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估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相较华法林的代谢获益,及利伐沙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创新点:首次研究利伐沙班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代谢水平影响,评估利伐沙班相较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代谢获益。方法:前瞻性入选2014年4月至7月共60例行经皮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治疗组和华法林治疗组。在术后15、30、60和90天检测代谢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变化,并随访出血、卒中和系统性栓塞事件等发生情况。结论:服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患者在随访期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HDL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而华法林治疗组患者各项代谢指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两组均没有发生死亡和栓塞事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接受利伐沙班抗凝具有代谢方面获益,与华法林相比两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临床选择合适抗凝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抗凝药是指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某些凝血因子从而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口服抗凝血药主要有华法林、双香豆素、利伐沙班等。其中,华法林最为常用。目前已发现有数十种药能与华法林发生相互作用,包括人参、丹参、三七、当归等补益中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心房颤动患者中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的风险。创新点:首次用网络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新型口服抗凝血剂在心房颤动患者中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的风险。方法:我们搜集了20个随机控制试验共91 671位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或安慰剂的房颤患者。采用贝叶斯网络meta分析,使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结论:通过与贝叶斯模型的间接比较证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相比安慰剂大大增加房颤患者胃肠道出血的风险(OR 0.33,95%CI 0.01~0.92)。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相比,大大增加了颅内出血风险,其中与依度沙班30 mg相比OR 3.42,95%CI 1.22~7.24,与达比加群11 mg相比OR 3.56,95%CI 1.10~8.45。我们进一步排名发现胃肠道出血风险最低的新型口服抗凝血剂是阿哌沙班5 mg,颅内出血最低的是阿哌沙班5 mg、达比加群110 mg和依度沙班30 mg。  相似文献   

4.
提高老年新冠肺炎患者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抗病毒药物品种的选择、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老年患者这类特殊人群,临床药师提供了合理化用药建议:老年患者应用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药物过程中应加强药学监护,强调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原位更换长期导管并发出血的原因,探讨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实施的3例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原位更换长期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出现术中出血或术后渗血的情况.结论:掌握手术指征,术前充分评估.对于择期手术,应提前停抗凝药物.手术应在有抢救监护的设施下实施,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技能,术后避免不适当的活动,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微出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把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微出血关系的研究综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通过GRE-T2*进行微出血检测,明确微出血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有利于阐明微出血的发生机制,并且探讨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治疗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可能性,对脑卒中患者的防治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从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防治及预后判断方面提供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分别在肺静脉隔离前后联合使用三磷酸腺苷(ATP)+异丙(去甲)肾上腺素(ISP)对非肺静脉触发灶的诱发情况以及消融非肺静脉触发灶后的临床疗效。创新要点:发现肺静脉电学隔离前肺静脉在触发房颤方面起主要作用,环肺静脉隔离术显著降低了肺静脉的放电情况,却同时增强了肺静脉以外的部位触发房颤的能力。研究方法:选择从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首次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药物治疗无效,发作时症状明显的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的患者均于肺静脉隔离前后通过静脉给予ATP(20 mg)+ISP(20μg/min)诱发房颤。诱发出房颤的起始部分被标记和记录(诱发过程详见图2)。术后常规口服华法林抗凝不少于3个月,控制INR值2~3;术后3个月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及当病人有心悸等症状时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病人随访。重要结论:ATP+ISP可以有效诱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非肺静脉触发灶,特别是在环肺静脉隔离以后。术中对非肺静脉触发灶进行消融可能使病人获益,虽然在本研究中随访结果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原因及对策.方法:2013年1月-2015年2月诊治产后出血患者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产后出血一直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而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因为诊断和处理的延误所致.而引发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产道因素和羊水栓塞及其他少数特殊不详原因.46例产后出血患者皆抢救成功,且在临床护理中无身体不适状况.结论:要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在产程过程中规范诊治、积极采取救治及处理,从而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老年教育》2013,(3):59
一位60多岁的老人,因长期患冠心病并伴心律失常,多年来一直服用抗凝药华法林。入冬后由于昼夜温差大而感冒,咳嗽、鼻塞,他认为这不过是小毛病,便自己到药店买来感冒药和头孢菌素等消炎药吃。可服用不久,老人感到心慌,还咳出血来。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后,建议他停药。对此,有关专家建议老年人用药须注意以下几点:最多不宜超过5种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应定期在医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通过一例罕见肺栓塞合并体循环栓塞病例报道及定期随访,为临床诊断思路和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文报道一例在急诊室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后继又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的病例。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了严密监护并排除各种病因,出院后随访16个月,动态观察肺动脉栓塞病情的进展和心脏重构的过程(如图3)。结果显示,早期溶栓治疗,合理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重要结论:临床上动静脉系统同时发生栓塞虽然比较罕见,但仍需提高警惕并及早诊断,早期进行合理的治疗。抗凝和抗血小板为主的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之间的临床状态 ,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致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腔内血栓形成发生率约为 80 % 90 % ,病情较重 ,预后较差 ,治疗不当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故抗凝、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日益受到重视。近年临床多次报道 ,肝素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取得良好效果 ,有明显改善高凝状态及心肌缺血、提高心功能作用。下面从不同角度阐述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1] 。1 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2 ]动物实验和临床冠脉造影结果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医学院校的药学院如何利用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有利条件,在药学专业学生实习阶段建立临床药学实习期培养方案,达到学生临床药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强化的目的,探讨从药学专业学生中培养能较快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药学服务"药师型人才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数据库概况、来源期刊情况、主题词、副主题词及文献的主题侧重等方面对比分析了EM:D&P和IPA的特性,旨在为广大药学科研和情报人员在选择数据库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诊之一 ,虽然近年来对其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在基层县级医院如何选择一种价廉、安全与疗效好的药物仍显重要 ,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38例 ,作随诊观察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的选择 选择本院急诊科 93— 99年 72例急诊患者 ,全部病例 4 8小时内经内镜证实为胃、十二指肠活动性出血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 4 6例 ,胃溃疡 13例 ,胃、十二指肠糜烂出血 13例 ,男 5 8例、女 14例 ,平均年龄 4 7 8岁。1 2 临床资料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等方面无…  相似文献   

15.
<正>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男性22例、女性1例;年龄54~94岁,平均69.5岁。原发病:前列腺增生症18例,合并膀胱结石2例;膀胱肿瘤3例;膀胱结石1例;急性出血性膀胱炎1例(女性)。出血原因:前列腺增生伴有尿潴留18例患者因导尿引起出血14例、自发出血2例。因怀疑膀胱肿瘤进行膀胱镜检查出血2例。膀胱肿瘤破溃出血3例。膀胱大结石合并感染出血1例。急性膀胱大出血1例,临床表现:均有下腹胀痛、耻骨上饱满,叩之浊音。出现休克症状8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15例。治疗方法:抗休克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门奇静脉断流失败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5.1~2003.2月6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门奇静脉断流术后,5例发生消化道再出血.结果:65例患者再出血发生率7.7%(5/65).1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胃黏膜广泛充血、糜烂、渗血;2例出血与胃及食道无关.结论:术中规范操作,术后综合治疗可有效防止术后再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适应社会对临床药学专业的需求,我校增加了临床药学专业的药物毒理学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的实践过程,对实验内容的选择优化及教学方法改革等措施,提高药物毒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进行理论课程学习,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方法:优化实验课程内容,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丰富实验课堂内容;开设贴近临床应用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的,促进实践教学与临床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实验课的科研含量;结果:药物毒理学实验课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较佳,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系指术后尿液转清后再次出血。我科近十年来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184例,发生继发出血8例,现将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情况分析报告于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情况:本组均为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58~74岁,平均66.7岁。前列腺中度增大5例,重度增大3例。合并高血压病4例;尿路感染2例、肾功能不全1例、肝硬化1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临床角度观察妈富隆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方法:将围绝经期功血患者60例分为妈富隆组和妇康片组,分别观察二组患者的出血时间与控制出血的天数。结果:妈富隆组有效率98%,妇康片组有效率9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妈富隆和妇康片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等方面,疗效都比较,临床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国临床药师在临床医疗体系中地位的研究,分析我国临床药学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及产生的原因,临床药学的教育和立法等方面还不完善,临床药师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阐述对我国临床药师管理培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