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君毅认为由于心灵观事物因果关系的角度不同而形成了哲学史上不同的因果观.心灵向不同的方向寻求因果关系相应地形成不同的因果观:“内观、外观因果”,“前观、后观因果”,“上观、下观因果”.心灵活动有规律可寻,史上的各种因果观又可在心灵活动中予以会通.  相似文献   

2.
因果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逻辑哲学论》中的"因果律"命题廓清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的实质。与逻辑推理相比,因果律根基于两个经验事实在时间上的承接关系,即逻辑推理追问理由,因果原则探求原因,这就是因果关系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3.
勃克斯因果陈述逻辑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勃克斯构建的因果陈述逻辑系统集中体现了他对“因果性”模式的研究和探讨。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因果必然”、“因果可能”和“因果蕴涵”概念,并在因果可能世界语义学中对它们进行了诠释。无论是因果陈述逻辑公理系统的语形还是语义,都为归纳逻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而这一逻辑系统所具有的强大的理论创新功能也为归纳逻辑成为科学认知的必然逻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休谟问题的逻辑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谟问题所应具有的形式当为:如何合理地辩护因果关系中涉及到的推理的必然性?从逻辑的角度,它可解读为如下“因果推理问题”:如何合理地辩护任何一个因果推理都满足下述必须性条件:从其前提能够必然地得出其结论?由此,通过肯定性地回答因果推理问题,即证实因果推理在下述意义上是必然的:假使其前提都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为假,我们实现了从逻辑的角度正面解决休谟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5册《殽之战》有弦高的一段辟令;“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课文注:因您的部下要久居),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按课文的注释,“为从者之淹”与“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是一个因果复句。这样的注释似嫌逻辑根据不足,现试作分析。因果复句一般分为两种:一是说明因果复句,它是“就既定的事实来说明其中的因果关系”;二是推论因果复句,它是“就一定的根据推论出因果关系”。说明因果复句中的既定事实,是指原因和结果都是“已经实现或已经证实的”。因此“为从者之淹”的“为”字译为“因(为)”,必须是“从者之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找因果关系,进行逻辑分析,应该成为学生解题的重要思想。”在应用题教学中,几乎每一道应用题都有这样一条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因果联系的链条维系着,有的明显,有的隐蔽,还有的呈现出多因致果或一因多果的复杂情境,学生解题常因不能理解和把握题中的因果联  相似文献   

7.
金在权对精神因果的研究影响深远,他提出的排他性论证至今仍然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其实,金在权在早期还提出过一种解释精神因果的模型,但是这个模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个模型认为,精神因果关系是随附于物理因果关系的副现象因果关系,所以这个模型被称为随附因果模型。文章研究了金在权早期的精神因果思想,并分析了他对早期思想的自我批评。我们认为,在处理精神因果的问题上,他后来提出的功能化还原模型并不比随附因果模型好;因此,他的功能化还原模型是否真如他所说那样,是接近充足的物理主义,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详析模式是一种因果分析的多变量检验模型,尤为重视对分析过程的逻辑设置,通过引入检验量以发现、辨别、阐明变量间的真实因果关系.其独特的逻辑研究分析思路,对于检验辨明教育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发现隐藏在表面关系背后的潜在影响因素、阐释教育变量间因果关系的作用机制、揭露教育变量间因果关系赖以产生的具体条件以及挖掘教育变量间的隐性关系具有非常宝贵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探究的起始点,是课堂的兴奋点,是知识的生成点,是智慧的增值点,问题对于课堂教学具有核心价值。笔者以为,教师应当研究问题的设计角度,才可能让问题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的发动机。一、从因果的角度设计问题,即逻辑型问题所谓逻辑型问题,就是涉及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的问题。这类问题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去探究因果相关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  相似文献   

10.
谈“But”的逻辑意义及其衔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ut”在英语中是一个较活跃的词,本文对“but”在英语语言运用中的逻辑意义及衔接功能举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具有合取、相反、对比、因果违逆、弱化转折等语言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研究我国刑法中因果关系的文章层出不穷。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必然的还是既,有必然也有偶然?这是目前争论的中心问题。而怎样理解“必然”“偶然”这对范畴以及它们与因果范畴之间的关系,则成了争论的焦点。例如,认为因果关系只能是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认为刑法中只有必然因果关系;反之,认为必然与偶然均包含因果性,也就承认刑法中有偶然因果关系。几乎各篇有关论著都要用相当篇幅来论证上述哲学范畴,并且纷纷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以及其他哲学大师的论述,甚至把争论扩展到查证某些有关因果原理的哲学经典原著在翻译上是否有误。在此,笔者并非要具体评价参加争论的各种观点,而  相似文献   

12.
因果关系对于自然科学和伦理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自然科学中它表现为规律的客观必然性,而在实践领域中它关涉着自由、道德动机等伦理学范畴。"是和应该"与"德福一致"的问题,在伦理学中,表现为基于因果规律的逻辑困境,这种逻辑困境曾一度使伦理学被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但在日常道德实践中确实存在一种因果形式,而且这个因果形式是支配个体道德行动的根本性思维,它表现在个体对道德动机的寻求上。  相似文献   

13.
英美刑法学界对因果关系理论的系统研究开始较晚,但分歧也很严重,主张刑法因果关系应分“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两个层次解次,“事实因果关系”即必要条件关系,对“法律因果关系”的性质则理解不一,较有影响的有“近因说”、“普通因果观念说”、“政策说”和“预见说”,提出了不少可供词法相关作为指导的判断原则,体现了英美刑法因果关系研究的应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因果、假设、条件”三种复句的联系与差异。1.三种复句有深刻的同一性:前后分句之间以因果关系为基础。2.“因果”是以已然事实为基础的因果关系,而假设和条件是表示未然事件之间的推论因果。3.假设与条件之间,存在着视角、焦点、单项与多项,可能与确定,关联词语使用等五个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于是”的运用与语篇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具体地说,“于是”常用于叙述性语篇中,其语用功能是:保证语篇在时间顺序上的衔接,同时具有提示因果关系等逻辑顺序的作用,间接保证语篇在逻辑顺序上的连贯。  相似文献   

16.
勃克斯的因果陈述逻辑理论,以“因果蕴涵”和“因果可能世界”为核心,建构了一个公理化的逻辑体系。它所蕴涵的哲学性质及其认知价值为现代归纳逻辑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种具有指导性的逻辑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林 《高中生》2009,(3):51-51
【题型特点】 政治因果型选择题.是指它的题干与选项之间构成因果关系,主要分析政治事件或现象的原因、目的和影响。在具体的因果型选择题中,一般是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常使用“之所以……是因为”“原因是”“根本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因此”等引导词。其题型具有多变性和综合性,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研究中,经常采用横剖式的调查研究方式来收集数量化资料并推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首先阐明这种定量因果分析的基本逻辑;然后,重点论述研究者在因果推断过程中是如何对现实进行建构的;再后,根据前面的分析,提出几点关于定量因果分析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现代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因果键的探索,阐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教育,如何创立“全面创新型教育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刑法因果关系问题是刑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必然要面对而不可回避的 难题。认识刑法因果关系的方法和步骤、条件与原因的区别、刑事责任与刑法因果关系等问题,对正确把握刑法因果 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阐述以增进对刑法因果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