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谦 《教学随笔》2007,(10):46-47
笔者多次听过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课,每一次听于老师讲课总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在于老师课堂中如沐春风,不仅在自主探究中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而且在精神上也能产生愉悦的感受。研读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案例,发现于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语感、有情感、有美感,“语文味浓”。现撷取于永正课堂教学的几个片断,与大家共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开学初,于永正老师将来本地讲学,地点就设在我校,领导安排我班的学生配合于老师上一节作文课。上课了,我和所有的老师、学生一起走进了于老师用微笑和诙谐营造成的情趣盎然的课堂气氛中。在整个教学中,会场里掌声、笑声不绝于耳。两节课下来,我沉浸其中,听课笔记上竟未着一字,但于老师那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幽默的谈吐、儒雅的风度、精湛的教学艺术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难以磨灭。于老师以“趣”字贯穿教学始终。这是一节描写人物的作文课,于老师构思非常巧妙,他不是直接地出示挂图,或者让学生观察某一具体人物,而是首…  相似文献   

3.
想想未来     
前不久,有幸聆听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的演讲。于老师从教50多年了,桃李早已满天下,说起几十年前的学生,于老师还是如数家珍,一个个名字都叫得出,一段段故事犹在昨天。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年过耄耋的于老师一直微笑着。她说:要相信孩子,如果孩子都没有问题,还要老师教吗?  相似文献   

4.
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的魅力,那种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自身的教学以诸多启示。当脑中不断再现于老师讲授《全神贯注》的精彩片断时,我决定就我的视角、我的体会试着走近于老师,走进他那精彩课堂……一、尊重赢得尊重纵观于老师的课,不难发现,他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答案,即使是有误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正确的一面。从语文教学上看,学生在于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正确答案;但就一个学生的发展来看,于老师为学生赢得的是…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精品示范课《月光曲》,又一次被于老师那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尤其是对于老师“蹲着板书”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6.
这是于老师21年前上的一节一年级口语交际课。1985年,于老师在中央教科所潘自由老师和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庆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的作文实验。21年后的今天,其中“口语交际”部分已写入《语文课程标准》。于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节课上,老师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跃跃欲言,不吐不快,儿童的表达欲望被激发起来,于是,课堂上,他们情之所生,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7.
回目月高悬     
回目月高悬广州/王炳兴许建国老师在我心中的印象总如一轮悬于苍穹的月,并伴有一种无息的盘旋于天际的声音,归化为永恒。结识许老师是我文学生涯的开始。那是在1989年,我考入河北黄骅中学读高中,当时许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蒙恩于命运的安排,使我这个...  相似文献   

8.
【案例1】 于永正老师在公开课上的一个教学片段:(第一课时,于老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三自然段。要求读课文的学生小手如林,一个腼腆的小女孩进入了于老师的视线。)  相似文献   

9.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卓有特色,自成一家。教育专家曾经指出,于老师的语文课有趣、有味、有奇、有感,而且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能够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教学环节设计新颖,独树一帜,有许多经典课例。从目前散见于各级报刊的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来看,可以借鉴学习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以下几种:一、表演演示法:这种方法的运用在于老师的语文课上可谓比比皆是,通常在学生理解词语或课文内容遇到一定的障碍时,于老师巧用此法,或学生单独表演演示,或教师示范表演,或师生共同演示,从而较好地解决阅读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在“于漪教育思想暨从教50周年研讨会”上,于漪老师又一次强调了“语课应当是立体的”这一观点。记得多年以前,于老师上《事事关心》一课,我有幸能够聆听并参与评析。我当时所得到的印象是,于老师的课,富有立体感,于是我便写了一篇评析,题目就是:《课,应当是立体的》。这次听了于老师的报告,联想到于老师教学的许多特色,我又一次对“课,应当是立体的”这一观点进行了反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王琳  李芳陆 《山东教育》2004,(13):34-34
庆祝袁瑢老师八十华诞的盛会上,我们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课。于老师幽默、洒脱和富有激情的教学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课堂上老少童趣竟是如此自然、和谐,回味之余感触愈多。  相似文献   

12.
石启海 《师道》2003,(6):33-33
有幸聆听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节课。课上得非常精彩,其中一个细节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于老师布置学生读文感悟作批注,几个优秀的学生很快完成了,举起手来急于作答。于老师走到他们跟前,和蔼地说:“写完啦?那就等等其他同学吧。”说完,他起身继续巡视。刚走两步,旋即回转身,对那几个学生耳语了几句。只见那几个同学眉飞色舞地离开座位,像老师一样巡视起来。后来,于老师告诉我们,他对这几个学生说的是,你们班谁谁学习有困难,快去帮帮他们。这个细节让人难忘,首先因为真实。显然,于老师这样做是临时决定的。其实,让先做…  相似文献   

13.
走近于漪     
《现代语文》2001,(1):56-56
做为教坛上的小字辈,和于漪老师的接触,仅仅限于对她作的解读: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精湛的教学艺术,常令人怦然心动,拍案叫绝。遗憾的是没有机会当面聆听于老师的教导。今年的十二月份,笔终于有幸与于老师坐在了一起,目睹了她的风采,聆听了她的教诲,有缘走近了于漪老师。  相似文献   

14.
一、让先做好的学生等一等。还是…… 去年,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一节课。除了课堂的精彩,一个细节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于老师布置学生读文感悟作批注,几名优秀的学生很快完成了,举起手来急于作答。于老师走到他们跟前,和蔼地说:“写完啦?那就等等其他同学吧。”说完,他起身继续巡视。刚走两步,旋即回转身,对那几位学生耳语了几句。只见那几个同学眉飞色舞地离开座位,像老师一样巡视起来。后来,于老师说明,他对孩子说:“我们班谁学习有困难,快去帮帮他们。”  相似文献   

15.
张文  张艳 《山东教育》2004,(16):30-31
最近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在济南师范附属小学执教的两节观摩课,他与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于老师的这堂课,不仅使同学们如沐春风,深受教育,也让在座的每位教师印象深刻,备受启发。于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作进…步的思考与学习。  相似文献   

16.
老师号召大家去于小黑家参观。于小黑虽然家境贫寒,可他的学习成绩最好。老师说:“于小黑是异乡人的孩子,他家比谁家都穷,你们去他家看看,就知道该怎么努力学习了。”  相似文献   

17.
收到这封信也许您会觉得意外,但于学生而言,我没有理由不拿起笔来追忆那段受教于老师的岁月,因了老师的教诲,我的教学生涯又有了一次质的飞跃,因此,这封信,权作是学生向老师的汇报与感念吧。  相似文献   

18.
黄佑生 《教育文汇》2005,(11):32-32
一次,于永正老师在某市一个大戏院里上公开课。第一堂课结束后,于老师问学生:“课间最要紧的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做游戏,让大脑轻松一下;有的说是复习功课,把老师刚才讲的内容复习一下……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这时,于老师大声而又温柔地说:“同学们,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我认为课间最要紧的是上厕所!”他把“上厕所”三个字说得特别重。下边听课席上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随即又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掌声刚落,于老师又告诉学生如何去上厕所,  相似文献   

19.
吴怀林 《江西教育》2004,(10):43-43
最近,笔者到广州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精品示范课《月光曲》,又一次被于老师那精湛的“五重教学”艺术所深深折服.尤其是对于老师“蹲着板书”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20.
四月的梨都砀山。于永正老师正在执教《惊弓之鸟》的第二课时。讲到“孤单失群”这个词语,学生理解遇到了困难。于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决这一重点词语时,一个男生闯了进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于老师放下手中的课本,走到他跟前,摸了摸他的头,笑眯眯地问道:“你刚才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