盾的。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仅是相对于部分劳动者而言,而不是相对于所有劳动者而言。劳动者可分为科技劳动者和非科技劳动者。科学技术相对于非科技劳动者而言是第一生产力。其次,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相对于其它行业而言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遵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高瞻远瞩,在新技术革命兴起之时,及时地总结了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科学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明确地指出了加速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于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主要表现在“第一”两字的深刻含义。“第一”是说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变革中起着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内涵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第一生产力的双重意义。科学发展史和生产力运行史一再证明,社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科学通过为自然科学创设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的机制或桥梁而使自己成为第一生产力。同时,社会科学还通过对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全方位提高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的质而使自己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有些社会科学如管理科学自身就是直接的第一生产力。社会科学只有借助于自然科学,才能完成其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社会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具有表现形式的二重性(生产力属性与上层建筑属性的辩证统一)、转化环节的多重性、转化过程的长期性、转化效应的深远性、影响范围的广泛性、外显形态的模糊性、定量分析的不确定性等特殊性。长期以来,人们有意无意地将其排斥在生产力大家庭之外,陷入“意识形态性是其唯一属性”的认识误区,使屡受冷落、相对滞后的社会科学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致使社会科学与生产力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走出认识误区,还社会科学以第一生产力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巨乃岐 《天中学刊》2004,19(3):20-24
确立科技知识分子第一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任务,它不仅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和“先进生产力思想”的理论必然,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前提和实践需要。“科教兴国”必先“国兴科教”。  相似文献   

13.
重温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刘双月,王冬桦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是正确认识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指导思想,是我党制定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回望近五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2002年的“丝绸之路题”,2003年的“长城题”,2004年的“全球一体化题”,2005年的“民族主义题”,2006年的“中华文明题”,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史学界广泛流行的生产力范式、近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全球化范式、文明史范式等新的史学范式理论在高考试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协联合在中等师范学校组织的“园丁科技教育行动”1995年10月拉开帷幕(《中国教育报》1995-10-14)。这对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师范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在向师范学生(小学教师)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同时,关键是提高他们的科技普及意识。一、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算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相似文献   

16.
“软件”与“硬件”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强调生产力硬件要建设.不能忽视其软件要素.在生产力硬件要素中,无论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者都与软件要素相融合,二者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只有确立“软件”的生产力要素地位,才能真正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地位,加快我国的“软件”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研讨观点十年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十周年。1978年,邓小平重申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关注。1988年,邓小平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影响,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十年来,人们对这一论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有关的论证和阐述文章之多、范围之广为近年理论界少见。由于两个命题的内在联系,研讨仍然关涉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但重点则转移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上。现在人们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李国俊,解恩泽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学说和科学技术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科学技术在世界生产力发展中所占有特殊地位的明确肯定,而且也是对我国40多年来社会...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研究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知识生产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从“生产力中包括科学”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论断,都贯穿了知识生产力问题。马克思主义知识生产力观的形成和发展,推进了我们对知识,尤其是科学技术知识在先进生产力发展中重大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