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鸿忠 《甘肃教育》2013,(24):56-56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评价一堂语文课的效果高低,重点要看是不是关注了学生,是不是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不是对学生未来有用。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也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业是巩固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业的设计形式应当多样,并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给学生们以想象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为主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了,就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反过来,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又会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从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听、说、写的关系来说,又当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5.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语文素养是多种元素的综合体,要促进其形成和发展,教师和学生必须共同经历一个从“有限”不断跨越到“无限”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规定之后的目标规定,从语文课程的目标性质上来说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标准》还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报刊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在多年的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实践中,我抓住小班化自身的特点以及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倡的一种新的课型,它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旨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是对语文教学组织方式的一种提升和拓展,它架设起连接语文课内外学习与实践的桥梁,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  相似文献   

10.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索精神、创新能力,是语文课程的直接目标。通过语文课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语文课堂中单单凭一套教科书提高语文素养,显然是难以完成的,还要在延伸、拓展、应用中开阔视野,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增加积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孔祥元 《山东教育》2007,(10):34-34
语文课上的表演应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从小处来看,阅读课上的表演应有利于学生理解词语,品评语言文字,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壹的思想感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三点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予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素养”一词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这些修养,既有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又有过程与方法的指引,还包含着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上述目标呢?语文教学中的读、思、言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周存辉 《小学语文》2012,(11):23-25
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标”)的基本思路之一。以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构建“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了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如何将语文素养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学习祖同语言文字的运用的核心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有感于此,笔者就“语文素养”的提法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4.
沈传学 《学语文》2005,(6):22-2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6.
徐江 《甘肃教育》2010,(7):23-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以探究发现为手段,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有效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苏花 《青海教育》2013,(6):22-22
小学生学好语文要抓好“双基”,更要抓好学习语文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郭根福 《河北教育》2002,(11):31-3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考虑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相…  相似文献   

19.
沈利红 《教育艺术》2003,(1):49-49,47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仅仅靠一本语文书、几节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陈钟梁教授说得好: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可见,我们应加强语言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充分运用语言抓手.“抓”出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