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在教学时应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就达到了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让学生易于接受数学,乐于学习数学。我们在数学中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使学生能从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2.
史息良  吕琴 《云南教育》2004,(31):11-12
数学练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据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它强调学生要熟练掌握新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但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练习”存在比较保守和片面的认识:过于强调学生思维路线与教师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看到学生会解题,也就认为学生的数学学“好”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或价值也就实现了。用现代的教学理念衡量这样的“数学练习”,这无疑是一种较为封闭的学习行为。这样的学习学生缺少个性化的思考,长此以往只会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也就谈不上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此  相似文献   

3.
张莉 《青海教育》2009,(4):42-42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学生数学语言的合理使用对学好数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其实质也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学习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好了数学语言才算真正学好了数学。以下结合教学实践,就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合理使用数学语言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应具有的数学素质包括数学水平,数学能力,数学意识,数学品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素质教育就必须教会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这就必须发挥数学教学的教育功能,在积极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  相似文献   

5.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学生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越来越不感兴趣。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违背了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教师不得不深思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淡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马天宏 《成才之路》2012,(34):88-88
现在小学的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很抽象,这就造成了很多困难,使学生学才时感到很吃力。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出发。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地听讲,把老师教的知识都能记在心中,跟上老师的节奏,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实际,又用于实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学习数学、学好数学。下边,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的一种形态,科学美已经在美学界站稳脚跟,数学科学的基础性及其特点使数学赢得了科学的“皇后”之地位。因此科学美的基础和它的主要内容乃数学美。如果在我们的课堂内外。让学生不断认识数学美。充分感受数学美,那数学的魅力就会使学生着迷,学生当然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数学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通过模型思想就能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将数学的应用价值凸显出来。本文主要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致力于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让学生从感悟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数学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成为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研究课题。下面仅就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数学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好的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本文就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论述:①教学环境充分民主自由,让学生放飞思维、解放行为;②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③数学学习融干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再创过程。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学科,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不断地浸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数学思想,并能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这里谈一谈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学必须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数学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时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和判断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培养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的抽象性。这也是许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原因。如果我们能联系生活教学。让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这不就多了许多喜欢数学的学生了吗?  相似文献   

20.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领悟数学,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会变得有趣有味,而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因此,设计有情节性的教学情境,正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直观的、体验性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如何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