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个人、社会、国家而言,精神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一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的精神展现的文明进步史。精神动力是一个人不懈前进的内在动力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是一个社会整合思想、凝聚人心的重要杠杆,是一个国家强大、自立自强的重要方面。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有了精神动力的人,能够创造辉煌的人生;一个有了精神动力的社会,能够凝聚起强大的力量;一个有了精神动力的国家,能够创造出世人瞩目的奇迹。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时代     
从影响明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的角度,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军事时代、政治时代,经济时代和化时代。化时代是人类明进步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是基础,依法治国是保障,明融合是动力,可持续发展是方向。中国正由政治时代向经济时代过渡,又遇到了化时代的挑战。研究时代特殊对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职工教育孙玉玲历史已雄辩的证明: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要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在人类社会进步和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必须要有与此相适应的也就是能够掌握科学技术或者叫做能够驾驭科学技术的劳...  相似文献   

4.
要代表先进生产力,首先必须深刻认识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三个代表”思想的落实程度。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有其相对于生产关系而独立存在的独特规律。实践要求我们要更加关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依靠和利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需要的发展;生产力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是不断地趋向社会化而变化发展的;生产力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运用与理论创新,本从它对历史唯物主义贡献的角度,试论其主要贡献有:(1)抓住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不但将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而且突出了发展的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2)将历史唯物主义三大基本点(先进社会生产力、先进化和最广大人民)有机地统一起来,将发展物质明和精神明有机地统一起来,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和衡量准绳,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3)将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化作为党政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落脚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4)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先进性,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后党的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必然发生相应的变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正是对生产力作用及其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认识,决定了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和历史使命;也正是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对共产党人的全部活动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并最终决定着共产党人的历史地位和命运。首先,共产党人的一切活动…  相似文献   

7.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蕴含着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及其关系原理的科技新内容。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动力;揭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作用,展示了新的社会发展动力观;揭示了科技对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蕴含着新的社会结构观。高度评价了科技人员开拓新生产力的卓著功勋,强调科技活动需要亿万群众的积极参与,开拓了群众科技史现的新视野。揭示了科技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丰富发展了社会文明进步观。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唯物史观的全面丰富与发展,形成了科技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区域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生态生产力和工业明观生产力比较,两既有传承关系,又有本质区别。工业明观生产力属于发达生产力,发达生产力只有同先进的明取向相结合,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生态生产力即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是推动21世纪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力量,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从而也提高经济拉动力的根本要求。循环经济是生态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模式,应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表现与必然趋势,也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基动力,推动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步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中的人,也必将会促进教育事业向着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佳水准、正确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类进入明社会之际,硬度远远高于陶器的青铜器,有力地促进了人类 的明进程。铁器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封建垢建立和奴隶制度社会的崩溃。大工业革命的历史巨轮隆隆行驶在用新的金属材质“钢”制成的轨迹上,崭新的历史纪元伴随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不断为人类拓展着新的生活空间,金属在人类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超越了艺术的领域,甚至成为人类社会明进步的一种标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和谐理念的科学阐释,必然会贯彻到其历史观上,从而描绘出人类文明演进的辩证图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前人对文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文明的本质作出了唯物史观的科学解释。他们认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的总和都凝聚着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与确证。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是由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迁来推动其自身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野蛮到文明的前进上升的辩证发展运动。由此可见,人类社会本身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辩证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社会矛盾的不断解决。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处于统领地位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回答了社会发展观的诸种基本问题,实现了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性转变和超越。科学发展观不仅借鉴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优秀理论成果,更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理论概括,实现了社会“发展”性质、目的、终极目标、形态、阶段性目标、战略、内涵等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13.
从《共产党宣言》中可以看出,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是同步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的动力。全球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是一个全面的进程。全球化一方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播.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世界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4.
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推动力。把学生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有利于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客观存在的学生差异资源有利于形成多元文化的学校生态环境;主体间的差异互动有利于生成合作交往、共生共长的教与学过程;教师作为学生差异资源的组织者、开发者和促进者有利于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树立学生差异资源观有利于促进每个人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在实践方面,对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开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历史合力论"强调经济因素的决定性,又不忽视经济因素与其他诸多要素的多元互动的观点表明: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物质前提,经济建设仍是重中之重,同时经济因素之外的其他非经济因素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辅助条件,其中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这几方面因素相互协调补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一个包含多个因素的动态系统。其中文化动力这一层面,其思想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理论。在精神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上,在精神生产力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等方面都可以追寻到文化动力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具有多方面功能,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是由少数人占有的,文化大众化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与结果,科学技术是文化大众化的重要手段。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包含着民族文化的公共化,社会主义文化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太和观是中华思维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 ,是中华辩证法理论的历史积淀。太和范畴虽然是《易传》提出的 ,但它作为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 ,其内容却早已存在于华夏文化的精髓之中。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不断整合 ,它已积淀为中华民族宇宙观的基本形态 ,从而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导航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 ,太和观既是中华民族的宇宙观 ,也是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和存在模式 ,它是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观和伦理道德观及其人生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从各民族和国家单一的历史向统一世界史的转变。使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整体论的复兴"即因于此。由于处境和视角不同,整体论表现出构成论、先验论和生成论的不同类型。这既是其不同构型,又是其历史上的展开形态。作为人类总体命运思考方式之一的全球伦理,即以一种构成论思路展示其"伦理之伦理"的特征。全球伦理的最大优长是真实、开放和突出全球价值,其难处则在扩展、具体推动者、宗教基础和终极目的方面。与之相对的天下体系选择了先验论的思路。它试图以中国原初时代的天下范畴来取代全球或世界概念,并通过"以天下观天下"的方式超越西方从民族国家看天下的思维,因而具有很强的形而上学建构力。只是这一思路既无法协调先验的天下公理与经验的帝国模型的边界对接问题,更无法保证"天下"不再成为霸权,因而最后留下的可能只是一种"天下神学"。全球伦理和天下体系的共同困境在于它们囿于还原论的限制。生成论不同于这二种思维而把人类的自我理解由宗教和国家批判引向文明的反思。从文明发展的"大逻辑"看,人类文明史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暴力逻辑合法性的普遍化时期、资本的全球化时期和文明或自由价值的普遍化时期。这大体对应着整体论思维发展的三种形态:先验论——构成论——生成论。文明复兴的基本任务是重新修复已被阻断了的文化自调机制,以共筑的姿态生成和塑造一个新文明。而目前最紧要的,是在生成论的框架内把人们已有的共识组织起来,确立类思维、建构非同一性哲学和推动互美伦理等,以形成一个思考未来、引导实践的初步规范。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学角度看,善良是一种人格品质。这种人格品质体现在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等诸方面。古今中外很多哲人都有过对于善的研究与论述,但对于善的含义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善往往成为文章中的字眼,善良往往成为评价人的品格的具体字眼。善良是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善良是不可以悬置的;善良是社会和谐的原动力。国家和政府对某种道德的肯定与倡导,是道德实施与发展的最重要条件。我们国家也应该把自己国家的道德基础和价值理念概括性地提出来,大力提倡。这种概括性的提法可以是:"善良的民族、和谐的社会、富饶的国家、和平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