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和吉祥观念折射到艺术中,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对传统文化中美的理解以及吉祥观念和吉祥图案进行阐释,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民间工艺美术设计作品《富裕和美》,阐述传统文化吉祥观念在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诸方面要素之间的关系,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这些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有着深厚的根底,本文抱着积极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态度,进行简要梳理,以资鉴借。  相似文献   

3.
这篇论文是一个关于加拿大和日本中学生(194人)怎样理解和想象“世界公民身份”的实验性研究的结果。对于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尽管两国学生的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在形成全球观念的能力上存在重大差异——尤其是在多大程度上对未来持乐观态度和把自己看作解决全球问题的积极参与者方面。基于此,目前正在进行旨在强调国际化和跨文化对话的课程改革的日、加两国教育当局必须注意这些与培养学生世界公民观念密切相关的可能性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4.
系统观念既是对于客观世界存在方式的根本看法,又是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重要方法,体现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系统观念的形成有着丰富的来源,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运用,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军队高等教育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摇篮,是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高地,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能够有力推进军队高等教育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杭天 《文教资料》2010,(18):156-157
三国故事在日本受到推崇是中日文化互相交流融合的一种反映。然而,日本人眼中的《三国志》和三国人物和中国人的看法又存在着一些很微妙的差异。从对三国文化的不同态度上,本文试图找出这些区别和特征并加以比较分析,从而读出日本民族的一些特有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吴效群 《红领巾》2004,(6):33-35
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类是“天地之心“、“万物之灵“,负有“赞天地之化育“的职责.中国文化倡导“仁民爱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些思想指导下,中国历史上一度出现了人与其他动物和谐相处的局面,而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们今天如何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语言可以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对于外语学习的传统看法是只要学会语言、语法和词汇就算掌握了这门外语。近年来,外语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一个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或了解很少的人,既使语音、语法正确、词汇也学了不少,与英语国家的人交际起来仍会出现诸多障碍。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了解其精神。语言是文化的一…  相似文献   

8.
陈黎 《太原大学学报》2012,13(3):87-88,98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传统文化没落的共同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传统文化的道德性、责任感以及国家对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关注度出发,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试图找寻如何在高校中展开申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高速发展变化的世界。在这个传统与现实激烈碰撞的社会里,尤其在我们广大的学生群体里,以毛笔书法,儒学经典,文言文等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处于一种乏人问津甚至于渐渐流失的处境,而另一方面,对外汉语专业的兴起,孔子学院世界各地开花结果等等事例无疑叉体现了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热衷正方兴未艾。这样的文化怪圈究竟当如何评价,作为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继承有着最直接责任与条件的我们,又当存着何种态度去审视和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呢?  相似文献   

10.
作为日本当代优秀的诗人、翻译家、小说家,池泽夏树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无论是对于日本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而言还是对于世界范围内对日本文化的了解而言都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池泽夏树本人更是获得了亲鸾奖、芥川奖等多个文学奖项。值得一提的是,池泽夏树作品当中对于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诸多方面的体现,这些作品当中所包含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无论是对于从事相关方面写作的作家而言还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都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观察生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全球问题的出现使全球治理提上国际合作议程。这一进程与现行的国际秩序发生了很大的冲突,要想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必须对现存国际秩序进行改造或重建。国际关系的演变历史表明,国际秩序的重大变革离不开观念革命。要建构新的世界秩序必须首先树立新的观念,包括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因果观念。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运用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揭示了教育与实现现代化的关系,确定了教育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在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时,澄清了某些人的错误认识,旗帜鲜明地维护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正确方向;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审时度势,发展了毛泽东的教育改革思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构想,为我国教育改革勾勒了前景,同时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原则,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school rituals as educational contexts. Rituals in two private schools, an elite preparatory school and a Waldorf school, are compared. The schools were studied through extended fieldwork over a school year. School rituals and related symbolic relationships serve to orient participants in schools to particular world‐views. College Prep is shown to foster an instrumental‐rational way of perceiving the world. Waldorf School, in contrast, encourages an organic, holistic, and aesthetic perspective. The implications of differing perceptions of the world, relations to others, and the individual or “self”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俄罗斯对欧盟的政策具有某些共同之处,也有较大差异,二共同点在于,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是中俄对欧盟政策的共同目的和出发点;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反对霸权主义和美国单极世界企图是中俄发展对欧关系的共同战略考虑;灵活务实,既斗争又合作是中俄对欧盟政策共同的策略特点,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是中俄对欧盟政策的战略基础。而不同之处为:中俄两国与欧洲关系的历史以及对发展同欧盟关系的心态不同;美国因素对双方欧盟政策的影响程度不同。地缘安全因素在双方对欧盟政策中的作用不同;发展对欧关系的长远目标不同。  相似文献   

15.
早期中英关系主要是商业上的,但在中英贸易中存在着诸多的冲突与矛盾,主要集中在:广州一口通商制度、行商制度、海关税课制度、外商管理制度。18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开始出面保护在华商人,遣使访华与中国政府进行直接交涉,并明确提出与中国订立条约的目标,企图将对华关系置于条约的基础之上。但是18世纪中英之间的冲突并不是纯粹的商业冲突,而是两种不同经济理念、不同经济体系、不同世界观和文明现的冲突,并且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早期中英关系的条约化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联盟网络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之间的内部合作日益密切,联盟研究者们发现,传统的局限于联盟合作双方的视角已无法透视公司错综复杂的网络合作关系,要想充分发掘出联盟的战略价值,就必须立足于网络视角,从宏观层次把握网络的整体动向。  相似文献   

17.
Christian knowledge used to be taught in the Norwegian state school as a compulsory subject for members of Lutheran churches. In 1997 this was replaced by a subject that is compulsory for all pupils, where both Christianity, other religions and secular world views are taught on an equal basis, although more time should be used on Christianity than other views. Some parents took the state to court because they wanted full withdrawal from the subject for their children. Having lost the case, the parents of four pupils then appealed to the UN’s Human Rights Committee, which in November 2004 gave a verdict supporting the parent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n evaluation project, asking parents, pupils and teacher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with the new subject, and also asking parents how they would prefer religions and world views to be taught. We focus on what we regard as the subject’s most central dilemma: how can the school contribute to giving the pupils and society a common cultural basi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both freedom of religion and parental rights are taken care of?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rgues the need for theory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raining. Criteria, based on the four major divisions of philosophic inquiry (ontology, logic, axiology, and epistemology), are presented for assessing the substantive adequac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raining theories. Three view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Ivey and Authier's Microcounseling, Kagan's Interpersonal Process Recall, and Strong's Social Psychological Approach—are then examined using these four criteria.  相似文献   

19.
性别是女性主义介入世界秩序研究的根本起点。但受不同思想传统的影响,女性主义理论内部形成了众多流派.进而提出了不同的世界秩序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主张妇女具有同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女性议题、女性利益诉求在世界秩序中受到同等关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国际关系中的性别问题应当被当做一个系统的统治问题来对待:激进主义女性主义弘扬女性的道德优势.尝试以女性特征取代男性特征:后现代女性主义更关注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在历史文本中的边缘地位及其作为研究和实践主体在世界秩序研究与历史模式中的边缘地位。未来女性主义诸流派之间的分化与认同、冲突与融合、碰撞与互补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期以来,学界对解构批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对解构批评基本观念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些误解,同时研究也还不够系统化,还没有真正立足当下来展开研究.而若要深刻把握某一批评理论,就需要对其基本价值观念进行深入探讨.解构批评彻底颠覆了反映论的文学观念,认为文学不是模仿现实,而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文学具有超时空性;阅读总是一种暴力行为,这是由文本的修辞特性所决定的;文学的自由精神集中表现在文学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以及文学想象、构造世界的能力.对解构批评的评价应该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针对其主张及其阐释文本的效用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