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力求认识和掌握中国的国情,探索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他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提出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历尽艰辛,努力寻求一条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近代中国维新思想的先驱者魏源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标志着中国人开始看到西方工业的发展,从而把振兴中华、实现工业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是,无数仁人志士都没有能够找到一条使中国摆脱贫穷,实现工业化的可行之路。这一历史重任由以毛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为使中国尽快走向富强,毛泽东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其实质是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这一思想至今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波 《考试》2014,(3):32-33
<正>【专题梳理】一、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1.社会主义建设起步(1953~1956年)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  相似文献   

4.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对选择一条怎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试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分阶段进行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根本出发点;“走自己的路”,并不拒绝学习和利用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和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毛泽东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相比较,二者提出的背景不同、发展战略不同、发展方式不同、发展核心不同、发展动力不同。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和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中,适时提出新的战略方针,首次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对我国经济建设、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新构想,以及关于中国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论述等,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社会主义要赢得对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就必须吸取社会主义建设在20世纪的经验教训,即:要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要逐步清除封建官僚主义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在改革开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及社会主义方向,粉碎资本主义和平演变阴谋。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以苏为鉴,倡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艰辛的探索过程中,明确地回答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着眼于我国国情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建国初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纲领.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思想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0.
“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论,是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末目标的新定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政治、化建设方面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全面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逐步实现生产力比较发达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法治国家;推进化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化。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从正确认识中国建设的历史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走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初步设计中国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超常规发展战略及发展速度等方面,对我国的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领导和探索新中国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根据中国国情。努力打破苏联模式,坚决走自己的路,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艰难探索和认识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当前工业化建设有可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跨入新世纪,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对外开放新阶段之际,党的十六大报告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开放要有新局面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发展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工业化、城市经济、对外开放等方面理论和许多基础性理论。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后,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国情.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主要贡献为:提出了摆脱苏联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提出了中国尚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断;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提出了勤俭建国和增产节约的经济建设方针。毛泽东的这些艰辛探索,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中国式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思想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新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既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刘少奇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提出了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主张,并就工业化道路的战略结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必要条件都作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阐述。这一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十年“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6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形成?这个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实和发展着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对这条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毛泽东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姓“社”姓“资”的问题,虽经二十余年的探索,终未成功。邓小平在探索过程中,搞清了毛泽东曾未弄清楚的问题,所以在建国三十年后,终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就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论述了科技革命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穆公 《新高考》2005,(11):30-34
[学法点津] 1.本专题的主题内容是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十五大召开的50余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体包括:(1)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4)“文化大革命”的失误;(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其中重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共在各个时期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难点:如何认识三大改造完成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探索历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成功与失误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小康社会与我国工业化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其中工业对经济的贡献举足轻重。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工业的发展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走此道路,则首先要解决目前存在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三个问题,即:经济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对工业化与信息化关系的正确认识问题。而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充分考虑到以上问题的一种中国式道路。在目前,应分别从五个方面来施行:1.优先发展信息产业;2.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3.处理好两种产业关系;4.发挥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5.发展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