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目标定位、整体布局、项目设置、运动成绩等方面与体育发达国家高校竞技体育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目标定位单一、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数量少且分布不均衡、后备力量欠缺、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根据体育发达国家高校竞技体育的成功经验,提出转变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目标定位和项目布局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06年教育部批准的235所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高校的地域布局及运动项目的设置与奥运会、世界大学生正式比赛项目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提出对策建议:即利用竞赛体系,引导项目合理设置;借鉴奥运项目布局的成功经验.科学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2005年起,我国将以教育部为主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同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也将越来越多的承担起奥运会比赛任务,新形势迫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必须尽快提高运动竞技水平。科学、合理的项目设置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设置与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设置提出4点建议,即借鉴成功经验,科学合理布局;立足大运会,放眼奥运会;优先稳固优势项目,重点发展潜优势项目,全力突破落后项目,注意观察新设项目;运用竞赛杠杆,引导项目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地域分布、项目布局的现状和依据等相关问题,对保证辽宁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健康、科学、稳定、持续发展,大力推进本省竞技体育实力的提高,加强运动队伍的建设,促进本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伍的快速发展,保障本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良性运行,对提高辽宁省高校的竞技水平,提高本省高校的整体竞争力与完成新时期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帮助。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及布局特点进行研究,并指出在发展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布局呈现出不均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分布不均衡;高水平运动项目群中各个项目的试办高校和运动队分布不均衡;我国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不均衡。最后,对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布局提出建议和对策,研究将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2006年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运动项目设置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了影响项目设置的因素,提出在宏观上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布局要合理调控,同时又强调各地区、各高校要依据运动项目设置的原则和普及的难易程度,结合本地区与本校的竞技体育现状来合理设置特色运动项目,在合理布局项目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以高校依靠自身力量办队为主,生源主要集中于普通高中的应届体育尖子毕业生,运动等级以一、二级为主,项目布局上存在着"热门"普及项目比较集中,"冷门"项目开设较少,缺乏竞争的局面;教练员队伍主要来源于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不少教练员自身过去缺乏从事运动训练、比赛的经历;组织训练高水平运动员(队)的经验不足;指挥比赛经验匮乏,很难适应现代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运动队内部管理体制通过领队实行"三师"和"三线"直至运动员班委的管理体制,形成了较完整的单块管理网络。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普通高校培养运动员的模式,运动项目的设置与布局,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以传统项目为主,与扩大竞技体育人才队伍总体要求不符;获得奖牌运动员主要依靠专业队训练,绝大部分运动员大学生不能真正完成学业;运动员资格未按教育部要求注册,甲、乙组运动员无区别,挫伤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积极性等。建议:合理运动项目布局;完善运动员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加强运动员资格审查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山东省10所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项目布局进行分析,提出适合我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重点突破提高的主要策略之一,就是对各高校的项目布局进彳亍重新的优化组合,使各高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所处地理位置的体育特性和人力资源,最大幅度地提高本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09年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设置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加强宏观调控与管理;调整区域项目布局;调整项目布局结构,加强优势项目布局力度;通过项目布局促进竞技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与实地考察等方法,基于体教融合视角,研究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验,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验:整体化,NCAA竞赛体系的资源整合;专业化,专职教练员配置助力专业化发展;系统化,目标一致性的系统化管理;科学化,科学训练与备赛助力训练质量提升。对我国的启示:赛事整合,构建中国特色高校高水平体育赛事体系;专业提升,专职教练员团队促进运动队专业化建设;系统管理,竞技成绩目标驱动运动队系统化构建;科学训练,协调"学训"关系,提升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内外高校体育管理现状,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活动、电脑管理、体育场馆、科研管理的基本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显示认为:选项课已成为主流,教学内容以传统运动项目为主,重视办高水平运动队并坚持常年训练,课外体育活动已形成以学生负责为主的局面,体育协会与俱乐部是较普遍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3.
竞赛信息服务作为国际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赛事组委会、比赛场区和参赛运动队之间提供了联系的主要桥梁,为国际体育赛事的圆满完成提供了积极保障。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06年-2010年间湖北省高校健美操比赛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湖北省高校健美操比赛呈现出参赛队伍数量较少、区域分布不均衡、参赛项目差异较大、参赛随意性强等问题,因而使得湖北省高校健美操整体水平不尽如人意.为了促进湖北省高校健美操水平提升,我们认为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促进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各级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同时多方筹措资金;提高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教水平;加强场馆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深入运动队实地调研,结合对我国举重、体操、羽毛球等项目国家队和部分省(市)运动队教练员的问卷调查,深入讨论以运动队为基础的体育竞争情报发展动力机制,构建举重、体操、羽毛球等运动项目运动队体育竞争情报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举重、体操、羽毛球等优势项目运动队体育竞争情报发展的动力机制是由各种动力与阻力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各种动力因素与阻力因素分别作用于运动队这一主体,形成各自的动力合力与阻力合力,它们彼此力量大小的对比决定着各项目运动队体育竞争情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实现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和动力进行分析。认为体育管理部门、体育院校和科研所、运动队是实现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三个主体;其转化动力分别来自于体育管理部门的推动力、体育院校和科研所的科技创新驱动力、运动队的需求引力。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实施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海市体教结合经过20年的发展,其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运动项目布局、梯队结构趋于合理,教练员业务水平明显提高,经费紧张局面得到一定缓解,人才培养初显成效。但也面临着“路径依赖”的强势惯性、体教两家工作着力点不尽相同、专业体校吸引力不断下降、人口基数低导致体育后备人才匮乏等问题。在后奥运时代,运动员文化教育应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要融入“科教兴市”主战略,全社会动员全方位结合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龙佩林  舒颜开 《湖北体育科技》2013,(11):991-993,983
运用文献资料和理论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对武陵山区传统体育赛事的内容与特征,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提出应加大区域群众体育制度改革力度,加强区域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经常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区域传统体育竞赛活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社区体育团队的相关概念出发,以上海市的多支社区体育团队为案例,阐述了社区体育团队的组织与运作。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社区体育团队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满足人们参与群体活动的社会性需求、促进团队成员的和谐和睦、提升社区居民的社会认同感、推动团队领袖的产生、提升服务社会的意识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上海全球体育城市排名位次持续下降,这与卓越全球城市建设的愿景存在偏差。体育赛事作为体育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国际机构对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量化评估的基本看法。目前学者们没有给出“赛事之都”的确切定义,对体育赛事之都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了解不够。在城市发展中,体育赛事往往被当作一个孤立的要素存在,缺乏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将赛事之都建设纳入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之中,对“赛事之都”定位进行分析。调查发现:上海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广度与深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赛事亲民化不足,由赛事推动的城市设施规划的大众利用转化率较低,缺乏国际话语权等问题。提出:上海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过程中应进一步丰富赛事种类与级别,加快引进或成立体育赛事发展的专业性机构,提升依托赛事建设的体育设施社会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