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陶磊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2):125-126,128
探讨了影响青少年运动队训练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即群体凝聚力、运动员对项目的热爱及对目标的追求、运动队内外环境与精神文化生活、教练员的行为与情感、成绩奖励,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效地调动青少年运动队训练积极性的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法,对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的科研服务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残疾人高水平运动队科研服务形式主要采取课题形式以及临时聘用科研人员.科研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是影响科研成果推广和转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应加强残疾人高水平运动队专题研究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拓宽科研经费来源,配备专项资金、落实对体育科研人员的奖励、加快专业研究人员的培养,为运动队科研服务做好人力储备.  相似文献   

3.
何佰虎 《体育世界》2008,(10):55-58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的福利待遇由国家大包大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水平运动队的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为高水平运动队的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我国竞技体育跨入世界体育强国之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水平运动队的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日渐突现出来。影响了高水平运动队的稳定和竞技水平的提高。本文对高水平运动队的福利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形成的主要问题,旨在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水平运动队的社会福利政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回顾湖北地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探索发展之路,分析了湖北地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认为湖北地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日前面临着生源窘境和招生政策变化的影响以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自身科学化训练不足的挈肘,为湖北地区高校“体教结合”的健康发展提出一些确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1.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学分制的模式(1)专业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独立的学分制①单独编班;②单独制定教学计划;③单独教学大纲与单独计算文化成绩;④弹性学制。(2)专业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学分制①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形式;②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生毕业的学分标准;③运动队学分的计算办法;④与该学分制配套的奖励办法。2.分析(1)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两种学分制类型:①专业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独立的学分制;②专业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学分制;(2)目前,影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分制实…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通过对辽宁省12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设置现状进行调查,旨在进一步优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整体项目布局。研究结果表明:建队目标、人才竞争、建队条件、招生政策是影响我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设置的重要因素。作者从明确目标定位、调控规模、统一布局、打造精品项目及创新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模式共五个环节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意见,推动高校冰雪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建设冰雪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的条件需求、价值定位、布局规划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场地设施、专业人才、资金扶持、政策支撑是高校建设冰雪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的条件需求;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深化体教融合、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以及延续冬奥会红利是冰雪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价值体现;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明晰建设目标、建设与监管主体、运动队规模与质量以及运动员训练与学习定位;在规划布局中则需要结合当前高校冰雪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的分布情况,对规划思想和规划配置进行合理设计,以期为我国培养更多综合型冰雪体育人才,探索出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正确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在优秀运动队中除采用合理的工资制度(体育津贴)和工资形式外,还应实行合理的奖励制度。奖励是工资的一种补充形式。搞好奖励工作与搞好工资工作一样,对调动运动员、教练员的积极性,促进训练、比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97年—2008年部分专家和学者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学习与训练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学习管理主要集中在运动队学籍和文化课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训练管理主要集中在运动队训练目标、训练时间、场地设施、训练经费、竞赛、教练员等方面;缺乏对运动员自身管理的研究。建议高校在政策的制定上应加强对运动员自身的管理,以促进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激发运动员出色地进行训练和比赛,挖掘运动员的身心潜力、通过激励手段实现对运动员行为的控制,是当今运动训练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通常,运动队领导都采用奖惩措施来引发运动员的积极性情感,所以,在运动队中,要使奖励与惩罚真正起到有效的激励效果,就得讲究奖惩的激励艺术。 一、激励的强化理论 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情感起因于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